-
1 # 藥藥切克鬧
-
2 # 酒後吐箴言
不過如果說不是陰差陽錯的時代。華佗也許能開啟一箇中西醫結合的時代!!解剖麻醉外科手術。。。想象下如果有傳承,那將是什麼局面,壟斷中西醫,沒老外什麼事了
-
3 # 杏武科
岐伯,中國上古時期最有聲望的醫學家,後世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醫聖”。
《帝王世紀》載:“(黃帝)又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宋代醫學校勘學家林億等在《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表》中強調:“求民之瘼,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著矣。”
今傳《素問》基本上是黃帝詢問,岐伯作答,以闡述醫學理論,顯示了岐伯高深的醫學造詣。中國傳統醫學素稱“岐黃”,或謂“岐黃之術”,岐伯當屬首要地位。
-
4 # 每天瞭解一個人
李時珍能把死人救活,你說厲不厲害,真是起死回生啊!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李時珍還可以“活人斷其死”的。一天,有家藥店老闆的兒子大吃大喝後,縱身翻越櫃檯,請李時珍診脈,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
-
5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筆者認古代名醫中最厲害的當屬唐代的孫思邈。
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體弱多病,後開始學醫,刻苦鑽研,又救死扶傷,在所居住的陝西終南山中聲名雀起。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完成了著作八十多種,其中代表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稱為曠世奇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當然,比這些醫學書籍貢獻更大的卻是一個處方,一個他千方百計要毀掉的一個處方,這個方子就是五石散的方子。五石散最早出現在西晉,該藥最初用於治療瘧疾,但五石散的副作用也是令人無語的,服了以後容易上癮,會讓人異常興奮。孫思邈對五石散進行研究後,認為這是一種比毒蛇還毒的慢性毒藥。
藥王孫思邈深知五石散之毒之危害,為造福人類,他千方百計要毀掉這個方子。然而,當時這個藥是流行藥,很多人對這個藥很痴迷,至今很多皇親國戚都在食用五石散,要想讓它變成“違禁藥“談何容易。
孫思邈卻知難而上,上演雙管齊下,一方面上書皇帝,陳述五石散的危害,希望可以禁止這種藥物的使用。另一方面四處宣揚五石散的危害。漸漸一些人才棄用五石散。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42歲的孫思邈在去世前,還叮囑自己的徒弟一定要竭盡全力地毀掉五石散的方子。而他的弟子們也牢記師傅的遺囑,不遺餘地去做這件事,經過上百年的努力,才徹底將這張方子銷燬,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
6 # 趣觀歷史
▲《蘇沈良方》清代刻本
眾所周知,宋代作為中國經濟與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文人士子賦詩作詞之餘,還普遍喜好鑽研醫術,比如大才子蘇軾與“中世紀科學家”沈括二人就曾合著醫書《蘇沈良方》以普及醫學知識。在“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思想影響下,宋朝時傳統醫學發展得很快,並出現了張小娘子這樣的傳奇女名醫。
▲今人仿建的宋代民居
張小娘子本名不詳,生活於正值“仁宗盛治”的嘉佑年間,嫁與汴京張家為婦後,鄰人多稱其為張氏。張小娘子貌美聰慧、生性善良,相傳有一天早上,她於屋門前清掃時,一位白髮老者倚著自家門檻,神色極為黯淡,聲音虛弱地向她討水喝。見老翁口渴難耐,張小娘子連忙將其請入屋中,並給他端上一碗茶水,老者痛飲後,連稱道謝,並稱自己本是一遊方郎中,在汴京尋友多日,但仍未找到友人,如今又不幸感染了風寒。
▲宋代婦女劇照
張氏一家商議後,決定讓老者暫且安身於此,她本人則負責為老翁調理身體。在張氏的悉心照顧下,老者很快康復,與張家人道別前,老翁從自己所帶包裹中拿出一物交於張小娘子,並稱此乃自己治病為醫的畢生心血經驗,若張氏能夠領會,一生衣食無憂不是問題,但還是希望她能夠兼愛鄉里,多為百姓謀利。說完這些後,老翁便起身告辭,後來不知所終。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張氏拿到老翁所贈書物後,日夜研習,見自家小叔背瘡難愈,她照方抓藥,製成藥膏後,果然治好了小叔子的背瘡,之後她又根據書中所學,醫治好了公公的耳炎。名聲傳開後,街坊鄰居誰家得了病,都會第一時間找到張氏請她開藥,幾幅藥劑下去就能痊癒,張氏神醫之名自此響徹汴京。就連當朝丞相家的兒媳患了乳瘡,不能哺育幼兒,都向張氏尋方問藥,吃了張氏的藥後,丞相家的產婦面如桃花、經絡疏通、氣血豐盈。宋仁宗得知後,為醫治張貴妃的花粉過敏和自己的哮喘症,專門召她入宮中醫治。
▲宋仁宗畫像
張氏奉詔入宮後,經過仔細檢查,不久便將皇帝與張貴妃的病症治癒。為感謝張氏,宋仁宗賞賜其女醫官職,想要將她留在宮中,但張氏卻以自己發願懸壺濟世為由,謝絕了仁宗的好意。見張氏賜金放還,仁宗連連讚歎“好一個空谷幽蘭的張小娘子,朕就準了你懸壺濟世的請求,讓你丈夫入朝,為國效力吧。”自此,世人都稱其為“張小娘子”。此後,張小娘子在自家開起皇帝敕封的醫館,丈夫每日下朝後也必到醫館,為妻子打下手取材熬藥。晚年時,張小娘子將自己畢生的醫學經驗與老翁所留書籍整理成《癰疽異方》,此舉堪稱澤被萬世,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參考資料:
《宋稗類鈔》
-
7 # 沙漠綠洲9084
古人說:小病急治,大病緩調。小病很多人不在意,長期發展而成大病,大病心急,反而不利於健康。一定要良好的心情,對待事物發展。南無阿彌託佛!
回覆列表
醫和
春秋時秦國良醫。醫為職業, 和是名字。
醫和,若要和華佗、扁鵲PK名氣,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有他的存在;PK醫術,由於生活朝代不同,年代久遠,也不能比較。
當然,我覺得他最厲害,並不是單單從醫術上講的,更從他在歷史上所留下的預言~
之所以說他厲害的原因:醫和的行醫境界。
比如,現代醫學界有個玄妙的說法,叫做醫生行醫的三個境界:
1、“看病是病、看人是人”
2、“看病不是病、看人不是人”
3、“看病還是病、看人還是人”
行醫的人,參透的人恐怕也不多。醫和提出的理論,卻要“高大上”許多,叫做“上醫醫國”。
《國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文子(趙武)曰,醫及國家乎?(醫和)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
醫和將醫學理念上升到把脈國運的層次上,醫和的境界,可謂高階。
事件背景:(百度搜索:醫和有詳細的故事~)
醫和給晉平公治病,時講,晉平公近於女色,活不過不過十年,至於晉國,十年以後必有大災難。醫和的預言最後實現,晉平公死,晉國滅亡,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可見醫和,不旦旦是治病,對於治心也是有兩把刷子~
醫生當到這份上,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