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的孩子作業馬馬虎虎,怎樣讓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呢?
10
回覆列表
  • 1 # 爆侃製造圈

    許多孩子年齡已經不小了,可是每次做功課,還是要父母在身邊陪著,否則就不做,弄得家長既沒時間做家務,又為孩子缺乏獨立精神而著急.

    例項分析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孩子會有這種現象,家長要負最大的責任.孩子做功課會有倚賴性,在日常生活或其他方面一定也會有倚賴的傾向.

    孩子不能獨立的實際原因是因為“你覺得孩子自己不能獨立”,所以“你不讓孩子自己獨立”.為了怕孩子遲到,每天當“媽媽鍾”幫他穿衣服、繫鞋帶;喂他吃飯,看到孩子動作太慢了就恨不得替孩子吃;時時不忘提醒孩子做這幫那,事事為孩子設想周到,為他擬定各種計劃,今天學這明天念那的,全然不管孩子的想法、意願如何,結果是大人精疲力竭,孩子叫苦連天.

    事實上,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他也想依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這種獨立傾向通常是由小學三年級開始萌芽,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大抵已具備獨立的雛形;雖然還是非常幼稚,大部分脫離不了父母為他設定的模式,但他並不完全喜歡這個模式,有時也會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自己還不能獨立而處處加以保護,孩子能力所及的分內事也都替他做過的話,這樣,只會阻礙孩子獨立的發展,讓孩子喪失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能力,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脾氣,以致無法適應社會的群體生活.

    教育孩子獨立,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就像嬰兒在斷奶之後,先餵食稀飯,而後乾飯,最後則由孩子自己拿著筷子吃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擔心他做不好或動作慢而“越俎代庖”.認清孩子在成長獨立的過程中,依照各階段的體力與智力發展的不同,給予適當的援手,然後慢慢地減少幫助的程度.

    父母對策對策一:先溝通.首先,父母對孩子的需求非常瞭解,而後讓孩子瞭解每個人都有他應該做和想做的事,父母也有很多事需要時間去做,就像孩子需要時間做功課一樣.

    對策二:共同制定“合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不可能要一個依賴慣了的小孩,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孩,因此,必須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導,慢慢地放手.父母和孩子溝通之後,就可以以討論的方式,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約定.比如,父母可以說:以後我每天陪你讀書30分鐘,別的時間你就要自己做功課,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些別的事,如果你能做到的話,星期天我就帶你去看電影.陪讀的時間可以慢慢縮短,直到孩子最後不再需要陪伴也可以做功課為止.交換的條件可以和孩子討論.同樣的,這種有條件式的要求要逐漸減少,直到不需任何附帶的條件,孩子都願意自己做功課.

    對策三:堅持原則.一旦約定達成之後,父母一定要堅持約定上的決定,執行到底.

    對策四:獎勵原則.除了約定上物質的酬賞外,父母每天只要感覺到孩子在努力獨立自習,就要給予口頭上的讚美、支援與鼓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事物看本質需要多深的閱歷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