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撐子七

    苗族史研究表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就已生活在相對豐饒的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一帶。苗族古歌裡金銀都被擬人化了,成了苗族同胞們親密的夥伴,這體現了苗族“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念。“萬物有靈”也是苗族巫文化的核心。苗族是個酷愛藝術並很早就掌握了金銀冶煉技術的名族。金銀在苗族先民的社會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對於金銀的特殊愛好源遠流長。這是銀飾在苗族同胞中得以誕生、流傳、普及並生生不息的心理基礎。九黎蚩尤部落在同炎、黃部落聯盟的戰爭失敗之後,其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之後又被歷代封建王朝歧視鎮壓。苗族由於長期的戰爭、迫於生計的數次全民大遷徙,使得他們的生存壞境日益惡劣。“老鴨無樹樁,苗族無故鄉”是古代苗族生活的真實寫照。

    苗族銀飾之所以產生,更重要的,是它有著深層的精神動因。苗族在遷徒途中備受磨難,不僅忍飢挨餓,他們更無法解釋風雨雷電、洪水猛獸這些對他們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的自然奧秘,無法解釋他們永遠擺脫不了的苦難命運。面臨厄運,他們在原居住地就已產生的以巫術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得到進一步發展,他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被濃重的巫文化的氛圍所籠罩。

    苗族的銀飾從它誕生之初,就具有巫術的功能。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鋒利之物皆能驅邪,銀飾是軀邪之上品,還可以消災祛病。苗族西部方言區因銀飾不多,這種功能顯得更為現實——他們行路途中在山泉裡飲水,要先用手鐲浸人山泉消災而後飲。中部苗族的銀飾也部分地保有這種功能。在中部方言區的丹寨,苗族婦女的銀圍腰鏈也是驅邪的器物,必須由舅舅請人打製,戴上後終身相隨。她們死後的隨葬品中,還有特製的小號銀角和銀碗。過去臺江苗族去世,也要在墓穴中灑一點銀屑,讓銀子伴隨著他們的靈魂不遭遇惡鬼。

    經過數千年的遷徙,苗族來到了兩湖、黔東南、黔中、黔西北和雲、桂、川、海南島等地,約有半數聚居於貴州。貴州遠離了苗族原先居住地的銀礦脈,苗族也丟失了原先的冶煉技術。歷史老人的腳步在苗族同胞苦難的遷徙中沒能步步向前。而是被封閉在大山深處,與世隔絕,時而停滯倒退。許多苗族同胞又回覆到了刀耕火種、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大山裡的苗族同胞與金銀的惟一聯絡,就是永唱不衰的古歌和老人口傳的故事。金銀的餘音只能在精神領域中迴盪,現實生活使他們遠離了黃金和白銀。

    明朝,貴州正式建省以白銀為貨幣的交易方式逐漸進入大山深處,交通阻隔的苗族聚居區部分取代了他們“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白銀才回到了苗族的日常生活中,透過對古籍的篩查和對苗族老人的訪談,都沒有發現在明朝以前有過苗族的銀匠出現。

    白銀進入了苗區的流通領域,便為苗族銀飾提供了原料。有的熱愛白銀的苗族直接把銀幣拿來作為衣飾,釘於兩胸襟邊上。更多的是將銀幣用來打製首飾。於是,苗族佩戴銀飾之風便漸漸鋪開。明代史籍中開始出現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載,郭子章《黔記》中稱“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黃金因其價格昂貴,生活貧困的苗族不可能擁有,而白銀就成了苗族飾品的惟一原料。過去,為了擁有一件銀飾,苗族同胞們只有節衣縮食把畢生微薄的積蓄全部用於此項。

    銀飾在古代的漢族以及許多少數民族當中都有過流傳,而這種流傳隨著時光的推移遂漸淡化、隱退變成了只能載入史冊的非活態、非常態文化。然而,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高,苗族銀飾卻是越做越精緻。如今,在原先流行銀飾的苗區,佩戴銀飾的苗族人群越來越普及。這源於一種精神力量的驅動,是他們代代相傳的、根深蒂固的“金銀情節”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冷淡風格的照片要如何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