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爆笑娛樂哥
-
2 # 哈嘍我是小六
謝謝邀請!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像大人一樣,人的情緒分為兩種,有正面就有負面,所以做父母的先不用太過擔心,而應理性對待。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伴有負面情緒,成人大部分都可以很好的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積極化解。而孩子的能力有限,所以更容易受挫折,就容易發生發脾氣,哭鬧等不良行為,而家長通常都會以聽之任之,或者勸慰等手段來哄孩子。但是,通常難以達到效果。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把孩子這些負面情緒輕視了,想象我們成人如果心情很差,難道每次別人都能哄好嗎,孩子情緒的控制最多的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做家長的只能加以引導。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第一時間應該做的是靜靜聆聽他們的訴說,讓孩子知道你們是真心感受到他們內心的不痛快,而不是一上來就開始撫慰他們,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然後就是先肯定他們的不良情緒,表示對他們的理解,給他們發洩的機會,比如說哭出來。等孩子哭一會兒了,家長再給予安慰,孩子自然會好起來。最後一點就是弱化矛盾,轉移孩子注意力,等到差不多了,家長再給孩子分析一下發生的事情,幫助孩子消化不良情緒。平時也要多注意培養孩子別的興趣愛好,都非常有用。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
3 # 星希望孤獨症家庭康復
孩子愛說反話,容易受挫,不喜歡正面表達,我認為要先塑造他正面表達習慣,消退他負面說話的表達方式。比如說你給他吃蘋果,他可能不想吃他就要說回家,那是一種不恰當的表達,你可以在他說“我要回家”的時候任然把蘋果給他。另外一種就是他還沒有說話之前,你就輔助他說“我不想吃蘋果”,那麼這種情況下他會根據你的方式學會表達,那他表達完立刻就把蘋果拿走,那這樣的話這個孩子就學習到了一個經驗“我用發脾氣的方式是得不到好東西的,我用恰當的方式可能不費勁就可以把這些不喜歡的東西拿走”,那麼他就沒有必要那麼憤怒了。
-
4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皂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5 # 騰大教育集團
作為成功的家長,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同理心來對待孩子,並及時幫助他們處理負面情緒。
智慧家長可以嘗試透過以下幾個步驟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與孩子保持有效溝通?
客觀地看待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也有它的正面的能量,正面的作用,負面情緒並不絕對都是不好的,正面、負面只是相對而言,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負面情緒都有一份價值、意義——它不是給我們指引一個方向,就是給我們一份力量。焦慮是一個負面情緒,那它有哪些正向功能呢?比如我要去參加一個演講比賽,這個比賽非常重要,那我焦慮以後就要不停的修改我的演講稿,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其實它提升了演講的水平。
相信孩子有處理情緒的能力
處在青春期,特別是到了高中生以後的孩子是非常情緒化的,負面情緒也非常多。
但如果孩子一有負面情緒,家長就幫他處理,孩子就缺乏了鍛鍊的能力,所以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首先要相信他可以處理好,然後看看他怎麼樣去處理,如果真的有困難了,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再出面。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對孩子處理情緒能力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讓孩子學會合理宣洩
宣洩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找人傾訴、運動、家務勞動、K歌、逛街……
宣洩的方法是有很多種的,但關鍵要合理:
✦不傷害他人
✦不傷害自己
✦不破壞公物
合理宣洩還有三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定期
✫適度
✫個性化
發現情緒背後的力量並加以引導
所有的負面情緒,它也都有自己正面的力量。那麼我們家長不要總是看到負面情緒不好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它背後正向的力量。
比如嫉妒的情緒,你的孩子有一天跟你講,我非常嫉妒我的同桌,好像不怎麼學習,但成績這麼好。
有些家長這時可能會說:“你怎麼能嫉妒別人呢?你看別人,你看人家在這樣沒有學習,人家在背後做了很多工夫,你不能嫉妒人家。”
這時,你就把孩子的情緒壓抑住了,而負面情緒在被壓抑的同時,它的正面力量也被壓抑住了。
那麼嫉妒情緒背後有什麼力量呢?想一想孩子為什麼嫉妒別人呢?說明孩子自己也想上進,他有一種向上的力量,他的背後的語言是,我想做得好。這時,家長不要壓抑孩子的這種情緒,而是要把孩子引向一個正規的渠道,一起探討孩子想要變得更好應該做出哪些努力。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情緒特別嚴重,或者雖然反應不激烈,但持續時間特別久,孩子的性格變得不一樣了,很沉默很內向了,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有些東西不是我們可以處理的。我們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讓孩子到學校找心理老師,或者說去看心理醫生。
-
6 # 希樸羊
負面情緒的出現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一般來說,負面情緒是表達自己訴求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負面情緒是他們表達訴求的主要途徑。因此,家長最重要的不是壓制他們的負面情緒、和他們的負面情緒對立起來或者對他們的負面情緒視而不見,相反,家長應該嘗試去了解孩子負面情緒背後的需要和渴望,可以透過溝通或者觀察的方法來了解。當孩子意識到家長不再簡單粗暴的對他們的負面情緒進行鎮壓,他們的反彈也不會和從前一樣嚴重。而當孩子意識到就算他們不用表達負面情緒也能實現自己的渴求時,他們也會樂意採取更不費力氣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需要。當然,這個過程可能不會那麼美好,甚至還會有所反覆,因此,需要家長極大的耐心和愛心。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把溺愛和這種方式混為一談,溺愛是沒有原則的寵愛,比如孩子打了其他孩子可以,其他孩子打了他就不依不饒,孩子要什麼都給什麼,這是不行的,因為自由從來離不開規則、原則的約束,就像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人們所謂的自由就是一句空談。後來,人們又開始採取了相反的態度,也就是題主所採取的: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採取拒絕或者視而不見的態度,同樣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我們要做的是用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去了解孩子背後的渴求,能滿足的儘量滿足,如果是不對的或者暫時不能滿足的,要耐心跟孩子說明理由,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尹建莉老師那句話說的很好:自由的孩子最自覺。當孩子感受到真正的自由,感受到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真的如同施了魔法一樣。
回覆列表
情緒是孩子正常的體驗和感受,無論什麼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才會造成傷害。
孩子總“鬧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例子證明,家長對於孩子負面情緒的處理,疏導往往比直接控制或者壓抑更合適有效。那麼,如何教孩子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呢?家長首先要對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下的方法,如果家長能做到,其實不止對孩子有幫助,對家長本身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步:教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的心智還沒有健全,所以當他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往往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感受。彷彿在他們的世界裡,情緒只有兩種,一種是開心、高興,另一種是相反。這說明平時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緒。
教孩子認識情緒有兩個方向:
1.拓寬廣度。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留意身邊關於情緒的素材,有意識地豐富孩子關於情緒的詞語,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如:教孩子認字時加入一些情緒詞彙,而不是用籠統的“開心、高興、難過”之類的詞帶過。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嘗試換不同的詞去描述自己的以及孩子的情緒。
2.加強深度。
幫助孩子加強對某一類情緒的理解,可以買一些針對某類情緒的繪本給孩子,如果孩子跟朋友鬧彆扭,可能其中會摻雜著生氣、受傷、焦慮、嫉妒等多種情緒。這時家長可以跟孩子談談,孩子可能只能描述事件,而家長可以用猜測的方式去幫孩子釐清裡面複雜的情緒感受。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待,情緒是人對外界情境的本能反應,就像被打了身體就會痛,睡好了身體就舒坦一樣。也許我們不欣賞甚至不贊成孩子一些過激的情緒表達方式,但是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就等於承認他們對外界情境的反應是正常的。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進一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和行為。
舉個例子,當孩子要離開遊樂場時,大哭大鬧著不肯走。此時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捨不得、傷心,行為是大哭和不肯走。其實這種情緒很正常,但是當眾大哭大鬧往往會讓家長難堪。如果家長強行拖走孩子,那麼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被接納,也失去了一個學習處理情緒的機會。反之,如果家長不只是指責孩子,而是理解並接納他們的情緒,還能提出一個告別儀式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捨。孩子會接收到一個資訊“情緒是正常的東西,可以坦然地面對它。”今後遇到情緒時,就會積極地去應對。而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不被接納,那麼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也學不會如何正確地處理情緒。
第三步:教孩子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通常只會哭鬧、喊叫。就像說話一樣,表達情緒也是需要學的。如果家長能借鑑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方法,對孩子的情緒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相信當孩子積累了足夠的情緒知識,也接納了自己的情緒,在表達和處理的時候就會容易和自然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