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鍛彰趣義

    王朔對金庸的評價,有其歷史背景。

    一是這是篇發在《中國青年報》上的專欄,專欄嘛,就是用來引起爭議的。馮唐在《GQ》的專欄裡說文學自有一條金線,懂行的人洞若觀火,誰達到誰沒達到一目瞭然,他說韓寒的小說沒入門,雜文小聰明,如此等等,還說王小波對古文字的品味稍差,被一群人嘲諷成是“馮金線”。平心而論,韓寒小說入沒入門,見仁見智吧。王小波不讀古文,他讀傅雷、穆旦,清一色名家翻譯腔,和馮唐本來就不是一種閱讀習慣。

    王朔怎麼說金庸的小說呢?說“只留下一個印象,情節重複,行文口囉嗦,永遠是見面就打架,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偏不說清楚,而且誰也幹不掉誰,一到要出人命的時候,就從天下掉下來一個擋橫兒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亂的深仇大恨,整個故事情節就靠這個推動著。”

    話說得有點道理,但偏激了,專欄嘛,統共一兩千字,沒話題度誰會記得呢?

    二是王朔之說以說了金庸,是因為不論圈裡圈外,無數人向他提金庸,讀金庸,解構金庸,在他看來完全這超出了金庸先生的江湖地位。請注意,那是八十年代末的事,是盜版大氾濫,全民讀金庸、古龍、瓊瑤、汪國真、三毛的時代。一種東西一旦氾濫,就難免引起別人的反感,當然我沒有說這就對。當時文學界說:“金庸小說的文字有一種速度感,這是他讀其他作家作品感受不到的。有一個人講:金庸的武俠對人物的塑造是有別於舊武俠的,像韋小寶、段譽這等人物在舊武俠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近於現代小說中的 ‘反英雄’。”難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要說金庸小說有速度感,那王蒙的《來勁》這樣的東西還不得直接給丫讀尿了。到後來說什麼千古文人俠客夢,那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所以當時的王朔說金庸,一方面是出於本能的反感,覺得怎麼哪哪都在說這人,殊不知也有不少人討厭王朔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怎麼誰誰都在讀王朔?他那破玩意兒有什麼好的?只想到自己想不到別人,這屬於得了便宜還賣乖。另一方面,也是王朔自己的問題,用他的話說,就是他傻傲傻傲的,覺得“港臺作家的東西都是不入流的,他們的作品只有兩大宗:言情 和武俠,一個濫情幼稚,一個胡編亂造。”這當然是偏見,是北京知識文人圈由來已久的一種偏見。

  • 2 # 杜新1

    王朔是不是在刷存在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金庸的武俠小說的評價卻是十分的中懇。金庸的知識範圍,文化素養遠非王朔能比,不然浙江大學也不會聘任他為浙大文學院院的院長。但就他以精彩的文筆,莫測的情節,充沛的感情所寫出來的文化快餐式的武俠小說裡所表達的內涵而言,一旦閱讀者從沉浸其中到識破圈套,便會知道這其實就是個圈套。金庸的書每一本我都看過,所正應了一句老話,鑽得越深,一旦跳出來,就會看得越清吧?一孔之見,不思淺陋,貿然發聲,還望勿笑。

  • 3 # 誠哥177

    當然不是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名聲可以說是橫掃大江南北,根本不存在刷什麼存在感,只是一個作家對另一個作家的相懟罷了,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的‘’我門派的武功是最好的,其他的都不行‘’,還有一個性格的問題——他是北京人,覺得全中國最好的都在北京,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有個樂隊,叫‘’獵豹樂隊‘’,主唱是王菲的前夫竇唯,當時火遍全國及港澳臺的時候,‘’獵豹樂隊‘’也是‘’口出狂言‘’,說香港樂壇除了張學友好點以外,其他都不行,當時也是引起全國轟動。王朔和獵豹樂隊行業不同,但骨子裡是一樣的——‘’唯我獨尊‘’。

  • 4 # 斑馬設計工作室

    有一次鏘鏘三人行竇文濤梁文道採訪王朔,談到對金庸的評價,說是看不慣金庸武俠小說裡面人物情節的單薄,還有就是宣揚不健康的英雄史觀。很認同這一點。反正王朔的小說幾乎都看過。金庸的小說看一本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 5 # 山野亭溪

    金庸從不想當職業作家,他也從不認為自己是作家,他的職業一直是報刊從業者,從記者、主編到辦報人,寫小說最初是為了交差,替梁羽生完成一項工作。後來是為了創業的需要,金庸的母親死於日本侵略的逃難途中,家業毀於日軍大火,父親土改被槍斃,不可畏人生沒有磨難。在報業裡,尤其是創辦明報時,既要寫專欄、又要寫社論,還要完成創一家報紙一個企業的許多具體事務,還有聽譯國外新聞的工作,後來據說還香港基本法起草之職,只是每日零時至七時創作一篇武俠小說,就這樣的成績,已足已震憾整個華人世界了,超越了許多職業作家。那些瞧不起他的專業作家和讀者,自問一下在人生經歷和個人工作層面上,有幾人敢說比金庸更豐富,同樣豐富者又有幾人敢說比金庸成就更斐然。這些都比過了金庸,才夠資格批評金庸的不是。

  • 6 # 漁歌子說

    文人相輕嘛,這就像演員裡演電影的瞧不起演電視劇的。說相聲的駐場的瞧不起撂攤的。

    金庸本來就不是一個專業作家。他的武俠小說其實就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當初的小說其實是刊登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的。就是因為大公報當時不咋景氣。沒多少讀者。金庸是專欄作者。估計沒啥寫的,受到梁羽生的影響,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意外的一炮而紅。

    金庸小說不會考慮什麼思想性文學性這些東西。他的小說就是為了讓大家喜聞樂見。吸引讀者。其他都不在考慮之內。

    王朔拿一個專業的尺子,說:你這不和標準,那不和規矩,其實挺扯淡的。

    小說這東西上推兩百年,其實也是下三濫的東西。就像京劇,現在是國粹了,早年間也就是下九流。

    有人喜歡陽春白雪,也有人喜歡下里巴人。誰都沒錯。也不存在誰比誰高階。

    金庸小說應該說雅俗共賞,認識字的都能看。王朔的小說雖然也曾火了幾年。但是比較而言,只能算是小眾。

    金庸的影響力應該是中國作家中最大的。讀者群不僅是兩岸三地和海外華人華僑。還翻譯成多種文字。越南人吵架的時候,都會罵對方是左冷禪,嶽不群。

    王朔的東西只適合那個年代,文藝青年的那個圈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奶粉排行榜10強,什麼品牌的奶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