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任意門

    價效比是小米成立之初就定下的策略,在智慧手機剛興起的時代,這一策略給小米帶來了戰無不勝的效果。然而時過境遷,在智慧手機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及消費升級的大勢下,不論是從競爭維度還是使用者變化的需求的維度,小米這一價效比策略還能行得通嗎?

    在2017年年初,小米旗下號稱“國民手機”的紅米系列釋出了新款機型紅米4X——要知道這已經是小米在年初發布的第二款新機型了。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在釋出會上表示,小米要“將價效比進行到底”。此話一出,網上譁然。

    縱觀年初時的全球手機市場,由於上游元件的漲價、美元匯率的飆升等因素,各手機品牌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調高價格。雷軍反其道而“言”,但此後不久釋出的機型,卻用行動證偽自己的言論:一樣是漲價沒商量。

    手機元器件的漲價是導致手機漲價的第一因素,而漲價背後,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來自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一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就拿小米最近新上市的小米MIX 2全面屏手機來說,獲得更多的是網友的吐槽,把目前已經上市的26款全面屏手機按照屏佔比的大小進行相比,結果讓人意外,小米MIX2居然連前十都沒有進去。讓人說什麼好呢?

    從2011年到2017年,小米在價效比的口號上換湯不換藥,從“幹掉中間環節”—“高性價比”—“將價效比進行到底”的口號,再到幾乎每個月釋出一款“緊貼價效比標籤”的新機,可謂用機海戰術樂之不疲地遊走於市場,看似妥妥的計劃,但因為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性,小米的價效比也開始越來越叫好不叫座。2016年,小米年銷量同比大跌36%,就是市場對“價效比”給出的最好迴應。

    再說說機海戰術,可以說現在的消費者也基本都不買小米的賬了。拿今年上市的雙面屏手機魅族PRO 7來說,早在5年前魅族就在研發雙面屏手機,其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款獨特的雙屏手機,讓消費者在購機時有更多選擇。

    伴隨手機全面屏時代的到來,就連iPhone X的全面屏都受到網友的譏諷,可見使用者都是行家,如果你槽點滿滿,就算你是蘋果也沒用。而努比亞前不久剛釋出的Z17S,則因為更好地詮釋了全面屏理念,卻受到使用者的追捧。

    性比價模式加機海戰術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手機在配置上早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都是一味地在模仿,創新乏力,誰還會買你的舊瓶裝新酒的產品?

    為什麼小米要咬定價效比的標籤不鬆口呢?小米的橫空出世,“價效比”標籤可謂居功至偉,可以說是一炮而紅,但這種套路在智慧手機普及之前有用,放在現在,手機和人民的生活繫結越來越緊密,便宜幾十塊錢買一個動不動出故障的手機,這種風險,對於出門連現金都不帶的華人而言,誰也承擔不起啊。

    隨著眾多手機廠商在不斷的創新中陸續走出國門,讓國外使用者領略了什麼是中國造科技產品,反觀小米,繼續在自己畫的怪圈中執迷,讓人不得不為小米的未來擔憂。

  • 2 # 思考探索

    價效比已成小米標籤,不應輕易更改。價效比是小米7年的堅持被認可的形象與定位,若改頭換面重新再來風險太大,成本太高,時間不知道還要多久。價效比的最大缺點是利潤太低,不能賺得足夠利潤讓投資者高興,不能賺得足夠利潤投入研發,產品技術可能相對落後,影響企業形象。小米的未來在於透過手機牢牢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第一入口,通過後續服務實現進一步贏利。

  • 3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搞價效比就不能做低端產品,小米的策略就是搶高階的錢。每樣商品都有利潤豐厚的高階產品,小米從手機開始,一點一點,一個一個地做出同質甚至跟好的產品(電池,電源插座,電視機。。。),只要口碑不壞,這個品牌雪球就可以越滾越大。

    所以小米的未來是寬廣的,只要不搞虛的(例如耍猴搶購),不搞陰的(例如華為P10快閃記憶體以次充好),搞好產品測試(例如避免三星電池問題)就能成為國民品牌。

    聽喬布斯的話,專心搞好設計和質量,不要讓搞銷售的做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CBA選秀誰最有機會獲得狀元?是張寧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