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同歸
-
2 # 徐輝112373876
我是煉化工廠的一名普通員工,從我的視角觀察,化工廠尤其煉化企業,一般都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連續生產,化工工藝複雜,操作要求嚴格。安全永遠是重中之重。每天班前安全會,每週都有安全知識講座,每月有安全事故分析。每天工作中要求穿戴齊全勞保用品。儘量所有安全做好預防。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不斷學習。包括: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各級管理層對各自的安全直接負責;所有操作隱患都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是被僱傭的必要條件;員工必須接受嚴格的安全培訓;各級主管必須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消除;工作外的安全與工作內的安全同等重要;良好的安全創造良好的業績;員工的直接參與是關鍵。所以影響安全的因素很多,十個方面哪一方面做的不好,都有可能引起事故。
-
3 # 清禾王
主要有四方面問題:一是企業管理重視問題,更多情況是更注重生產,制度缺失,管理執行缺少必要的裝置,物料等安全方面工作,同時安全投資無上限,人員培訓等成本較高,企業主也要生存;二是操作者重視不足,對培訓和事故引發的危害認識不足;三是預防措施落實不到位,安全隱患治理不及時,帶病執行等;四是監管部門力度不夠,安評手續走馬觀花,專家拿錢辦事,良心缺失!
-
4 # 賽為安全
1 風險評估不全面,不能做到分級管理、有效管理;
2 難以實時監控現場隱患,不能形成完整系統的隱患庫;
3 隱患排查治理未規範化;
4 治理過程未標準化;
5 隱患排查治理記錄較多,結果難以有效統計分析。
近年為何化工企業安全事故頻發?
儘管我自己對於化工企業並沒有太多瞭解,但因為做過一些有關建築企業的安全事故方面的調查和研究,自詡應該有點發言權的。所以,也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談談安全事故頻發的心理方面的原因。
從人因角度的事故分析模式從人的因素(Human Factor)角度來分析事故產生的原因,無非有兩種理論,一是生理學模式,一是行為模式。生理學模式比較容易理解,主要是因為一些生理方面的因素導致事故產生,比如大家熟悉的疲勞駕駛會導致事故、醉酒駕車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由於人的生理節律也是有規律的變化的,比如夜間人體的生理狀態出於低潮,不容易興奮等等,這些都是容易導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而從行為模式來分析人的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幾種不同的理論解釋。比較有影響的是三種:
記憶理論學習理論事故傾向性理論導致事故的行為模式分析:記憶理論記憶理論比較容易理解:由於員工或者操作人員,對於安全法規法律,或者安全操作條例,不熟悉,記憶錯誤,沒有準確地瞭解每一個安全生產的細節,從而導致事故。記憶錯誤,包括記錯了,漏記了,或者忘記了.....總之,這些反映出員工或者操作人員的不敬業,安全生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想想看,你自己在考駕照的時候,這些手勢都記牢了沒有?
導致事故的行為模式分析:學習理論學習理論是認為任何技能都是透過學習而得到的。個體出生的時候,僅僅只是有一些無條件反射而已,而我們工作中用到的各種技能技巧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而得到的。但是,在我們學習技能的同時,我們也會學會一些錯誤的行為反應方式。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想必比較容易理解。當你在駕校開始學車的時候,如果不是教練強制要求你係上安全帶,估計大多數初學者都會選擇不繫安全帶的。道理很簡單,繫上安全帶,會妨礙你探出頭去看車外的線(剛開始學車的小夥伴們一定深有體會,你是不會上車就能學會看後視鏡的)。因此,在你學到了開車的技能的時候,你可能也會學到了不繫安全帶等錯誤的行為反應方式。
更常見的例子,發生在建築工地,只要你有機會進入到建築工地,你就會發現總有不少的工人不戴安全帽!原因誰都能猜到:這麼熱的天,戴上安全帽,那是要熱死我的節奏啊!
當然,根據學習理論,導致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是不安全行為被習得了,要防止不安全行為,也很簡單:採用強化手段!符合安全的行為,獎勵,不符合安全的行為,懲罰!所以,建築工地上,都會有安全巡視員,專門開罰單:不戴安全帽進工地,每次罰款100元!
導致事故的行為分析模式:事故傾向性事故傾向性理論是歷史最長、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事故致因理論之一。一些科學家透過對大量事故案例研究,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少部分這樣的人,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出事故次數比其他人多得多。因此,有的心理學家提出一種稱為事故傾向性(accident proneness)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事故與人的個性有關。某些人由於具有某些個性特徵(personality trait),因而比其他人更易發生事故。換句話說,即這些人具有“事故傾向性”。
有事故傾向性的人,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容易出事故。由於有事故傾向性的人是少數人,所以事故通常主要發生在少數人身上。 美國心理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似乎能夠說明這點。他們分析了大約30萬人的駕駛事故記錄,發現其中不到4%的人,在六年中,事故記錄卻達事故總數的36%!
事故傾向性理論主要描述的是人的因素與事故發生原因的聯絡。它基於這樣一個假設:當幾個不同的人被置於幾乎相同的環境中時,總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事故。這個理論的支持者認為:事故並不是隨機分佈的,或者說遭受傷害的可能性並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機率問題。他們斷言:有些人身上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點,致使他們更容易發生事故。
對於事故傾向性理論,最早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對個人的個性特點的研究。Farmer和Chambers把事故傾向性定義為“一種由具有這種特質的人先天決定的,比別人發生事故的機率高得多的一種特質。這個理論有一個基本假設:即使是置於相同的條件下,由於某些人所具有的“內在的事故特質”,使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事故。
一個有關事故傾向性理論的研究把事故傾向性同冒險傾向性聯絡了起來。Dahlback於1991年把事故傾向性認同為一種習性特徵。因為冒險並不是永久固定不變的,所以事故傾向性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比如說,一個年輕的未婚男性可能會認為在騎摩托車時不帶頭盔是很舒服的,但他的這種態度會在他變成一個丈夫或者父親以後而發生改變。一個年輕人在與其同齡人的夥伴一起很瘋狂地開車,但如果車上有小孩或者年紀大的人時,他就不會那樣開車了。他並不認為這種風險本身有什麼不同,他只是認為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會不同。實際上,一個年輕的父親可能會認為即使是帶上頭盔,騎摩托車也是很危險的,由此他可能完全放棄騎摩托車。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冒險性會逐漸變小;這種趨勢可能起源於人們認識到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死亡機率也在增加。對於冒險性在下降的人們,他們的風險也開始逐漸減小。應該認識到,一個工人即使有冒險的傾向,他的行為也是可以受到足夠的影響而使他安全操作。Denning在1983年發現:那些性格衝動的工人往往更容易發生事故。
我們的研究王登峰等人提出的華人“大七人格模型”,並編制了能夠反映華人人格特點的華人人格量表(QZPS),可以用來很好地測量華人的人格特質。我們的研究團隊在QZPS的基礎上,編制出適合於預測中國工人安全行為的事故傾向性量表,並對其信效度進行考察,研究工人事故傾向性、安全意識與安全行為的關係。在此基礎上,為了考察該量表的效標效度,還採用現場觀察法,對建築工人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安全行為進行客觀觀察和記錄,檢驗事故傾向性量表對建築工人的實際安全生產行為的預測情況。
透過對北京市兩個大型建築工地的調查,我們收集到587份有效問卷,並透過大規模調查對該量表的信效度等心理測量學指標進行評定。對該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事故傾向性量表包括安全因子、陰性致險因子和陽性致險因子。三個因子中的題目同時也是對應大七人格中七個維度的測量,說明事故傾向性本身也能夠對人格特徵進行反映。統計分析的結果也表明,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和題總相關係數都比較高,說明量表本身的信度達到了可接受的程度。在對事故傾向性量表的預測效度檢驗中,我們把風險行為具體分為違規風險行為與習慣風險行為,從最終相關的結果來看,違規風險行為與事故傾向性和安全意識的相關不顯著,而習慣風險行為與事故傾向性和安全意識的相關比較顯著。
總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格特點所直接反映的事故傾向性,對於建築安全的影響得到了證實。事故傾向性量表的效度經過了檢驗,該量表的兩個因素可以反映出建築工人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有效預測建築工人的事故發生和受傷機率。
回到題主的化工企業話題上來,因為化工企業的特殊性,可能會有更多的環境方面的致險因素,會導致安全事故頻發,但歸根結蒂,人的因素應該還是佔主要地位的,因此,從人因角度出發,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模式的產生,同樣是避免事故頻發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願再沒有安全事故頻發的現象出現!安全生產,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