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還沒有護航
13
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1894年7月,中日兩國在北韓半島即將開打,考慮到駐牙山清軍力量過於單薄,清政府決定向其增派2600人。

    為運送這部分清軍,清政府專門僱傭了愛仁、飛鯨和高升等3艘英國商船,李鴻章其實是派了軍艦護送的,這就是北洋艦隊濟遠、廣乙等2艘軍艦,外加威遠、操江等2艘小艇,4艦組成一支小艦隊,由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率領。

    問題是,這些船隻並不是一起出發的,威遠號先完成了愛仁、飛鯨的護航,之後濟遠、廣乙前來接應高升號。

    高升號於7月23日從天津塘沽啟航,運送淮軍2哨官兵,共1100多人,還有14門行營炮和大批槍支、彈藥,有的資料還提到,該船還裝載有多達600噸的銀錠,可能是在朝清軍的餉銀。

    所以無論從所載官兵的人數看,而是從軍備、後勤的角度看,高升號對於清軍未來在北韓作戰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如果它有個閃失,必將對清軍在北韓的軍事行動造成重大打擊。

    7月25日凌晨,濟遠、廣乙兩艦航行至北韓豐島海面時遭遇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3艘軍艦,日艦發現中國艦船後立即發起攻擊,中國軍艦被迫還擊。

    日艦從技術性能上明顯優於中國艦船,不僅航速更快,而且配有當時最先進的速射炮,中國艦船處於下風。混戰中廣乙號衝入日本艦隊,想利用硝煙作掩護向日本軍艦發射魚雷,但未得手,反遭重創,船身發生傾斜,退出戰鬥後燃燒自毀。濟遠號獨木難支,全速向西北方向撤退,日艦緊追不捨。

    就在這時高升、操江兩艦船誤入戰場,日艦浪速號去攔截高升號,秋津洲號去追操江號,吉野號繼續追濟遠號。吉野號追來僅距2000多米時,濟遠號向吉野號連發4炮,其中3炮命中,吉野號火光頓起,不敢再追,濟遠號隨後撤出戰場。

    高升號受日艦浪速號攻擊,它是一艘商船,自身毫無還擊能力,浪速號急速向其衝來,先打出“下錨停駛”的訊號旗,又鳴炮威脅,高升號英籍船長只得下令停船下錨。

    之後,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命令向高升號發出“外籍船員立刻離艦”的警告,高升號上的清軍官兵以步槍等武器予以還擊,不久高升號被擊沉,整個過程被之前完成運兵任務返航的英國商船飛鯨號所目擊。

    高升號被擊沉後中國官兵紛紛落水,日艦不實施救援,僅搭救了其中的2人,反而下令向水中的中國官兵用槍炮進行射殺,當時附近還有一些其它國家的的軍艦在“觀戰”,它們在事發後共救出了200多名中國官兵。

    此戰即為豐島海戰,共有870多名中國官兵在海戰中遇難,李鴻章一直到第二天才得知豐島海戰以及高升號被擊沉的訊息。

    應該說,大意輕敵是吃此大虧的主要原因,3艘運兵船、近3000名官兵,只派了2艘大艦和2艘小艇護航,又不一同出發,在日本聯合艦隊面前處於絕對下風。

    李鴻章為什麼會輕敵呢?主要因為他一直認為日軍決不會先開第一槍,而他也不願意打第一槍,內心裡存在著太多幻想。

  • 2 # 風談天下

    租英華人的高升號運兵北韓,李鴻章出於這樣幾種考慮:

    一是避免過分刺激日本,他還抱著儘量不打仗的準備,不使用自己的軍艦去北韓,這是他的失策之處。

    二是想把英華人拉入北韓局勢,他認為如果日本敢動武,英華人肯定不會置身事外。

    三是想偷偷運兵到北韓,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高升號出發並無軍艦護送。

    這本來是一步不錯的棋,但結局卻是十分悲慘!高升號最後被日軍擊沉,幾乎全軍覆沒!何以如此?

    事後回看,其所以敗者有二:

    其一,不諳國際規則,不熟悉英華人的對外政策。過高估計了英華人對日本的影響力。

    其二,軍事嚴重洩密,高升運兵一事,事先為日本偵知。

    高升號事件十分悲壯,全船將士寧死不屈,以身報國——北洋水師不全是苟且偷生之輩!

    更憋屈的是,日本人毀了英華人的船,最後反而因其已對清宣戰,故毀船無責。

    清廷死了那麼多人,最後又賠了英華人船。

    此事雖過百餘年,每每念及,悲從中來,恨無處去!

  • 3 # 腦洞大開的歷史

    由於運兵到北韓路途遙遠,而清國海軍護送力量不足,沒掌握制海權,當時中日已處於戰爭狀態(尚未正式宣戰),如果被日本海軍發現,那就麻煩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鴻章決定租用高升號,打“擦邊球”。他主要考慮兩點:第一,這是商船,不是軍艦,不能打;第二,這是英國的船,日本人不敢打。

    但結果卻是,日本人打了。當然,中間有些細節尚有爭議,下面說一說。

    日本海軍發現了高升號,提出兩個要求:第一,高升號作為“俘虜”,跟在日艦後面走;第二,高升號上所有清軍轉移到日艦上。對此,高升號英國船長T. R. Galsworthy(中文一般譯作高惠悌)為了保船,打算照辦,但船上的清軍不同意,並提出將船駛回國內。隨後,日軍浪速艦艦長東鄉平八郎要求高升號上的外籍船員離艦,要攻擊該船。於是,外籍船員紛紛跳船,而清軍認為這是臨陣脫逃,對跳船外籍船員實施槍擊。隨後,日軍先發魚雷未果,對高升號進行炮擊,擊沉該船。船上所有人都泡在海里,日軍只救了英華人,對上千名清軍棄之不理。

    很多人說日軍的做法符合“國際法”,但不符合人道主義,看似有理的樣子。按照所謂的國際法,高升號的最高權威是船長,船長決定按日軍指令行動,船上清軍不同意,構成mutiny(叛亂)。問題是,就算要處理“叛亂”,也輪不到你日軍吧。另外,僅僅指責日軍不救清軍違反人道主義,這也有點扯——日軍對弱者(清軍)講過人道主義嗎?

  • 4 # 九天樓

    李鴻章最直接的考慮就是“以夷制夷”,高升號是英籍商船,掛英國國旗,同時李鴻章還安排當時在北洋效力的德華人漢納跟負責跟船照料。

    當時日軍在北韓海域發現高升號時,正是中日兩國豐島海戰爆發之際。這也成為後來日軍擊沉高升號是否合理的焦點。

    當時在船上的漢納跟就提出,高升號出發時中日兩國尚未交戰,處於和平時期。因此請求返回中國。

    但日軍顯然不會如此輕易放過滿載清軍的高升號。

    高升號上的清軍。

    高升號和日艦相持到下午,船上高懸的米字旗未能成為護身符。

    下午1時,在距離高升號150米處,日艦浪速向高升號發了一枚魚雷,不過沒有擊中。惱羞成怒的浪速艦此後竟向毫無武裝的高升號齊射開火,發射了2枚260毫米炮彈,9枚150毫米炮彈。

    遭遇如此打擊,高升號開始下沉。

    沉沒前,高升號上的中國士兵用手裡僅有的步槍做最後的悲壯還擊。

    1時46分,高升號全部沒入水中,浪速艦放下一艘舢板搜救歐洲人,同時軍艦上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對海面上的中國士兵進行屠殺。

    事後統計,高升號上搭載的千餘中國士兵僅有兩百餘人生還,英國船長、大副等人被日軍救起,德華人漢納根和其他250多名士兵泅水到附近的一座荒島,後被西方軍艦救起。

    日本的理由是當時兩國已經交戰,可以合法擊沉高升號。高升號事件後,日本政府也是以此向英國遊說。

    甲午戰後英國最終認可日方的說法,由清廷賠償英方損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反駁“前端很簡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