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之
-
2 # 歷史來揭示
秦代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措施:
1、建立一整套大一統中央集權帝國體制:在中央表現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監察制度,地方上主要是郡縣制。這一整套秦制秦法在整個中國帝制時代一直沿用,值得1912年清朝滅亡才退出歷史舞臺,正如毛澤東所言:“百代猶行秦法政”(毛澤東《讀〈封建論〉》。
2、修建帝國道路交通網:秦統一後為加強對關東地區(指函谷關以東地區)的統治,修築了直道(咸陽——河套地區)、馳道[從咸陽出發,東北到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東南到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今浙江省紹興市)],並且建入滇的“五尺道”[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中(今雲南省曲靖市)],在嶺南(今屬廣西)修築溝通灕江和湘江的靈渠。這一交通網路溝通了中國不同地區,促進了不同地區地域文化的融合,維護了中國“大一統”格局,秦代很多交通線路直到今天仍是重要陸上交通線。
3、修建長城:秦統一後又出兵30萬北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並且把原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連起來,建成“萬里長城”。在歷史上,“萬里長城”客觀上起到了保衛華夏文明免遭北方遊牧民族侵擾的作用,但也阻礙了華夏文明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正常交往。
4、開疆拓土:秦統一後在北方驅逐匈奴人,收復河套地區,並奪取陰山以南地區;又向嶺南(五嶺以南)用兵,把今浙江、江西、湖南三省南部地區、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北部納入中國版圖。這對中國歷史疆域的形成有重大影響。這些地方除越南北部外其餘地區都在今天中國版圖內。
5、實現文化、制度的統一: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為後來中國長期的大一統奠定了文化和制度基礎。
6、焚書坑儒: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文化專制的惡劣先例,是後代文字獄的先聲。
先秦時代中國的家庭都是按照宗法制度根據血緣關係構建而成的宗族集團,就是祖孫父子兄弟叔侄全都隸屬於同一個家庭,這樣的大家庭有許多的弊端,掩藏著許多剩餘勞動力。針對於這一現狀,商鞅制定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的法令,也就是說父子兄弟只要達到當時的法定年齡就必須分家,否則就要收雙倍賦稅,家庭的定分從宗族為單位改變為以夫妻為單位,這也就是我們如今的小家庭分戶的來源,商鞅讓它的歷史跳躍了一步。其實早在春秋末戰國初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小家庭現象就已經此起彼伏,但由於時人傳統思想太深,所以難成主流。商鞅在2400年前提出的這種家庭分制體系到如今已經完全成為世界的主流。
秦朝的法律制度在中國法制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一方面,因為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權,其創立的國家制度、法律制度對後世封建國家一直有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秦朝法律制度,是在法家思想的強烈薰陶下,由法家代表人物或深受法家影響的政治人物制定出來的,在整體風格上法家色彩極為濃厚,與西漢中期以後深受儒家影響的法律制度有很大不同,因此可以說,秦朝的法制風格,在中國法制史上是獨樹一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