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灰太狼44967765
-
2 # 殷夢奇
一個最淺顯的解讀,當一個人遇到心理疑惑或痛苦、煩悶,自己無法解決,身邊的人也起不到幫助,書中、網路都找不到自己覺得可行辦法的時候,就該找心理諮詢師了。就像自己想投資,自己沒門路,身邊人也沒有合適靠譜專案,那就找找理財規劃師吧。
-
3 # 安羽心理
什麼是心理諮詢?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比如有些心理困擾或者情緒困擾、情感困擾或者在教育孩子上面有些困難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尋求者心理援助和專業支援的過程。
一般來說來尋求解決問題的人我們稱之為來訪者臺灣那邊喜歡稱之為諮商,而提供幫助的一方,我們稱之為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諮詢專家。
對於心理諮詢的定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心理諮詢包括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有時候心理測試和心理健康檢查也屬於心理諮詢範疇。而狹義的心理諮詢不包括心理治療和心理檢查、心理測驗,通常是來訪者和心理諮詢師之間是透過書信,面對面交談,語音,影片等方式來工作的狀態。
心理諮詢一般只為尋求發展諮詢和健康諮詢的人工作,也就是學術上面講的健康的人,一般心理問題的人,嚴重心理諮詢問題的人和部分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人。此外的包括大部分的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精神分裂,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則是不能接待的,需要轉介給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病專家。
什麼是發展心理諮詢呢?
一般是指人際關係問題,職業發展規劃,老年人社會再適應問題,孩子的健康發展教育,男女交往和早戀,社會適應問題,青春期發展問題,孩子厭學逃學網癮等問題,性心理諮詢問題,家庭關係問題,親自關係問題,婆媳關係問題,孕婦的心理狀態問題等等。
什麼是健康諮詢呢?
健康諮詢的物件是那些自我感覺或者我們認為的心理諮詢不夠健康的人群。一般是指因為一些心理刺激而引起的心理狀態緊張的人,這些人通常可以體驗到軀體和情緒上的困擾,都是健康心理諮詢的物件。
他們通常能夠體驗到抑鬱、焦慮、恐懼、悲觀等情緒。或者有些不可控制的行為和情緒動作等。或者有長期的慢性心身疾病如果高血壓病,冠心病等。
以上便是心理諮詢的一些主要內容,那是不是來心理諮詢的人就是有病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很多希望成長和自我瞭解,追求更高自我價值的人也會來看心理諮詢,而且更多的是這一類人,因為有病的都去看精神科去了。
-
4 # 希樸羊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心理諮詢是藉助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透過語言、文字及其他資訊傳遞方式 ,給諮詢物件以幫助、啟發和指導的過程。其目的在於幫助諮詢物件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併產生認識、情感和態度上的變化,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發展自我、增進心理健康。具體的說,心理諮詢的目的是:1.針對一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他們的認識特點和行為特徵,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處理好人際關係,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處理因環境帶來的各種問題,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禪城學習任務;2.使一些學生進一步確立正確的自我認識,特別是自我能力、素質方面的認識, 幫助他們認識和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突破自我的種種侷限,全面而充分地發展。
所以,“有病的人才去心理諮詢”這個看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尋求心理諮詢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問題、家庭關係問題、職業選擇等。這些問題都是正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他們尋求心理諮詢的主要動機。
那些極少數的具有問題的患者如強迫症、恐怖症、精神病的患者, 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由專家進行治療,因此,尋求心理諮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才是心理有問題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往往不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不會去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他們可能具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把幻想當成現實,對自己的症狀缺乏自制力。
-
5 # 心態出了點小問題啥都不愛了的小白
當你去醫院別人就說你身體有病,你怎麼看?沒啥啊,挺正常是吧。
身體有病,社會會認為你是個值得關心的弱者…你身體有病常常會得到社會支援。
但是在以前…
在原始社會,身體有病會被認為魔鬼附身,也會被社會排斥(來保持群體的健康)
當身體疾病可以人為控制時,群體不再懼怕這些疾病,並對生病的人加以支援。
再說心理疾病…
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對心理問題不瞭解,你要是心理有問題了,就像原始社會身體生病了會被社會排斥一樣被周圍人不認可。
而周圍人的不理解,讓你缺少了社會性支援,這又會加重心理問題的嚴重性…惡性迴圈。
當這個社會有能力理解心理問題時,就像人們認清了生理疾病的原因一樣,人們會支援你去做心理諮詢的…
然而
你變得抑鬱焦慮,病殃殃的樣子,但卻得不到社會的支援。你要是能得到支援才怪,那就說明你的家人,朋友,社會是有問題的,他們怎麼可能認為自己有問題…說有病的是你。
所以向自己原來的社交群體尋求心理支援不太可行,那裡本就是病原地…
在你覺得有心理問題需要幫助時,向讓你產生心理問題的人尋求支援無異於讓強姦犯放你走,讓小偷別偷你,讓兇手別傷你,別犯傻了…
你需要的是暫時離開原來的社會支援系統,新建一個社會支援系統,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幫你重新審視自己,成為你的一個臨時的支援系統,當你有能力重建自己的社會支援系統時,諮詢師就可以深藏功與名了,講道理不會跟你以後有複雜的人際關係。
讓家庭或社會認識到由於自身的扭曲,造成了人們的心理問題,道歉並支援他們…這個社會還做不到。
-
6 # 心理相先生
一直以來大眾對心理學,心理諮詢師誤解重重。
首先心理諮詢是“求助者,來訪者”(不叫病人)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況的這樣一個過程,其主體還是來訪者,心理諮詢不是藥,一吃就靈。
一般一次心理諮詢為三到五次,一次最多五十分鐘,即可為一次完整諮詢!
如果來訪者沒有求助意願,是不符合心理諮詢的!
-
7 # 一葦渡心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先答“是的”。為什麼答“是的”呢?因為心理疾病是分層次的。
心理疾病比較嚴重的,我們說它是精神障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神病。精神病和輕一些的神經症狀、再輕一些的一般的心理問題去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有精神病的人往往是生物性的、生理性的病變已經出現了,也就是說腦子已經壞掉了,生理上面已經出現問題了,這是比較嚴重一點的精神病。
比精神病比較輕一點的就是心理障礙,就不是精神障礙了。心理障礙的一個表現往往是社會功能的紊亂和心理功能的紊亂。比如他內心是非常的恐懼、內心很焦慮,那麼他對自己的認知不夠合理,前邊是情感障礙,後邊是人格障礙,這些都是神經症,都屬於心理障礙。
大家看,先是精神障礙,後是心理障礙,接下來就是一般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是病嗎?嚴格意義上它不屬於狹窄意義上的病,但它又確確實實是我們心理上的毛病,就像我們患上了“心理感冒”一樣。所以如果從心理疾病的三分法來看的話,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心理問題都屬於病。從這個角度來說,凡是看心理諮詢的人,當然都是心理有病的。這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對的!
那麼,它又不對,為什麼呢?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去看待這個問題。現實生活中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人佔少數的,完全健康的人也佔少數的。實際上中間這個部分有心理問題的人、有一般性心理障礙的人是比較多的,而這些人如果說他們認識到了自己有一些心理上的個性需要完善和提高,他可能就會主動地尋求自助或者是求助他人。
比如說他透過學習使自己對這個世界、對自我有更好的一個理解,他透過提升自己對他人的認知來提升與他人的相處和互動,這些人和那些沒有認識到的人,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有著一般性的心理問題。
可是他們的不同又在於:有的人認識到了自己還有不完善和不足,有的人沒有認識到自己不完善和不足。那麼認識到的這些人可能就會去看心理醫生、去看心理諮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就不能說去看心理諮詢的人是心理有病的人,而不去看的人就是沒病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不去看心理諮詢的人或許比去看的人要嚴重。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人類在精神和自我的探索方面,一直要走向內的一條路就是對自我的瞭解。瞭解自己,對自己有辦法。這是人類要走的一條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自我成長的一條幸福之路。那麼從這條路來說,我們一定是分層次的。比如說,我們都是有一般性心理問題的人,但是可能低層次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有問題,然後稍高層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問題不願意接受不願意去面對、假裝自己看不到掩耳盜鈴的型別,再高一些層次的就是知道自己有問題,但是願意勇敢地去面對、去行動的人,他們開始透過學習、透過不斷地反思去認識自己、去想辦法克服自己人格不完善的地方而使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卓越,這個就是第三個境界了。這是人的層次和境界的不同。
那麼即便是你踏上了成長之路、踏上了自我完善之路,說明你已經走上了正途了,走上了追求幸福和自我超越的大路了,但是並不證明你是有方法的。這就要到了第四個層次,你找到了方法。你找到了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好的路徑。這就是我們說的你取得了“經”。其實,我們所說的這“經”那“經”都只是某一個領域裡的規律,都是走向某一個領域真實世界的一個路徑。,這個就是“經”。《詩經》、《書經》、《易經》、《四書五經》這些都是的。“經”就是我們找到了方法。這就是人類在探索宇宙和自己的和諧生活的過程中找到的方法。所以就是第四個層次,找到方法的人。
那麼第五個層次的人,就是不光找到方法,而且還取得成果了。確實因為自己在成長、確實因為自己在探索、確實因為自己去發現而享受到成長的快樂,享受到了自己在不斷超越自我而帶來的喜悅,這些人就是達到了第五個層次。就是享受其中了。
我為什麼給大家講這五個層次呢?因為有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誤解。比如說我們會發現沒有踏上心靈成長之路的人,他們煩惱可能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呢?第一他看不見,第二他看見了假裝看不見,所以他就逃避了人生的煩惱,並不是他已經完全地面對了、完全地接受了、完全地享受了,是因為他沒看見。
我們這些看見了的人已經踏上了尋求自我超越和成長的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能會經歷什麼呀?就是你知道了但是做不到你會有煩惱,所以你要解決這個煩惱繼續向前去走,路子和方向雖然是對的,但是你還沒有到達。所以在路上你會有因為方法不得當、因為自己心生出來的一些所謂煩惱,這就好像我們肚子疼去吃藥去看醫生,醫生給我們開了一個看肚子疼的藥,吃完了之後我肚子更疼了,這叫什麼?副作用。醫生會告訴你:“你回去吃了這個藥以後,有可能會拉稀比以前更厲害,但是不要擔心,這是你在病好之前的一個症狀。這個症狀是正常的。”所以一些不理解的人就會說:“為什麼我沒有去學習的時候,我沒有這麼多煩惱的,反倒現在煩惱這麼多?”你要搞清楚你這是在走向“康復”、走向完善的反應。
比如我們哪裡有傷口,我們的傷口在癒合的時候就會比過去更癢、更痛,那個癢實在是難受,這種難受實際上是使你接下來更好受。因此,我們要知道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會那麼舒服,完全舒服的路不一定離我們追求超越自我的那個目標是近的。有時候不舒服卻可以使我們達到想要的一個理想目標。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人們會問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我沒有學心理學之前,沒有踏上心靈成長之路之前,我沒有那麼多的煩惱?現在反而煩惱更多了麼?”這個問題就有了答案!而為什麼我們看一些去看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病的,對呀,人人都是有問題的,沒有一點點煩惱的人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你活著,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你就會有不同的煩惱。只是每個人的境界高低不同,每個熱愛自我的人對煩惱的應對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我們說,每一個去看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病的,這是對的。同時,我們又需要辯證地看這種觀點又是不對的。它的不對就在於你不去看心理諮詢並不代表你沒有心理問題。也許你不去看你的心理問題更嚴重,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踏上心靈成長之路。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謝謝大家!
-
8 # 心理諮詢師敬仁
確定求助者的問題是否屬於健康心理諮詢的工作範圍首先依據郭念鋒提出的三個標準:1.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2.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原則。3.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所以,來心理諮詢的只能說是心理正常但是不健康,並沒有精神方面的障礙。
-
9 # 鵜鶘心理
很明顯,這個人並不瞭解心理諮詢。
想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心理正常,什麼是心理異常?什麼是心理健康,什麼是心理不健康?什麼是心理諮詢,什麼是心理治療?
簡單的來說,可以從三方面判斷一個人心理正常還是異常。此人是否有自知力,是否具有檢驗顯示的能力,即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是否一致,知情意是否一致,個性是否相對穩定?如果是,證明此人心理上是正常的,如果否,此人心理就可能是異常的,心理異常就是我們通常描述的這個人心裡有病,可能是精神分裂,雙相人格障礙等,這個時候,情況就比較嚴重,最好可以去精神衛生中心進行一個診斷,根據實際情況,服藥治療。
而心理正常又分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兩個方面。一般心理諮詢的工作物件是心理不健康的來訪者,可能是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也可能是疑似神經症患者。這個時候,並不能說一個人有病。我們只能理解為此人受到了刺激,可能自己一個人無法面對,無法處理,需要有專業的人士幫忙,加以引導。就跟人生在世,不會有人一輩子不生病一樣,可能只是情緒問題、情感問題、工作壓力等。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
另外,在各種流派中,像精神分析或者榮格學說,其實更關注來訪者的自我成長,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探索自己的過程,可能僅僅是為了讓自己過的更幸福。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不一樣的,心理治療則主要以服藥為主,用藥物控制自己的狀態,主要針對心理異常的人。
回覆列表
至少“感覺”有病才會去吧。華人本來就不擅或不願意向別人述說自己心裡的秘密,因此看心理醫生的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