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嵐行

    李嚴鬥不過諸葛亮?好吧,我們看看李嚴拿什麼和諸葛亮鬥。

    出身,資歷和官職。李嚴的出身就是南陽人士和諸葛亮差不多,可偏偏他先在劉表治下為官,後入蜀為劉璋所用,最後投降劉備。然而諸葛亮正兒八經的荊襄派系,所以要說出身李嚴比不過諸葛亮。然後再看資歷和官職,平定李成都後李嚴為興業將軍,諸葛亮為軍事將軍,屬左將軍府事,而且受到封賞和關羽,張飛,法正屬於最高。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李嚴只是輔漢將軍,諸葛亮已經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死後,諸葛亮還領了司隸校尉一職。在劉備敗退永安的時候,李嚴為尚書令,負責輔佐劉備在永安的日常政務,這個是李嚴最大的仰仗,然而在錄尚書事的諸葛亮之下。到了託孤時,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這個是明確記載的。諸葛亮其實官職沒升,但讓劉禪視之為父,實權恐怖。而李嚴則給了中都護,中都護不常設,統內外軍事。這個也很厲害,相當於軍事大權由李嚴說了算。但是劉備補充了一句,留鎮永安。那麼中都護的實權很有限,留鎮永安就意味著遠離權利中心的成都,頂多只能算永安都督。實際情況也是,因為要防範東吳,所以李嚴相當於被鎖在永安。等到劉禪上位的時候,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相當於曹操的霸府。李嚴則給了都鄉侯,假節,光祿勳,光祿勳這個也是實權,但是依然是遠離成都沒什麼用處。再往上,李嚴督江州的時候想要劃分五郡作巴州,自己任巴州刺史,可以說這個野心很大,和劉焉當初廢刺史立州牧一個德行。諸葛亮自然不會同意,然後又慫恿諸葛亮加九錫,進爵稱王,這個就和孫權勸曹操稱帝一樣。當然除去野心以外,也有可能就是想要官和更高的地位,諸葛亮位置提高了,他李嚴也可以再往上升了。諸葛亮北伐西征的時候,想讓李嚴督漢中,李嚴用司馬懿開府辟召來說事,於是遷驃騎將軍,因為諸葛亮時候蜀漢沒有大將軍,驃騎將軍已經是軍方第一人了。李嚴的官職也到頭了,還讓了李豐接替李嚴督江州。等諸葛亮北伐,讓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這裡中都護又出來了,可惜署府事,完全就是接受諸葛亮直接管轄。綜上所述,李嚴的官職一直在諸葛亮之下,偏偏很多都是沒有實權,那麼憑什麼鬥得過諸葛亮?

    出身資歷和官職都比不過諸葛亮,那麼才智權謀比諸葛亮強也能扳倒諸葛亮,很可惜,李嚴一系列操作真心捉急,陷害諸葛亮不成反而被諸葛亮抓住把柄。

  • 2 # 歷史有知社

    223年,劉備於白帝城含恨去世,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李嚴。按劉備生前之安排,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互相制衡。但為何到後來,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軍政獨攬了呢?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建興元年,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除政事之外,諸葛亮還主導軍事,南征孟獲、北伐曹魏,皆由諸葛亮自專(史載:..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

    而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白帝城)。這統兵之權,劉備明明是交付給李嚴的。那為何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而把軍權也攬在手中呢?

    諸葛亮之所以能輕鬆碾壓李嚴,其一,諸葛亮品行高尚、處事公正而深得人心,而李嚴卻性格高傲讓人難以親近。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陳壽對李嚴的評價是:性自矜高;而蜀漢大臣陳震也曾說:“正方(李嚴字正方)腹中有鱗甲(桀驁叛逆),鄉黨以為不可近。”

    其二,諸葛亮乃是蜀漢荊襄派系的領袖,而李嚴卻相對較為孤立。諸葛亮出身於荊襄,起身於荊襄,而荊襄派系乃是蜀漢統治的基礎。而李嚴出身於南陽(按地理也屬於荊襄),卻原系劉表的人,曹操南下荊州之時,李嚴才進入蜀中投靠了劉璋。所以,李嚴雖屬劉璋的舊勢力,卻資歷較淺,又非益州土著勢力。故而,李嚴的勢力根基遠不能與諸葛亮相比。

    其三,諸葛亮的地位在李嚴之上,利用職權之變漸漸架空李嚴。諸葛亮為輔臣之首,劉禪即位之後,諸葛亮便開府治事。按理說,李嚴也具有開府治事的資格,卻未獲批准。李嚴並不具備諸葛亮那樣的品行,若其也開府治事,那麼蜀漢很有可能分裂內亂。而諸葛亮雖統兵之權低於李嚴,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劉備稱帝之後....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也就是說諸葛亮除了丞相這職位之外,還兼領了司隸校尉(前任為張飛)。而司隸校尉就相當於首都(成都)衛戍司令,也是有統兵之權的。諸葛亮便可以利用此雙重身份,而把軍權也漸漸收攬在手。

    那麼,諸葛亮又是靠什麼手段,而將李嚴的軍權收攬過來的呢?其實,也就一招,這便是“蜀(漢)吳通好”。劉備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是因為蜀漢夷陵慘敗之後,蜀吳關係最為緊張。此外,劉備對荊州之地仍念念不忘。因劉備的用兵方向與防禦重心都在東線,故而才讓李嚴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諸葛亮輔政之後,改變了劉備的用兵方向,而與吳國修好,就使得蜀漢東線的高危警報解除。李嚴留鎮永安的重要性也就嚴重降級了,而諸葛亮南征孟獲、北伐曹魏,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抽調李嚴的兵力了。

    參考史籍:《三國志》、《資政通鑑》等等;

  • 3 # 月色憂鬱

    很多人覺得劉備給李嚴軍權是想平衡諸葛亮,也不想想當時有什麼將軍能聽他的,蜀中和一些青年將領大多在劉備伐吳時死了。劉備這麼做我覺得唯一的原因是不想太苛待蜀中才俊。諸葛亮獨權是板上釘釘的事(沒有貶低的含義),尤其是當時確實有危急存亡之秋的風險。李嚴自己心裡也有數,只是後來他看錯了諸葛亮。李嚴被貶為庶人,諸葛亮死的時候李嚴也是覺得羞愧的。

  • 4 # 鐵馬冰河wu

    李嚴本是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之臣,後來卻被諸葛亮革除官職,削去爵位,降為平民。

    諸葛亮對李嚴的印象並不是一開始就很不好。客觀的說,李嚴也是蜀漢政權中難得的高才。史載,公元218年,益州(今四川)發生了以馬泰、高勝為首的武裝暴動,參與人數多達數萬,並一舉攻克了資中(今四川資陽)等郡縣。當時劉備正在漢中與曹軍鏖戰,蜀中兵力緊張。李嚴臨危不亂,他沒有向朝廷提出增兵的請求,僅率領麾下5000人馬就平息了馬泰、高勝之亂。此事反映了李嚴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正因為李嚴才幹出眾,劉備臨死前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李嚴二位重臣,讓他二人並受遺詔輔佐少主,李嚴被任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鎮守永安(今重慶奉節)。永安位於吳蜀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劉皇叔對李嚴的信任與倚重。

    諸葛亮對李嚴也很看重,誇他:“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大意是:處理問題敏捷快當,行動舉止雷厲風行,從無停滯,為人正直無邪)”。

    可是,性格孤傲、自視甚高的李嚴身居高位後,慾望開始膨脹,變得唯利是圖,不僅如此,他還勸諸葛亮“受九錫(古代皇帝賜給立有殊勳之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是對人臣最高禮遇的一種表示)”,晉爵稱王,以便自己也隨其獲利 ,這大大出乎“志向高遠,淡泊名利”的諸葛亮之意料,他當即修書一封,駁斥了貪慾暴增的李嚴:“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指魏明帝曹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

    這封信措辭嚴厲,等於責備李嚴,從“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諸葛亮突然覺得自己和相知已久的李嚴有了陌生感與很深的隔閡。

    當初,劉備白帝城託孤時,遺命李嚴留守永安,有以他的軍事才幹對付東面勁敵孫吳之深意。劉備死後,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對他最初制定的大戰略做了重大修改補充,決定放棄荊州,以結好東吳,共抗曹魏。隨著吳、蜀關係的逐漸改善,由李嚴駐守永安的意義與作用已沒有當初那麼重要,於是諸葛亮名李嚴移駐江州(今重慶),改派護軍使陳震鎮守永安。

    李嚴卻認為這樣做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與作用,於是心中大為不滿。諸葛亮出師北伐,命李嚴分撥一部分兵力增援漢中,李嚴卻以此“窮難縱橫,無有來意”,拒絕發兵支援。不僅如此,他還要求諸葛丞相劃出5個郡建立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李嚴的意圖是想借此發展其個人勢力,諸葛亮看透了他的小算盤,遂嚴詞拒絕。

    陳震等人看不慣李嚴的作為,屢勸諸葛亮提防李嚴,說“李嚴腹中有鱗甲” 。對此,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但為了北伐大計,也為了迅速完成軍事部署,以及發揮李嚴的軍事、行政才幹,仍上表舉薦李嚴之子李豐擔任江州(重慶)都督,以接替李嚴離開後的各項公務,李嚴這才率軍前往漢中。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李嚴負責在後方調集、轉運糧餉,時值夏秋交替之際,連降暴雨,山道崎嶇泥濘,又時有山洪暴發,加上李嚴督運不利,時有延誤,導致供應前方的糧草難以為繼,於是李嚴派參軍馬忠去前線請諸葛亮退兵。諸葛亮見糧食供應不上,被迫下令撤軍,大軍撤回後,李嚴故作驚訝,以吃驚的口氣問:“軍糧充足,為何要撤軍”?想以此為自己開脫糧草轉運不利的罪責。

    同時,他向後主劉禪上表,謊稱諸葛亮被迫撤軍是為了誘敵深入,再關門打狗,圍而殲之。對自己督運糧草的失職,卻隻字不提。諸葛亮知道李嚴顛倒是非、信口雌黃後, 覺得再容忍下去勢必釀成禍亂,便親自擬就一封奏疏,揭露了李嚴的罪行,並聯合文武百官集體上表彈劾李嚴。於是李嚴被依法懲處, 遭罷黜官爵,削職為民,流放到桐梓(今貴州遵義下轄縣)。

    歷史文獻記載李嚴生活奢侈,熱衷於功名利祿,不喜節儉,不憂國事,這些都是諸葛亮所深惡痛絕的。再加上他犯有上述重罪,於情於理,都應加以嚴懲。但諸葛亮並沒有從自己的好惡為出發點,而是顧全大局,考慮到李嚴確實有真才實學,又是託孤重臣,自己的副手,蜀漢諸臣中名副其實的第二號領導人物,所以只將他貶為庶民,流放到桐梓郡。以李嚴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足可以判死刑殺頭的,對他的最終處罰,顯然帶有從寬的性質。

    諸葛亮懲治李嚴是沒有任何個人恩怨的,雖然此說一向有爭議,但此後發生的一件事,足可說明諸葛亮的坦蕩胸襟與心底無私:

    李嚴被流徙後,諸葛亮將他的兒子李豐由江州都督攫拔為中郎參軍,調他到成都丞相府任職,並信之不疑,加以重用。原先張裔擔任留府長史,主持相府的日常工作;蔣琬為參軍,協助張裔。230年,張裔病死,蔣琬升為留府長史,負責相府工作的正常運轉。如今諸葛亮將李嚴之子李豐調到相府任職,就是讓他當參軍,輔佐蔣琬。李豐在諸葛亮的勉勵與教誨下,發奮努力,有所作為。後來他官至朱提(在今雲貴交界處的昭通、曲靖、威寧、畢節等地)太守。而被流放到桐梓郡的李嚴也期望有朝一日諸葛亮能原諒、赦免、重新起用自己,讓自己有機會戴罪立功。不料3年後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李嚴自知復出希望已成泡影,內心極度失望憂憤,不久抑鬱成疾,病發而死。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路】

  • 5 # 大飛熊騎士

    劉備讓李嚴同為輔輔佐劉禪的大臣,是有深意的,也是深思熟慮的。但是,劉備的意思恰恰不是要制衡諸葛亮,而是為了蜀漢內外安危和無奈之舉。而李嚴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蜀漢兩個人才集團磨合中,出現了一些狀況,東州集團人心散亂,不如荊州集團的“向心力”,這是有蜀國政治上的歷史原因。其次,我曾經不止一次表明過,蜀漢有兩套官職體系,況且李嚴的“中都護”,極有可能是統率蜀漢的方面之軍,並非全部軍隊,更不是禁軍。

    (李嚴)

    蜀國政治裡鼎鼎大名,又讓曾經劉璋頭疼的“東州兵”,也就是東州集團,是由當年三輔,南陽地區的幾萬人口組成。東州集團人才不少,在勸劉備當漢中王時,由馬超領銜,以下依次為許靖,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等等。除了龐羲是益州本土,諸葛亮等人是荊州集團,剩下的許靖,射援,法正,李嚴都是東州集團的人,而且根據名望和官職,也是這個次序,其實李嚴後還要加一個孟達。

    (夷陵)

    劉備在白帝託孤,最無奈的就是荊州集團的軍事人才關,張,黃都去世了,魏延要鎮守漢中。而東州集團的許靖,射援,法正也去世了,孟達背叛,東州領袖只剩下一個李嚴。所以,劉備為了內部穩定,也為了防止外敵孫權來犯,只好起用李嚴,來負責永安一帶的防務,並讓李嚴作為“託孤副臣”,是表示一種恩寵,也要安東州人士之心。而蜀漢的政治,軍事等,其實還是掌握在荊州集團手裡。丞相諸葛亮就不用說了,中領軍趙雲可是負責禁軍的管理和一部分將領的選拔,再加上漢中軍區的魏延,李嚴無非也就是永安一帶的軍區司令,軍事上也是無法和荊州系抗衡。

    (陳到統率的白毦兵一直是中軍精銳)

    之所以說李嚴的“中都護”只是負責方面之軍,是因為人們常常被“統管內外軍事”給誤導了,如果“內外”的意思是統管所有的蜀漢軍隊,又何必說一句留鎮永安?另外,隨後李嚴為了配合諸葛亮到漢中籌備北伐,便移往江州,留陳到守永安。這裡,又補了句,皆歸李嚴統屬,意思是江州和永安的陳到都歸李嚴管,這句話沒毛病,但不就又多此一舉了嗎?所以,李嚴的“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意思是讓李嚴統率當時跟隨劉備在永安的中軍軍隊,“內外”的意思應該是包括中軍和在駐紮永安的其他軍隊,那時主要是防備東吳趁劉備去世來攻打。而且,陳到領導的一直就是著名的“白毦兵”,這支軍隊,也最適合作為中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重新修復了和東吳的關係,開始籌備北伐。李嚴的永安駐防,這時也不用佔用太多資源。於是,諸葛亮調李嚴並軍隊二萬人到漢中,而且讓李嚴以“中都護”統管丞相府事,這是諸葛亮對李嚴和東州集團表示信任和重用。中都護屬於朝廷官職,在戰時,需要高效運轉的情況下,統管丞相府事,這才是大實權,這也是蜀漢兩套官職體系的一個根本區別。只是,李嚴的品德,資源,實力都不及諸葛亮,又一套套的亂搞,自然被收拾了。

  • 6 # 中國農夫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諸葛亮北伐勞心而死,死後被追封諡號地位尊崇之至,反觀李嚴諸葛亮北伐期間被罷官還鄉,同時柱國大臣結局確實如此不同。

    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從山裡請出來的,正兒八經的荊州系元老,連劉備的兩個兄弟張飛、關羽都佩服諸葛亮,劉備一窮二白的時候是諸葛亮幫助劉備練兵、出謀劃策一朝一夕的讓劉備逐漸有了立足之地,每次劉備危急的時候是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機,為蜀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期間多次大敗曹操,如沒有這位臥龍先生恐不會有劉備的漢中王和蜀帝的位置,早就被曹操給吞併了,諸葛亮多年的辛苦付出逐漸的幫劉備實現了隆中三策,幫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真是勞苦功高。蜀國建國後諸葛亮擔任蜀漢丞相協助劉備處理朝政,後來劉備攻吳被陸遜打敗,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和李嚴,劉備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自此諸葛亮成為蜀漢政治一號人物,大權在握。

    李嚴

    劉備攻下漢中時李嚴才投靠的劉備,資歷被諸葛亮差遠了,而且李嚴長期治理漢中稱為治國之能臣,並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威望遠不及諸葛亮,李嚴只是在川中聲望有嘉深得川中百姓民心,劉備是為了平衡川內民心才讓他協助劉備處理川中大小事情,在朝中也是位極人臣後來諸葛亮北伐期間誤中司馬懿奸計迫害諸葛亮結果被劉禪罷職被貶。

    李嚴和諸葛亮的矛盾是北伐,諸葛亮六次北伐耗盡了蜀國多年積攢的兵馬糧餉用掉了大量的資源,弄得川中百姓疲憊不堪幾,如李嚴所說幾乎榨乾了川中百姓的心血,不懂得讓百姓修養生息,但諸葛亮依然北伐產生了深厚的矛盾,諸葛亮為了北伐大計無奈被迫做出此舉,讓李嚴離開朝廷。兩人都是為了蜀國,但就是考慮的角度不同,才產生了分歧。

    李嚴雖為託孤大臣,但資歷威望以及在朝中的地位和諸葛亮實則相差太遠,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是蜀國實實在在的一號政治人物,豈會忌憚李嚴。李嚴鬥不過諸葛亮是現實更是大勢所趨。

  • 7 # 潯陽鹹魚

    李嚴是荊州南陽人,本來是劉表下屬官員,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荊州時,他入蜀成了劉璋下屬。等劉備入蜀後,鎮守綿竹的他,選擇放棄抵抗,改為劉備效力。

    劉備得益州後,任命他為犍為太守。李嚴在任期間,平定了本地的馬秦、高勝的叛亂,頗有才幹。

    在劉備臨終前,把他招到永安來,火線提拔,任命為尚書令,和諸葛亮一同受遺詔,輔佐劉禪。

    據此,很多人的潛意識中認為李嚴在蜀漢朝廷中的地位可以比肩諸葛亮,以至於電視劇《虎嘯龍吟》中就是如此解讀。

    【劇中說:諸葛亮和李嚴的品級相同】

    【劇情:諸葛亮在朝廷上宣佈將李嚴治罪,李嚴不服氣,拿同為“託孤大臣”來叫板】

    其實,劉備託孤之後,李嚴的身份地位,根本就比不過諸葛亮。

    我列一下兩人在劉禪登基之後的官職,爵位,特權。

    諸葛亮:(官職)丞相,(爵位)武鄉侯,(特權)開府治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加官)益州牧。

    李嚴:(官職)中都護,(爵位)都鄉侯,(特權)假節,統內外軍事,(加官)光祿勳。

    兩相比較,諸葛亮的地位均高於李嚴。

    從轄區能力看,李嚴不過是東部戰區的長官,諸葛亮則是全國的軍政大權一把抓,李嚴的“統內外軍事”在諸葛亮的特權面前,趨向於無,根本沒有施展的空間。

    再到李嚴被廢之前,諸葛亮率軍至漢中,讓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接替父親坐鎮東部戰區,然後李嚴至成都,以中都護的身份接管諸葛亮在成都丞相府的政務。

    由此可見,諸葛亮對李嚴父子十分信任,讓他們並擔大任;在此時,李嚴也頗有接替諸葛亮的趨向。不存在諸葛亮打壓李嚴的情況。

    結果呢?李嚴督辦運糧工作不利,卻怕承擔責任,就派人去騙諸葛亮班師,想把班師的責任推卸給諸葛亮。諸葛亮當然不肯,在朝廷之上,兩人對峙,諸葛亮拿出李嚴的書信證據出來,李嚴這才認罪伏法,被貶為庶民。

    在歷史上,李嚴犯罪是自作聰明的緣故,而且他在證據面前認罪伏法,再沒有半點怨言。

    電視劇《虎嘯龍吟》搞了一出“李嚴奸佞,諸葛亮強權”的戲,變成一場宮鬥鬧劇。

    最後要說的是,在歷史上:

    李嚴伏法後,其子李豐的仕途沒有受到半點影響,繼續在蜀漢帝國擔任高官。

    李嚴本人也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但仍然希望諸葛亮死後,能讓自己復出。可是當他得知諸葛亮逝世,接任者是蔣琬時,氣得發病逝世。

    自李嚴被廢后,諸葛亮再出徵漢中,是留蔣琬在成都丞相府處理政務,也是培養蔣琬為後繼者。

  • 8 # 每日趣評

    李嚴是劉備安排的一顆棋子,目的是為了制衡諸葛亮。同樣是託孤重臣,在職位和分量上,兩人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導致諸葛亮能夠輕鬆除掉李嚴的最大原因。

    諸葛亮之才毋庸多講,劉備自從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後,經歷了荊州理政、東吳談判、馳援成都等眾多事件後,諸葛亮之才已經被劉備所深知。那麼李嚴之才呢?能夠比得上諸葛亮嗎?

    客觀的講,李嚴也很有才。李嚴在兩個地方都任職過,分別是荊州的秭歸和益州的成都。李嚴在荊州時深受劉表信任,幾乎做遍了荊州重要郡治的縣令。在曹操南下攻下荊州時,李嚴時任秭歸縣令,後來逃亡成都,做了成都縣令。

    劉璋也很信任李嚴,當劉備起兵攻打成都時,劉璋派李嚴駐軍綿竹抵抗劉備。沒有想到李嚴投降了劉備,而且是第一個投降的。劉備封李嚴為犍為太守,試探他的才幹。

    李嚴以做事幹練著稱,諸葛亮曾經稱讚他辦事“部分如流,趨舍罔滯”,但是李嚴性格孤傲,自視甚高,與同僚處不好關係,例如與他幾乎平級的輔匡,他從來不主動與之交往。對於諸葛亮,李嚴還是很敬重的。所以在前期,諸葛亮和李嚴還是能夠和睦相處的。

    兩人之間有分歧開始於白帝城託孤之時,劉備病重,召來李嚴,先提拔為尚書令,主管百官。後來劉備又召來諸葛亮,將劉禪及國事託付於諸葛亮。當時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領司隸校尉。劉備加封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鎮守永安。

    兩人的分工可以這樣理解,諸葛亮負責軍政大事,統管一切。李嚴守衛邊防永安,名為防備東吳,實際上擁有獨立的軍政大權,一旦成都有變,可以以邊防軍來討逆。總之一句話,以諸葛亮為主,以李嚴為輔,相互剋制。

    劉備死後,蜀國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力主北伐,完成統一大業。而以李嚴為首的益州派則希望安於現狀,獨霸一方。於是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發生了爭論,以至於諸葛亮要北上伐魏,總是受到掣肘。

    諸葛亮為丞相,主要任務是主政,為外。而李嚴是中都護,主要任務是負責皇宮安全,主內。兩人大致平衡,諸葛亮想要壓制李嚴及其益州派,必須取得軍事指揮權。於是,在劉備病逝後,南中四郡叛亂肆起,諸葛亮果斷的以平叛的名義,開始執掌起軍事。這一步走的相當成功,諸葛亮掌握了軍權。

    隨後,諸葛亮開始北伐,故意徵召遠在永安的李嚴前往漢中,負責督運糧草的任務。李嚴當然明白諸葛亮打的什麼算盤,於是以各種理由推脫不來。還旁敲側擊的要求諸葛亮給他加官封爵:

    (諸葛亮)欲得平兵以鎮漢中,平(李平,即李嚴)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

    諸葛亮想出漢中北伐魏國,李嚴以巴州太守為條件,方才願意去漢中督運糧草。而巴州當時並不存在,李嚴的意思是劃巴東五個郡,單獨成立巴州郡,然後任命他為巴州刺史。這個想法明顯是想與諸葛亮的益州牧平分秋色。

    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順利完成北伐大業,表李嚴為驃騎將軍,李嚴的兒子李豐督管江州防務,這才請得動李嚴入駐漢中。而後來一件事情,直接讓李嚴徹底出局。

    諸葛亮出祁山,寇天水,兵峰直指上邽。司馬懿與諸葛亮在上邽附近對陣。而後發生了奇怪的事情,李嚴派人捎信說運糧困難,勸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無奈撤退,但等到回去後才發現,李嚴在劉禪面前誣告說諸葛亮退兵是為了誘敵深入。

    諸葛亮徹底怒了,李嚴滿嘴謊言,欺下瞞上。於是諸葛亮拿出李嚴前前後後寫給他的信,證實了李嚴的謊言。諸葛亮又聯絡了幾乎朝中所有有威望的人聯合上書劉禪,要求罷免李嚴。最後,李嚴被廢為庶民,徹底出局。

    李嚴的這次行動很詭異,依照他的官場經驗及智商,絕對不會做出這樣幼稚的事情,而真相只有一個,李嚴受到了誘惑!誰呢?司馬懿。

    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

    李嚴親自承認,司馬懿開府徵辟,許諾給他高官厚祿。而李嚴也間接的勸諸葛亮加九錫,封王。這些都被諸葛亮所據。也就是說,李嚴想拉著諸葛亮一起升官,但是諸葛亮不幹。

    諸葛亮為了防止李嚴真的投敵,將他流放到梓潼郡看管起來,眼皮子底下,無論如何都跑不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同為託孤重臣,李嚴之所以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因為李嚴偏居永安,難以有大的作為。他只是劉備防備諸葛亮叛變的一顆棋子。其次是諸葛亮借南征取得兵權,威望一舉遠遠超越李嚴。而李嚴在對待魏國的態度上和諸葛亮不一樣,只希望在蜀國位極人臣。偏偏自己人品太差,受到司馬懿誘惑,公開在軍事行動上明著栽贓諸葛亮,最後被諸葛亮抓住把柄,徹底擊潰。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 9 # 九州歷史

    先看看,李嚴在劉備的班子裡是什麼角色?

    劉備託孤,以諸葛亮為丞相,李嚴為中書令,加封中都護,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可能在劉備看來,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需要一位掌管軍事的,這就是李嚴。劉備的入蜀之戰中,李嚴被為護軍,與劉備大戰於綿竹,軍事能力還是很強的。劉備與曹操漢中相持,李嚴以本部五千兵馬,擊敗幾萬叛軍;南中高定叛亂,也被李嚴平定。諸葛亮與李嚴,一文一武,這就是劉備的安排。

    第二,李嚴是益州土著的代表。蜀漢政權的構成,有三股力量:主流是劉備從荊州帶來的班底,在夷陵之戰中消耗殆盡;第二是劉焉劉璋帶來的“東州士”,以法正、孟達為代表;三是益州土著,以李嚴、譙周為代表。為了得到益州土著人的支援,託孤班子裡要有益州人,李嚴符合這個條件。

    第三,李嚴的文治能力也不弱。諸葛亮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治蜀方案,《蜀科》應運而生,這部法律的作者是五人:軍師將軍諸葛亮、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西曹掾劉巴、李嚴。李嚴在犍為太守任上,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城市修整一新,表現出了優秀的治理能力。

    李嚴能力很強,毛病也很多。他性格孤傲狹隘,很難與人相處,沒有幾個朋友。李嚴為人自私,犍為太守任上,他修建豪宅,揮霍無度,官僚集團對他反對聲音很大。他想要在益州地盤上,劃出五個郡,新成立一個巴州,自己當巴州刺史,要兵要權要地盤。

    在這個背景下,諸葛亮羅列了李嚴幾條罪狀,將其罷黜。在諸葛亮看來,他不憂國憂民,受恩卻不思回報,性格狹隘無法無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去除布料上的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