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瀟子

    路引:

    明朝年間有這樣一項規定: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叫"路引",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實際上就是離鄉的證明。

    路引歷史

    明朝是裡甲制或稱保甲制,"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明代法律規定"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路引在明清最為時興。

    路引另一說起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丞相魏徵夢斬涇河老龍,唐太宗李世民受到牽連而被閻羅王傳訊到了地府,當閻羅王問明情況後,知道李世民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他不但文韜武略,而且安邦定國,創造了唐朝開元盛世局面即"貞觀之治"。於是決定放李世民還陽。臨行前,陰天子委託陽天子把鬼國護照"路引"帶回陽間,發給善臣善民,使他們死後憑此路引進入鬼國首都--酆都,可以免受地獄眾鬼欺凌和刑罰折磨。所以自唐以後,路引就象聖物一樣被流傳了下來,從無變動。所以這種路引只有好人才能買到,作惡的人是買不到的。以前來酆都旅遊的人都要為家裡的老人買一份路引回去,以表示自己的孝心。因此,以前酆都城裡的路引非常流行,很多人就靠賣路引為生,使得酆都鬼城名聲遠揚。

    通關文牒

    通關文牒為中國古代護照,是古代透過關戍時拿的通行證,曾被稱為符、節、傳、過所、公驗、度牒、路證等,每到一國需加蓋該國印璽方可。從清末開始至今稱為護照,我們現在稱為出國護照。

    古代歷史多不可考,但仍有散落的記錄。如蘇武出使匈奴不敢忘節(使者憑證,同時是漢朝國籍的證明),玄奘取經所用的度牒等等。

    洋洋幾十萬字的《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通關文牒師徒四人行程十萬八千里,歷經十四年,途徑數國到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師徒四人歷經艱險,跋山涉水,鬥惡除魔,他們風吹露宿,披星戴月,飽經風霜,終於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抵制了各種誘惑,經受生死的考驗,到達了靈山,見到了如來,取得了真經,實現了夢想。

    但我們可以走捷徑,可以抓住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這就是"通關文牒"。因為唐僧去西天取經,隨身帶著大唐王朝的通關文牒。可以說通關文牒跟隨了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全程,記錄了他們途徑的全過程。他是唐僧西天取經的見證。

  • 2 # 旺秀多吉

    古代的路引是指——古代國內通行證;通關文書(文牒)就是古時的護照,其中也包括所謂的簽證。而現在當今社會變得複雜一些了,護照和簽證是分開的。

    古代的路引和通關文書我見過的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見到過;

    很幸運,現代的 “路引“,“通關文牒“,我自己就有37本筆記本,上面記錄有我徒步旅行中國(1993年10月——2008年2月),歷時十四年的旅行記錄,以下的圖片就是我的一些“通關文牒”;

  • 3 # 創史人

    身份文碟,通關文牒都是古代透過關戍時拿的通行證,我們現在稱為出國護照,每到一國需加蓋該國印璽方可.

    朝年間有這樣一項規定: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叫"路引",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路引"實際上就是離鄉的證明。

    官憑路引: 明朝是裡甲制或稱保甲制,"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攤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明代法律規定"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 4 # 吳鉤的鉤沉

    古代的路引和通關文書類似於後來的通行證,而不是旅遊簽證。在不同的朝代,它的叫做並不相同,漢唐時期叫做“過所”,元朝叫“文引”,明代叫“文引”、“路”。按古代的法律,居民出遠門(比如出去經商、旅行、探親),出入關津,需要驗看通行證,沒有通行證的話,不僅不給予放行,還會抓起來治罪。甚至出行人在異地住店,也需要驗看過所。

    通行證的申請比較麻煩,唐時過所的申請程式非常繁複:首先,申請人要請好擔保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里正說明出行的目的、時限,請里正向縣政府呈牒申報;縣政府收到申辦過所的文牒之後,要對申請人進行審查,凡服力役期限未滿或犯罪之人,不得申請過所。縣政府審查透過之後,再呈牒送州政府的戶曹審批。戶曹逐項核查無誤,便可以給申請人發放過所了。

    到了宋代,過所的制度已經消失,不過,宋人在出入關禁時,還是需要驗看公憑,但一般情況下,走州過縣是不用通行證的。對投宿異鄉旅店的客商,宋政府也不會關心他們是否持有通行證,而是更注意他們有沒有按規定繳納商稅,

    元明時期,出於能人口流動的控制之需,通行證的制度又復活,只是名字改稱為文引。特別時明朝,出門百里即需要申請文路,通行證制度十分嚴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孩子過程中你和家人最大的衝突在哪個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