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蘭中醫學社
-
2 # 詩人杭愛護
補氣最好的中藥是黃芪,為什麼最好,首先黃芪無毒副作用,走腎經,可泡水喝,主要相對於類似補氣藥價格低。
平時搭配黃精,枸杞泡水最好。黃芪補氣昇陽,氣虛之人也血虛,而黃精又是補血之要藥,搭上枸杞平衡陽。三者泡水對氣血虛症,慢性腎病都很大的輔助治療保健作用。常喝可正陽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有溼熱內火者忌用黃芪,泡水時各10克,喝一天。堅持下去,就會有明顯效果。
-
3 # 甘棠文史
最適合補氣血的中藥是當歸和黃芪搭配。中藥都講究配伍,當歸最補血,黃芪補氣。(人參大補元氣,非大傷元氣最好不要用,價格還貴)
黃芪,味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託瘡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氣血虛弱、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浮腫、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潰瘍等症。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和急慢性腎炎。補氣昇陽,對中氣下陷作用很好。黃芪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暈眩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等。
當歸補血口服液就是補氣血的一個製劑。主要由當歸和黃芪製成。平時的話,可以買藥材飲片回來泡水喝,按照黃芪:當歸30:8的比例來。(我一同學因腦膜炎做手術後也是用了這個補氣血,恢復的挺不錯)
-
4 # girl穿搭小屋
四君子湯四物東加黃芪肉掛生薑大棗。黨參、白朮、獲苓、乾草、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黃芪、肉桂、生薑、大棗。
-
5 # 添財9
做中醫可不是你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首先你得明白,沒有最好的藥物,只有最合適的藥物,因為每一種藥物都有它獨特的藥性。其次每一種病症都有它獨特的病因。所以最好的藥物就是最對病因的藥物。這就是中醫藥與西醫藥的區別。
-
6 # 健康與生活管理
補血養顏——美容健身食療方 女性天生有生理上的"磨難"---月經,懷孕,生育,哺乳,加上肩負著社會和家庭的雙重重擔,極容易造成貧血。在缺鐵性貧血中,女性的發病率高達66.27%。因此,貧血女性是值得整個社會關注及特別需要關照的人群。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症狀。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穀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不足或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蔬菜,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髮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注意:1.補血類食物多味甘質膩,容易礙胃,故應用時多配用行氣健脾的食物,如砂仁,蘿蔔等。 2.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 以下藥膳具有很好的補血養顏作用,可選擇食用。 栗子白菜 配料:栗子200克,白菜200克,鴨湯調味料適量。 功效:鴨湯滋陰補虛,栗子易脾腎,白菜補陰潤燥,常食可改善陰虛所致,面色黑黃,並可消除面板黑斑和黑眼圈。 製作:栗子去殼切兩半,鴨湯適量為煨栗子熟透,再加白菜調味料適量燉熟即可。 冬瓜子仁蜜丸 配料:冬瓜子仁250克,桃花200克,白楊皮100克,蜂蜜適量。 功效: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D、E可補中益氣,豐肌潤膚。《神農本草經》說:"久服之之面如花色"。 冬瓜籽味甘性寒,能清上焦肺部蘊熱和除下焦大腸熱積,還有排膿消毒作用,桃花,白楊皮有清熱化溼作用,可祛斑增白,對面部面板色素沉著有增白效果。 三紅養顏粥 配料:紅棗12枚,黑棗6枚,血糯米50克,枸杞子10克,紅糖10克 製作:紅棗,黑棗,枸杞子,血糯米洗淨,置於鍋中加清水,先用旺火煮沸,改成文火煲粥,稍涼後加入紅糖調勻,每日一次,早晚分服 功效:紅棗,枸杞子滋陰養血。黑棗含有豐富維生素,有極強的增強體內免疫力的作用和滋潤養血功效。黑糯米含人體所需18種氨基酸含包含鈣,鐵,錳,鋅等微量元素與天然色素,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
回覆列表
喜歡養生的朋友們都知道“氣”和“血”對人體至關重要,一般人知道人參、黃芪都是補氣的良藥,當歸、阿膠是補血的良藥。氣、血生長都來源於人們一日三餐,所以,中醫認為“氣血同源” 。氣血的聯絡不僅如此,氣可以促進血液的生成,氣可以推動血液的執行疏布,使血液執行到全身各處,營養組織器官;氣還可以可以對血液起到固攝的作用,保證血液在經脈當中流動,而不溢位經脈之外成為瘀血。
而血液是有形的營養物質,氣的充足和功能的正常發揮都離不開血液的充養;而且血液還是氣存在的依託,是氣執行的載體。所以,在不論是保養身體還是治療疾病,應當注意同時補養氣血。現在,很多女性朋友喜歡用四物湯補血,但是一些人是氣血雙虛,用四物湯並不對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既能夠補氣又能夠養血的方子。
這個方子叫做八珍湯,方子主要組成包括: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10g、炙甘草5g。煎煮時加入生薑3片,大棗3枚。有沒有覺得這個方子很熟悉?是的,這個方子的組成其實就是補氣名方四君子湯,加上補血名方四物湯,只是在用量上不同而已。這個方子可以不是我自己瞎編的,而是出自《正體類要》的一個方子,方子的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氣血雙補,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俱虛的證候。
比如素體虛弱,過度勞累,大病初癒或者慢性疾病長久耗傷氣血等,特別是孕婦產後大出血,此時,氣隨著血液一同流失,出現氣血俱虛的情況。這類病人的特點就是,面色蒼白、沒有光澤,容易頭暈眼花、四肢乏力、心悸怔忡、食慾不振,稍稍活動就氣喘,說話有氣無力。舌淡白、苔薄白,脈虛大無力。從開氣血關係中我們可以分析得到,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虛時間長了,必然導致血液的產生不足,血虛或者失血過多,導致無形的氣沒有依託。氣血俱虛,不能向上濡養頭面官竅,所以面白沒有光澤,頭暈眼花。脾肺氣血虧虛,功能失調,所以出現食慾不振,稍稍活動就氣喘,說話有氣無力等症狀。
方子中用人參與熟地搭配,起到氣血同補的作用,都是作為君藥。白朮、茯苓都有健脾滲溼的功效,可以協助人參益氣健脾。當歸、白芍都是滋陰養血的良藥,可以協助熟地黃滋養心肝之血,一共作為臣藥。川芎有很好的活血行氣作用,作為佐藥,使熟地黃、當歸、芍藥補益卻不滋膩黏滯。炙甘草作為使藥,可以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煎煮時還加入生薑、大棗主要還是起到健運脾胃之氣,使得藥物得以較好吸收,促進氣血化生。
這個方子是一個氣血同補的經典搭配,比如十全大補湯也是在他的基礎上加減變化的。氣、血關係密切,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應當慎重,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的側重,來確定補氣或者補血的側重,如果病情較重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師指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