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比較有趣的,本人對這個也感興趣,幾年前專門查詢過。幾個字告訴你:數出來的!數出來!!數!!!怎麼樣 很震撼吧??我當時看了也很吃驚,當然了,這是最開始的做法,後面隨著觀測手段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銀河系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下面我把之前查詢的一些東西搬到這裡來,與你分享。
這是我們在夜空看到的銀河。
1、觀測統計。也就是數星星。1687年,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177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發表了《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在此基礎上提出大膽的猜想:1、既然銀河系存在引力,並能穩定存在,那麼它必然是一種旋轉著的盤狀結構,來防止其塌縮。為了搞清銀河系的形狀,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數恆星”方法。首先他提出3大假設:1. 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最邊緣的恆星;2. 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均勻分佈的;3. 每個恆星的亮度基本相同。這樣,我們在某一個方向看到的恆星數量,正比於我們與這個方向銀河系邊緣的距離的立方。透過對天體的觀測來確定天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係,比如我們可以透過某一個天體的移動和光譜及紅移知道其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和移動規律,透過大量的統計確定天體空間位置(我們可以將地球甚至是太陽系做為三位空間的原點,透過更加遙遠的天體建立三位空間座標系),然後將他們的位置在三位空間座標系中標示出來,這樣我們就建立了銀河系的三位模型。
這就是當時他根據數星星畫出來的宇宙。中間的亮點是我們的太陽。他的結果與現在相比有很大誤差,原因是他的3個假設都是錯誤的。但是,他的模型至少可以看出銀河系的扁平結構,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銀河系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1906-1922年, 荷天文學家Jacobus Kapteyn花了16年時間,研究了特定的200天區, 透過分析其中恆星的個數、 視亮度和自行, 得到銀河系是旋轉著的扁平結構。
2、拍照法:雖然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我們的周圍空間進行拍照,透過直觀影象也可以描述周圍天體的位置關係,透過對同一角度的不同時間的影象的對比可以知道天體的執行規律(很多天體就是這樣被發現的),對這些影象進行三位組合就可以得到銀河系的大致空間形狀。
3、類比法:我們身處銀河系中間,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河外星系)的形狀,透過前面兩種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了銀河系的大致形狀,透過對比,就可以知道銀河系屬於哪一類星系. 透過以上方法的綜合和修正以及推測,我們就可以繪製出銀河系的形狀圖.當然我們看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影象是科學家們繪製出來的,不是真正的照片,要想看到銀河系真正的照片,估計人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只有飛出銀河系進入遙遠的宇宙空間才能做到,就象我們現在身處銀河系中間可以拍攝其他河外星系的照片一樣,我們起碼要到另外一個星系上去才能拍攝到我們的銀河系,銀河系的半經有幾十萬光年的尺度,光要走幾十萬年,那我們人類最快的飛行器要走多少年呢?所以人類恐怕是很難到另一個星系去拍攝我們的銀河系的照片了。
這個問題是比較有趣的,本人對這個也感興趣,幾年前專門查詢過。幾個字告訴你:數出來的!數出來!!數!!!怎麼樣 很震撼吧??我當時看了也很吃驚,當然了,這是最開始的做法,後面隨著觀測手段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銀河系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下面我把之前查詢的一些東西搬到這裡來,與你分享。
這是我們在夜空看到的銀河。
1、觀測統計。也就是數星星。1687年,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177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發表了《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一書,在此基礎上提出大膽的猜想:1、既然銀河系存在引力,並能穩定存在,那麼它必然是一種旋轉著的盤狀結構,來防止其塌縮。為了搞清銀河系的形狀,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數恆星”方法。首先他提出3大假設:1. 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最邊緣的恆星;2. 銀河系中的恆星是均勻分佈的;3. 每個恆星的亮度基本相同。這樣,我們在某一個方向看到的恆星數量,正比於我們與這個方向銀河系邊緣的距離的立方。透過對天體的觀測來確定天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係,比如我們可以透過某一個天體的移動和光譜及紅移知道其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和移動規律,透過大量的統計確定天體空間位置(我們可以將地球甚至是太陽系做為三位空間的原點,透過更加遙遠的天體建立三位空間座標系),然後將他們的位置在三位空間座標系中標示出來,這樣我們就建立了銀河系的三位模型。
這就是當時他根據數星星畫出來的宇宙。中間的亮點是我們的太陽。他的結果與現在相比有很大誤差,原因是他的3個假設都是錯誤的。但是,他的模型至少可以看出銀河系的扁平結構,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銀河系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1906-1922年, 荷天文學家Jacobus Kapteyn花了16年時間,研究了特定的200天區, 透過分析其中恆星的個數、 視亮度和自行, 得到銀河系是旋轉著的扁平結構。
2、拍照法:雖然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我們的周圍空間進行拍照,透過直觀影象也可以描述周圍天體的位置關係,透過對同一角度的不同時間的影象的對比可以知道天體的執行規律(很多天體就是這樣被發現的),對這些影象進行三位組合就可以得到銀河系的大致空間形狀。
3、類比法:我們身處銀河系中間,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河外星系)的形狀,透過前面兩種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了銀河系的大致形狀,透過對比,就可以知道銀河系屬於哪一類星系. 透過以上方法的綜合和修正以及推測,我們就可以繪製出銀河系的形狀圖.當然我們看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影象是科學家們繪製出來的,不是真正的照片,要想看到銀河系真正的照片,估計人類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只有飛出銀河系進入遙遠的宇宙空間才能做到,就象我們現在身處銀河系中間可以拍攝其他河外星系的照片一樣,我們起碼要到另外一個星系上去才能拍攝到我們的銀河系,銀河系的半經有幾十萬光年的尺度,光要走幾十萬年,那我們人類最快的飛行器要走多少年呢?所以人類恐怕是很難到另一個星系去拍攝我們的銀河系的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