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lanfengkd

    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在沒有科學儀器的情況下,透過長久地觀測天空,憑著聰明智慧,預測天氣變化,掌握了許多關於天氣變化的規律。

    在中國的古籍中有專門預測天氣的記載,如說:“在下雪以前,往往先會下霰。”即“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漢朝時的《焦氏易林》中說:“蟻封穴戶,大雨將至。”《論衡·寒溫篇》中記載:“朝有繁霜,夕有列光。”即“早晨要是有很多的霜,必定夜間的星又多又亮。”後魏時期的《齊民要術》第4卷中也寫道:“天雨新晴,北風寒徹,是夜必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天下完雨後剛剛晴朗,如果又見到有寒冷的北風襲來,那麼這天夜裡肯定有霜。”

    隨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天氣的經驗積累,關於天氣的諺語越來越豐富,而且還集成了專門的書。唐朝時期,中國古代民間的有關天氣經驗的書中,最有名的是黃子發的《相雨書》。這本書收集了在唐朝以前的絕大多數天氣諺語。如書中說:“當天空中出現黑色或紅色的雲時,就會下冰雹。”這個經驗直到現在,仍舊是判斷雹雲的一個重要依據。由於中國農業的不斷髮展,民間觀察天氣的經驗更為豐富。人們把原來的天氣諺語都改為短韻語來表達,以便於記憶和運用。元朝時的《田家五行》一書,就是集中當時大量流行的韻語的天氣經驗的專集。這本書剛剛出版,就被人們搶購一空,尤其在農村造成了一種家喻戶曉、世代相傳的局面。明末時徐光啟寫的《農政全書·占候》,進一步地整理和補充了《田家五行》的天氣經驗,並且大量刪去了一些迷信說法,在修正、純潔當時的天氣諺語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元明時期,中國還出現了海上天氣預報的著作。如《東西·洋考》一書,其中就有關於當時海上的天氣諺語。例如:“烏雲接日,魚即傾滴”;“迎雲對風行,風雨轉時辰”;“斷虹晚見,不明天變;斷虹早掛,有風不怕”等。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本叫《古云圖集》的書,這本書把各種天氣時的雲都畫了下來。並對這種雲作了解釋,先說明這種雲的特徵,然後說明出現這種雲時風雨或其他什麼壞天氣將在什麼時候到來,強烈程度多少等情況。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天氣觀測做了非常寶貴的探索,直到今天有許多預測天氣的諺語仍在全世界流行和運用,並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更加準確地預測出天氣的變化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物身體裡神經的電流訊號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