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錦幼教

    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巴甫洛夫說過:如果從孩子生下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晚了兩天。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開始了學習,Ta透過自己的五官:眼、耳、口、舌、鼻,透過手腳身體來感知和探索這個對它來說陌生的世界。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就是學習。人的一生就是逐步地從感知世界到了解,到理解,到適應,到發展和改變這個世界的過程。而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這個過程。

    早期教育是基礎,是地基,地基不穩或者不正,孩子的未來就有坍塌的危險。孩子的一生就像樹的生長,早期教育就是培根。人的發展存在關鍵期,“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大腦發育在7歲前完成90%,發展的關鍵期主要在7歲前,相當於學前期,孩子的各種能力、語言、行為、習慣興趣、性格情感等方面發展都在7歲前打下底色。譬如:孩子2歲左右什麼事都想自己參與,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高,這正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成人鼓勵和放手讓孩子嘗試,同時給予適當指導幫助,孩子就會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如果這個時候,成人拒絕或者包辦代替,孩子就會養成依賴退縮的習慣,以後再彌補就很困難。對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在瞭解和遵循孩子身體發育、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期這一“機會之窗”為孩子提供條件、開展教育,為他們將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2 # 想與像

    沒有早教的時代人的智力底下嗎?早教不過是一個被神話了的事情,花了大把的錢做孩子的早教最後的結果還是循規律而成長。需要區分的是興趣能力的培養和早教沒有太大的關係!

  • 3 # 贏在起點月老師

    孩子生命的頭三年是身體和大腦發育,良好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正確的引導和訓練會激發孩子的潛能,為未來的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但也要注意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能拔苗助長。

    0-2.5歲的寶寶側重動作思維的發展,著重培養感知運動、音樂及口語表達、社互動動;2.5-3歲的寶寶針對入園適應的相關問題,著重培養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情緒除錯、習慣規則等;3-6歲的寶寶針對科學認知、語言發展和人際交往,著重培養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行為習慣等能力發展,為幼升小做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五千年文明都有些什麼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