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藍色榮譽02
-
2 # 全球化的和平與發展
未來的事不可預測,我認為可能會越來越矮。因為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類的進化,身高會變得矮一些。
具體原因,
1我猜測是因為全球變暖,自然災害頻道發生,所以糧食會減產,營養會達不到身體需求,所以會變得矮一些。
2未來會發生戰爭,引起核汙染,所以受核汙染和輻射,都會變矮一些。
-
3 # 霧九九
一.遺傳因素
二.種族的類別
三.激素分泌
四.體育鍛煉
五.微量元素
六.行成熟期
七.Sunny照射
此上影響第一和第二的影響相對穩定,而第四和第七可努力控制(當然雖科技的發展恰恰會缺少此類帶來的增高幅度)。
遺傳和種族就要從古至今的身高對比以及中外對比(當然中外也無法影響中國人身高的變化)以下是舉例分析:
古代最常說“七尺男兒”,一“尺”約0.23米,所以就是1.61米,所以就是說其身高大約在1.61米上下的樣子。當然只一條也不足證明,《三國演義》關羽八尺,就是1.8米多。【群兵馬俑】身高就是在1.8~1.9,當然看到此肯定不能下定論說身高出現了變化。因為當時在招兵,精兵肯定身高會比常人高的。然後就是身高另一此處於低期是在中國社會受壓迫,生活水平過低造成,但看如今的身高結果顯而易見。然而中國現代身高是這樣的所以說現代身高跟古代相比沒有大的變化,至於種族,當然也沒太多影響,但不包括混血的造成的可能。基因突變並穩定遺傳甚至改變人類身高的機率為極小。所以隨時代發展可以影響的是第四和第七的因素,最終得出會影響部分會偏低,但總體所受影響不大。
-
4 # 浮游天地
離開地球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過程,人類的身高變化趨勢無法確定,與大氣,引力,磁場,月亮都有關係,如果很多年後,人類成功在太空環境下生活,徹底擺脫地球,成為宇宙遊俠,那麼沒有重力時,人的身高肯定有變化,科學家猜想沒有重力的環境下從胚胎到22歲會長到5米高。
-
5 # bishop96285161
將會平穩維持目前高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運動能力越來越差。然而生命在於運動,智慧化社會,把四肢解放了出來,導致骨密度硬度和韌度弱,頭變大,顯得下巴很尖,臀部和腹部將會脂肪堆積分不清彼此,手指變長,聽覺和視力越來越差。
但是,科技水平越來越高,雖然目前還沒有高科技能夠有效代替運動的程度,但是未來,有可能會有。
父輩那個年代是沒吃的,普遍較矮。
但是我們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代,身高,很難再繼續長高了。
回覆列表
一般的大眾說法是,人的進化過程很慢。很難被人們所意識到。但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人類還是各種生物,導致物種進化的,主要就是優勝劣汰。不適合生存 無法適應環境的物種被消滅,這是優勝劣汰的一部分。而雌雄交配的動物,在異性選擇上,更符合審美標準的基因,會更容易傳承。而不符合審美標準的,會逐漸淘汰。這同樣也是優勝劣汰,而這個過程實際就是良性的進化。
當代婚姻絕大多數人都對配偶的身高有要求。比如男不足160,女不足150的基因,很難行成婚姻。而且不足160的男人不想找不足150的女人結婚,而不足150的女人,也不想找不足160的男人結婚。這樣就導致了,夫妻雙方都特別矮的例子非常稀少。(而我們也都知道決定子女身高的基因往往是父系和母系兩邊的家族基因。也就是兩邊家族基因都矮,那麼後代基本就不會變高)那麼下一代的矮個子數量就會逐步減少了。只有父母都是矮個子的家庭比例比較多,而且社會流行的也不是以高為美,才可能向矮個子化進化。
所以基因方面就已經因為擇偶標準,而在發生身高上的進化了。所以當今大眾的一個共識就是80後普遍比70後高,而90後又普遍比80後高。00後未成年就比父母高的例子,也很普遍。
而我之前的推論主要放在營養運動方面,而今天這樣一推論,決定身高的基因也因為優勝劣汰(擇偶標準)而在不斷進化。
而營養方面,舉例說一下。
比如我70後的舅舅舅媽,身高165 155,而我90後的表弟,身高182。我姥爺家這邊,上兩代最高的也就173。舅媽家也沒有高個子。而同輩的90後弟弟,卻182,這則必然是營養問題。
我姐姐170,姐夫沒姐姐高,168左右。我侄子,7歲上一年級的時候,已經135了。
做個總結,人類身高總有上限。但身高上華人追平和趕超歐美,誰說不可能?歷史上記載的歐洲人,也並不比中國高大啊。而華人一代一代的身高遞增,估計在未來還是一個趨勢。畢竟,就營養上,營養搭配上,還會有上升空間,而擇偶標準上。以高為美,也很難改變。過上二三十年,誰說擇偶標準還是180的165。誰說不會變成190的175呢?如果隨著高個子增多,擇偶上的身高標準提高了。那麼,中國的人均身高,真的會因為人為的選擇,而繼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