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看鑑

    2013年4月,幾個建築工人在揚州曹莊施工時,意外發現了兩座殘損的千年古墓,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這個古墓規模很小,連一般古代有錢人的墓制規格都達不到。但是,出土的碑文上,居然刻著“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難道這個簡陋的古墓,是隋煬帝墓嗎?

    訊息一出,就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因為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已經發現了兩座隋煬帝墓,一座在陝西咸陽,另一座在揚州雷塘。現在,人們又在揚州雷塘5公里外的地方,挖出了隋煬帝的古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麼多隋煬帝墓,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專家立刻對古墓進行搶救式挖掘,他們發現,墓室用的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的磚一樣,證實是隋代墓。墓中還出土了1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另外出土的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釐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陪葬品的數量較少,但是等級都特別高,證明墓主人的身份為隋朝帝王。

    隨後,專家對兩座古墓裡的遺骸進行檢驗,發現西側墓出土的兩顆牙齒,屬於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這與史料相符,確認西側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東側墓的遺骸,是一個身高約1.5米,56歲左右的女性。結合文獻的合葬記載,確定墓主人是蕭皇后。

    如此一來,專家一致認定,揚州曹莊墓確實是隋煬帝墓。

    那麼其他的隋煬帝墓,又是怎麼回事呢?專家解釋,這或許跟隋煬帝的死因有關。

    公元618年,隋煬帝巡幸揚州期間,被反叛的禁衛軍縊死,死後曾被多次改葬。陝西咸陽的隋煬帝墓,就是唐高祖李淵下令遷葬於此的。史書記載,最後一次下葬的地方是揚州雷塘之北,但是經過歷史的變遷,已經完全荒廢。直到1807年,住在雷塘旁邊的清朝大學士阮元,聽百姓說隋煬帝就葬在雷塘,於是主持建造了帝陵。如今,考古專家終於確定了隋煬帝最後的歸屬,雖然他死後輾轉流離,最終能和蕭皇后安定在曹莊,或許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隋煬帝墓的確定和出土的一批高等級文物,為研究隋唐時期歷史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學資料,價值巨大,被評為2013年十大考古發現。

  • 2 # 亭殿閣

    “宮廷豔史讓其遺臭萬年,詩情少年本該流芳百世。”此話送給隋煬帝楊廣。

    如果拋開我們固有的對他的認知,如果可以不受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楊廣他無論是政治才幹,還是人品才學,都會顛覆人們對他的認知。今天,我們不以政治為切入口,把那些大運河啊,三徵高麗啊,統統丟一邊,我們聊風花雪月,說一說風月史,以此來重新認識楊廣,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陌上誰家少年郎,舉世無雙。

    少年時侯的楊廣,生來一副好皮囊,見過他的少女個個懷春,沒見過他的少女個個痴想,加上他文能寫出“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的好詩,武能十三歲為將,馬上平天下,又是個名副其實的皇家子弟,真是惹得天下女子為之神往。

    公元582年,楊廣娶了大他兩歲的蕭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命犯桃花的蕭後,當然這是後話。楊廣和蕭氏兩個人的感情,從新婚時期的蜜裡調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了相互陪伴,細水長流的一輩子,言談至此,肯定有人開始跳腳——這不可能!楊廣可是有名的好色之徒,上位之後,耽於美色!而且,連他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都沒有放過!的確,姦淫母妃一事,一直是楊廣被後人詬病的一大事蹟,稍後我們再聊此事。言歸正傳,楊廣和蕭氏的確是伉儷情深,蕭氏聰慧,性格柔和溫婉,又有才情,和他是一對璧人,而且楊廣是嫡次子,並沒有太子那般殊榮,還隨時可能捲入政治風波,可是她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歷史小細節,那就是,蕭氏生於二月,在她的家族被視為不祥,可是楊廣娶了她,不僅如此,還善待她,登基後,更是冊封她為皇后,從未冷落過她,歷朝歷代都有寵妃持寵而嬌,威脅後位的例子,可唯獨隋煬帝時期的後宮,平靜無波瀾,從未有人能夠僭越皇后。隋煬帝子嗣單薄,僅有三兒一女,其中兩兒一女都是蕭後所生,可見她在隋煬帝心中的地位,夫妻感情可見一斑。

    自古豔史總比純情故事博人眼球,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人盡皆知的隋煬帝豔史裡傳的最有板有眼的宣華夫人一事。傳聞裡,這隋煬帝楊廣簡直禽獸不如,楊堅病重,他入宮服侍,卻覬覦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趁機調戲,宣華夫人不堪受辱,一狀告到了楊堅跟前,皇帝一氣之下要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而楊廣趁機殺父奪位。君臨天下後,楊廣也是愛花心切,不僅沒有治宣華夫人告御狀之罪,還把她安頓在後宮,日日尋歡作樂,不顧人倫,有違道德。

    千百年來,這件事成了隋煬帝被詬病的鐵例,但是,這件事是虛構的,用來刻意抹黑他的,至於為什麼抹黑他,這得問李唐後人,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首先,楊廣是個詩人,他對感情不是男女肉慾之歡就行了的,講究個你情我願,根據正史記載,隋煬帝冊封的妃子並不多,當然,你可以反駁說,也許他寵幸了沒有冊封。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他的子嗣單薄?第二,楊廣聰明,他的目標是當皇帝,他為了這個目標隱忍多年,怎麼可能會在要成功的時候,為了一個女子差點斷送前程?而且此時的宣華夫人已經快年近三旬了,這不符合他的智商和審美。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隋煬帝姦淫母妃一事,最早主要見於《隋書》,而這本書,可是經過了李唐修改的。目前中國現代權威歷史作品《隋煬帝傳》指出,關於隋煬帝調戲母妃宣華夫人,完全是唐人虛構。

    隋煬帝的一生,波瀾壯闊,生前飽受爭議,死後也風波不斷,關於他,如果僅僅是聽聞,會錯過這個不一樣的皇帝。他的感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的紛亂,甚至是糜爛不堪,對比一下其他帝王的後宮,隋煬帝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了。當然,個人認為,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隋煬帝一生東征西伐,統一南北,還得忙著開鑿運河,可能後宮之事,也有心無力吧。

    如果隋煬帝知道後人給他編排出了那麼多風花雪月的故事,以他的性情,或許還會自嘲一番,要是真的就好了,江山美人,誰不想都在懷裡啊!

    參考文獻:

    《隋煬帝傳》

    《隋書》

  • 3 # 靈石蘊

    從史書中得到一些古代真實情況,心情愉悅。可看到楊廣篇幅時,我懵了,以為自己到了神話世界……說楊廣昏庸、說楊廣荒淫、說楊廣好大喜功、說楊廣壓榨民力……這些,都可以有,我也能信,畢竟歷史從來不缺少無道昏君,多一個楊廣不多

    可史書中的楊廣幹過什麼事情呢?

    他學人家玩曲水流觴,玩出了新高度。一般人玩,只不過是大家坐在溝渠兩邊,上游放碗,碗中盛酒,酒碗順流而下,漂過跟前時,大家隨意取碗喝酒。老楊呢,是皇帝,當然與眾不同,自己彎腰取?太低階了!他讓工匠造木頭人,木頭人坐船,船順溪而下,遇到人時,木頭人端酒奉上,酒取走後,再自行打酒,繼續順流而下……

    厲害,這木頭人,絕對超越了當今的工業4.0

    楊廣還學人家建造園林,很有皇家氣勢,叫西苑,方圓200裡,裡面挖了一個人工海,不大,才方圓十里,不過海中造了幾座山,叫蓬萊方丈,高出水面三四十米,山上還有宮殿……我就想知道,這樣的山,吹出來,得多少法力?築基期夠不?有玩土木的朋友,可以算一算

    史書看到這裡,楊廣我還沒見過幾次面,可對一神人印象深刻,他叫宇文愷,工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木頭人是他造的,西苑是他建的,他還幫楊廣造了一輛戰車,叫風行車,因為太大,又稱觀風行殿,上面能乘坐戰將數百名,車下有軸,能推著跑……楊廣就是坐這這輛車,遠征的西域,比二路汽車還好使……

    講真,後來楊廣玩水,宇文愷給他造出個長600多米的龍舟,我也信了

    唉,這樣的記錄,誰能知道真正的楊廣到底啥樣?只能去掉誇張的描述,按照他做的事,整體去推測,隋煬帝到底是誰!

  • 4 # 王榮聯1

    謝謝邀請。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揹負罵名最多的一個皇帝,什麼“弒父”、“淫母”、“謀兄”、“篡位”等經典罪名,楊廣都輪上了。因為〈隋史〉是唐朝人編寫,所以可信度有限。那麼,隋煬帝楊廣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楊廣36歲做皇帝,在皇位上幹了14年,除去最後3年攻打高麗外,他的全部時間幾乎都在忙於搞工程,聞名於世的京杭大運河就是他的傑作。全長二千多公里的運河,是條人工挖掘的大運河,前後共花了6年時間,此項紀錄一千多年來也沒有哪個國家打破。可以這麼說,隋煬帝楊廣是一個 有理想、有魄力、有作為的一代帝王,是一個有驚世鉅作留傳千古的總工程設計師,還是一個肯掏錢為國為民辦實事的封建君主。但是,後來唐朝的李世民等人,一邊在盡情享受大運河帶來的便利,一邊還在編故事嘲諷楊廣挖運河是為了去揚州看瓊花看美女,還說為船拉縴的盡是彩娥宮女。真不是個玩意兒。

  • 5 # 火器工坊

    紀錄片《大隋王朝》的主題曲對這位飽受非議的君王做了最好的詮釋:

    文質彬彬,

    威風凜凜。

    只道是併吞八荒,

    功蓋萬古;

    橫槊賦詩,

    笑傲前塵。

    卻不料,

    南征北戰竭民力,

    予雄予智失民心。

    眼看著,

    如畫的江山都喪盡,

    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

    只落得,

    一代英雄歸黃土,

    幾行煙柳掩孤墳。

    這才是,

    運河悠悠連今古,

    載舟覆舟俱凡人。

    我們所認識的隋煬帝,都是從電視劇或是小說、評書 《隋唐演義》裡面的隋煬帝,這裡面一般是這樣介紹他的 :隋煬帝, 姓楊,名廣。陝西華陰人。隋文帝之次子。其父楊堅,為北周靜帝之外祖父,弒君篡位,即隋文帝也。楊廣唆父貶兄,奪得太子位,後欲早登基,弒父殺兄。即位後,好大喜功,大興土木,修長城,建離宮。荒淫無度,為欣賞瓊花,開運河,造龍船,載美女,遊揚州,樂而忘返,勞民傷財,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被宇文化及所弒。因之,引起群豪蜂起,各據一方,大者稱帝,小者為王,天下大亂,黎民遭受塗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裡麵塑造的隋煬帝形象是昏庸、淫蕩、愛好女色、治國無能、任用奸臣的隋煬帝,甚至有書中對他做了如下評價:

    評曰

    弒父篡國 性兇心拙 荒淫無道 喪失山河

    至死不悟 崇尚干戈 暴君如此 阿彌陀佛

    偈曰

    虎狼蛇蠍兇又毒 畜鬼地獄墮三途

    為賞瓊花運河闢 因飽思欲泰山欺

    男女裸體逞遊戲 百姓含羞作馬牛

    獨夫無知失天下 古今唾棄傳萬秋

    這真的是楊廣嗎?一生在位就只是淫樂?就只是荒唐?

    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楊廣,他應該是像秦皇漢武一樣有為的君主,只不過是他太心急,太想看到成績,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好大喜功的缺點,所以急功近利,不顧人民死活,不斷徵發勞動力,最終釀成慘劇。

    首先我們說說讓隋朝走向滅亡最重要的一件事-----開鑿京杭大運河

    唐代詩人皮日休詩曰: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並非是為自己南遊,目的有三:

    1.漕運帶動軍事動員能力和物流能力

    2.減少物流成本,提高運輸量

    3.利用南方軍備為征伐高句麗做準備

    現在我們僅僅知道大運河是605年開鑿溝通的。隋政府投入了包括婦女在內、人數達100多萬的勞力。難以置信的是,整個工程在短短的5個月裡就完成了。

    再說說另一件事-------三次征伐高句麗

    首先為什麼打高句麗:高句麗的位置很重要。 東北是東亞地區第二大平原,僅次於華北平原,而且還有山脈阻隔,是帝王基業。它就跟關中平原一樣,自己可以固守,又可以打出去。不像蒙古高原乾旱缺水,東北水利充沛可以發展農業,有農業就可以發展手工業,而且隋唐時期氣溫高,東北比明代可以容納更多人口。所以在東北能紮下根的政權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隱患之一。 唐玄宗時期,渤海國就能跨海攻打山東半島,還燒了登州城,這就是東北巨大潛力的體現。後來的契丹、女真、滿清也不例外,都是以東北為根據地的。 所以隋煬帝打高句麗是很正確的,如果不滅掉它,等高句麗逐漸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向西進入大興安嶺一代接觸遊牧民族獲得馬匹,變成農耕-遊牧二元帝國,足以吞併中原。連唐太宗說都,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

    雖然隋煬帝失敗了,但他做的事情是很正確的,後世號稱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基本延續了他的政策。隋煬帝打高句麗,唐太宗也打高句麗。隋煬帝開大運河,唐太宗也開大運河。只不過唐太宗節奏把握得好,這些事情做成了,於是他就是聖君。

    總之隋煬帝這個人敗就敗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上。

    五個月完成大運河的開鑿任務,這對百姓是個多大的負擔,一次徵發百姓一百萬人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田園荒蕪。隋文帝給隋煬帝留下的家底連唐朝最興盛的“貞觀之治”時期都比不上,直到唐玄宗時期才和文帝時期的家底差不多。可隋煬帝在位十幾年竟然揮霍一空。

    面對民變四起、國庫空虛、士族門閥離心離德的境地,隋煬帝仍然決定征伐高句麗,損耗了民力,《資治通鑑》記載: “先是,詔總徵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於涿。”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供載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裡,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四方兵皆集涿郡” “詔徵天下兵集涿郡。”

    《隋書 列傳第三十五》:【 會帝復徵遼東,徵兵吳會,士卒皆相謂曰 :“去年吾輩父兄從帝徵者,當全盛之時,猶死亡太半,骸骨不歸;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 。”於是多有亡散,郡縣捕之急】 劉元進起義,【三吳苦役者莫不響至,旬月眾至數萬】。

    但三次都失敗了,隋煬帝見陸路失敗,便決定走水路,他命大造戰船,不顧工匠們的死活,有的工匠常年泡在水裡,腰部以下竟然生蛆。

    隋代五牙戰船

    如此暴虐怎能不敗。 隋煬帝徵高句麗,既用北方士兵,也用南方士兵。而南方士兵的損失、死亡率還很高,一徵高句麗南方士兵“死亡太半,骸骨不歸”(太半,是三分之二,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一為少半。“);二徵高句麗,徵兵於南方時,造成了逃亡與劉元進等人的起義,起義軍很快達到數萬人。

    就連對他自己帶到揚州的軍隊出現逃跑的情況,他也是氣急敗壞的出臺了連坐制度,通俗的講,就是士兵逃跑殺排長,排長逃跑殺營長,營長逃跑殺團長,一路殺下去,搞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逼的自己身邊人沒辦法,只好軍隊譁變,殺了他。

    開鑿運河和征伐高句麗兩件事方向都是正確的,奈何太急功近利,想要畢其功於一役,連唐太宗也晚年也受挫於高句麗城下,以他一代如何能做成,要知道如果隋煬帝能夠眼光放長遠一些,把這些事放在三代四代人去完成,那可能不止能夠避免天下動盪,農民起義頻發的局面,甚至被稱為千古一帝也猶未可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國藩是怎麼從劊子手變成成功學大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