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風77662802

    東漢、西漢之分,實際上是以漢朝國都所在地來劃分。西漢建都在長安,東漢建都在洛陽,先有西漢,而後有東漢。漢光武帝劉秀以洛陽為都,實際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連年戰亂,長安城損毀殆盡,已經不適應再作漢朝都城,經權衡再三,劉秀將洛陽定為都城,因此,漢朝就有了西漢、東漢之分。

  • 2 # 問道歷史

    史學家劃分漢朝依據是國都所在地,但背後的更深層次是為了劃分兩個不同時期的明顯區別。西漢自漢武帝窮兵黷武後一歇不振,民不聊生。待到民選皇帝王莽掌權前,社會已是滿目瘡痍。國內的階級矛盾已然成為主要矛盾。而王莽的改革初衷良好,但是失敗更是讓該時期的百姓雪上加霜。簡單來講,兩漢明顯在於西漢建國初的百廢待興,因此蓄力待發,穩定繁榮,建國中期生產力過剩,自然強勢迴歸,因而漢武徵匈奴。建國中後期-東漢的官僚主義時期,自然百姓倍受欺壓,越窮人越多。雖然中間夾有短期盛世數個,但是免不了社會動亂。其根源是人的價值觀扭曲,所遵循的思想不適合社會的進步,自然造成了社會的落後。兩千年來皆是如此。我等新一代人更要吸取教訓,要以社會長期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不是愚昧的遵循傳統!一切阻礙發展的傳統就是垃圾!其中包括過深的漢文化,各地的方言,仁德禮教的儒家,引人頹廢的佛家,皆是阻礙社會發展的障礙,這些障礙在建國中後期尤為明顯。是故,我們華人每隔兩三百年總要一無所有。是因為我們遵循了垃圾作為傳統。

  • 3 # 圭海四記

    答案:後代學者為了方便朝代延續性的區分,特別引入字首以便識別。

    朝代是否中斷,事實上在當時的人和後人看來,並不一定完全一致。

    對於漢朝來說,早期的古人認為光武帝是中興之主,繼承了漢王朝的各個方面。但在後來,研究歷史的人發現,漢朝的這兩個時期在朝代風格上已經有很大的變化,於是為了區別這種被強調的或者說是有借鑑意義的歷史時期,人們人為的增加了字首予以區分。

    西漢與東漢,最明顯的差別是都城的轉變,西漢在長安,東漢在洛陽,以地理上的方向做區別,是有歷史先例的,如西周與東周。故而在東漢末年,曹魏建立,劉備政權儘管在當時的名義上,是繼承漢朝正朔,但後人或者當時的人顯然是不願意完全承認的,故而在其年號上增加地域的標記,說成蜀漢,道理是相通的。

    這種說法,大概是,局中人自認或希望別人承認他繼承了正統地位,自然有冠冕堂皇的名號存在,但對於後來者或者反對者來說,如予以承認想必會與原來的正統產生分歧造成誤會,故而增加標記文字是可以雙贏的,如後世產生的南漢、北漢等政權,如出一轍。

    但歷史也有例外,如武則天在其當政期間,曾經改唐為周並遷都洛陽,如以王莽的立國方式看,二者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後來武則天自己放棄了武周政權,還政於李唐,在後來人看來,唐朝的這種政變似乎並沒有傷到大唐的根本,甚至在後期還產生了開元盛世,故而並未特別對唐中後期區別對待。

    故,如西漢與東漢的設定,顯然是同一政權的延續,在期間出現了不可忽略的歷史事件,導致這個政權發生了本質上的差別,需予以區分以便歷史風格的單獨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葵怎麼吃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