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冬至吃餃子,其他節氣有嗎?
20
回覆列表
  • 1 # 蜻蜓音樂

    二十四節氣的特色飲食傳統:

    立春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嚼蘿蔔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雨水

    一候獺祭魚,要不就吃魚好啦……習俗裡面也有回孃家要帶的罐罐肉……

    中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此節氣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補充人體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錯的蔬菜,少食油膩之品。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應少吃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

    驚蟄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萌到了!

    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看來食俗跟節氣含義真是結合緊密啊

    春分

    因為要豎雞蛋,所以也可以吃一吃!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什麼……喪心病狂滴吃湯圓?

    清明

    (作為祭祖大節,指定食用的東西非常多!)

    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蒿餅類似江南的青團,製法是:“採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與米粉融和成一體,以肉、蔬菜、豆沙、棗泥等作餡,納於各種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蘆葉墊底入籠蒸熟。”蒿餅顏色翠綠且帶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來饋贈或款待親友。此外,清明淮揚還有吃茶葉蛋的習俗。

    (清明要吃青的食物,江南的是甜的,嶺南這邊也是吃鹹的。不過甜的確實也很好吃!

    中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老子怎麼從來沒吃過!不過也許是村裡做不好選擇性忽略了……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中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另外寒食的習俗在我家這邊不太嚴格~

    (下面這個習俗雖然暫時不吃,但等到夏天就可以吃了~

    掛雞蛋

    我的家在遼寧綏中北部,清明節時,有小孩子的家裡,大人會清早起到外面砍一個大柳枝回來,把一家人口數的雞蛋用手帕包起來,中間放上些穀米。系在柳技上,把柳板插在屋定的檁子上,留著立夏蒸雞蛋裡,把他放出去,同時穀米放入立夏那天的米飯中,家鄉稱些為掛雞蛋。

    穀雨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北方穀雨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那就吃香椿炒雞蛋吧!沒錯……又吃雞蛋了……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原來北方人民也是要祭海神娘娘,不過看來不叫媽祖……

    好啦,春天,就吃到這裡啦~

    夏天開始了

    第一個節氣就很多吃的~還記得那個雞蛋嗎~

    立夏,

    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拄為支援的意思),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喂喂,又玩碰雞蛋,你們考慮過雞蛋的感受麼!

    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面板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麵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願。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風俗有點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可口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過去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見上圖),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你們吃雞蛋分明是一年四季……

    小滿

    作為正式相繼進入夏天的節氣,這個時候老中醫推薦吃苦苦菜食療……大概……

    櫻桃紅桑葚黑,這個時候也是時令果子開始上市的時候吧

    百科中還莫名其妙出現了:小滿節氣臺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鯧,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產期。臺灣是有名的香蕉出產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銷到世界各地。

    意思是可以吃香蕉和魚麼囧

    芒種

    (雖然很喜歡小滿的名字但據說我出生的時節屬於芒種

    農忙的節氣,諺語裡有個杏子黃,大約也可以吃一吃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看起來不大可以吃……

    安苗

    芒種打泥巴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就是吃麵包……

    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聽起來美得很待查

    夏至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喪心病狂滴吃餛飩……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想吃荔枝也不要編那麼勉強的諺語啊……

    至於某種舊習因為我不吃所以就不摘錄了。

    小暑

    有條諺語說:小暑吃芒果。這是什麼鬼諺語啊!?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大暑小暑,有米懶煮。這個倒是典型廣州話腔,想來這個節氣也是要喝綠豆湯~三伏的演算法跟夏至有關,不過小暑正是初伏前後,“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北方比較常見吧?

    另有吃藕一說,蜜汁藕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大暑

    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後來也有專門的品種稱為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生長激素這種還真是偽科學不過雞還是吃得

    民間亦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老鴨燉食時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食用,能補虛損、消暑滋陽。加配芡實、薏苡仁同燉湯,滋陽效果更佳,能健脾化溼、增進食慾。台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薑汁調蛋的風俗,薑汁能去除體內溼氣,薑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

    荔枝 荔枝是莆田特產,其中如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良品種,古今馳名。在大暑節前後,荔枝已是滿樹流丹、飄香十里的成熟時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一定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譜》中載:“採摘荔枝要含露採摘,並浸在冷泉中,食時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紅白相映,更能襯出荔枝色彩的嬌豔;晚間,浴罷,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時間。”因之,故老相傳:大暑節那天,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節時刻一到取出它,仔細品嚐。這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羊肉 溫湯羊肉是莆田獨特的風味小吃和高階菜餚之一。把羊宰後,去毛卸髒,整隻放進滾湯的鍋裡翻燙,撈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鍋內的滾湯注入,泡浸一定時間後取出上市。吃時,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鮮可口。羊肉性溫補,食用、藥用(配合藥物)咸宜。大暑節那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應求。

    米糟 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

    (據醫家稱:大暑節氣是在梅雨季節剛過後不久的月份,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溼、邪所侵,甚至發病。吃了這些食物,能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以驅除暑、溼。←這個……略雷,會數數的人都覺得梅雨過了很久了吧……七月底了魂淡!以我的經驗這個點的荔枝也快過時令了,

    幾乎要上龍眼了大暑節臺灣周圍的海域大多佈滿暖水魚群,東北海域有魷魚,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則有黃鰭鯛等。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節”,由於農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後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嚐,象徵意義是團圓與甜蜜。(又!吃!什麼圓!

    就這麼吃著吃著,夏天過去了

    秋天,來了。

    但是不等於會涼快啦~因為還有!秋!老!虎!

    立秋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2]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處暑

    又是一個忙碌的節氣,新米上桌,梨和栗子也熟了,各類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你們不用這樣……大暑才吃過…………

    白露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後,有的茶客就託人買點白露茶。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秋分

    養魚餌料不能減,蓮藕採收推上市。

    雖然我們這裡蓮藕一年四季都有,但果然還是這個時節到冬天才是好時候吧。

    蟹也差不多該肥了。不過應該還差一丁點。

    毫無過節氣氛!(因為是農忙吧。)所以沒有指定應節食品……

    寒露

    秋天後半截一溜,攢著中秋和重陽大節,節氣上就不特別要緊了。

    寒露時節天漸寒,農夫天天不停閒。

    小麥播種尚紅火,晚稻收割搶時間。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黃煙花生也該收,晴朗天氣忙摘棉。

    貪青晚熟棉花地,藥劑催熟莫怠慢

    。大棚黃瓜搞嫁接,保溫保溼是關鍵。

    紫紅山楂摘下來,鮮紅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樹,施肥噴藥把地翻。

    採集樹種好時機,鄉土種源是重點。

    畜禽餵養講技術,懷孕母畜細心管。

    越冬魚種須育肥,起捕成魚採藕芡。

    但看看上面顯得略蠢的歌謠,大豆花生、山楂石榴可都是當季佳品~

    霜降

    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聽起來,可以大吃一頓?

    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禦寒,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另有些地方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另外關於柿子的農諺也不少: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北方的童鞋,大概可以一邊吃著柿子一邊賞楓吧。(QAQ但南方的農民伯伯還是好忙的呢忙完豐收的季節,到了一年裡最後最冷的冬天。

    外面天寒地凍有啥娛樂呀,當然就是吃吃吃吃!

    立冬

    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出現了,喪心病狂吃餃子第一波!

    在中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小雪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臘肉,不是現在吃啊,是開始動手做啦,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另外在沒有大棚蔬菜的年代,大白菜也要開始存起來了,俗話說“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

    大雪

    (啥都沒有是要留著冬至吃嘛魂淡!)待考證

    冬至

    這是個吃到肚兒圓的節氣。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在中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 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

    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

    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廣州也是很重視冬至的,按春節祭祖規格吃一頓~

    小寒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大寒

    按中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中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捲的做法。

  • 2 # 如果還有明天intergrity

    立春

    咬春指立春吃春捲雨水

    中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這主要是女婿要給岳父岳母送禮,帶去罐罐肉也就是黃豆燉豬蹄驚蟄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春分

    春分有吃春菜的習慣,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清明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上海有清明時吃青團的習慣,在南方大多數地方都有包粽子吃的習慣穀雨

    喝穀雨茶,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祈求健康。立夏

    立夏飯,立夏蛋,l嫩蠶豆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還有可多了,如果lz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再找找,由於字數有限,我就只能介紹到這呢

  • 3 # 啦啦傻蛋

    春季要注意養陽,養肝健脾。夏季養生重點是保養心臟,注意多喝水。秋季注意保養內守的陰氣,健脾、補肝、清肺。冬季養生宜斂陽護陰,養腎防寒。

    [立春] 2月3-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鍊。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溫、發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薦糯米、

    大米

    、玉米。蔬菜推薦白蘿蔔、韭菜、香菜、油菜、洋蔥、辣椒、苘蒿、捲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竹筍、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澀收斂之味,油膩、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傷及脾胃。蔬菜有西紅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推薦菜:韭菜炒雞蛋;豌豆炒牛肉;木須肉;蘿蔔羊肉羹;白菜燉豆腐。 [雨水] 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此時養生要注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理肝臟,保持肝氣順暢。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蔔、

    山藥

    、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筍、藕、荸薺、蘿蔔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忌:忌辛辣、油膩食物,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推薦菜:銀耳蓮子粥;紅棗粥;紅燒鯉魚;猴頭菇煲雞湯;素炒茼蒿。

    [驚蟄] 3月5-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宜:多吃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蘿蔔、苦瓜、芹菜、油菜、山藥、春筍、甜椒、洋蔥。水果有梨,海鮮有螃蟹。其他為蓮子、銀耳、芝麻、蜂蜜、雞、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忌:忌食或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鵪鶉;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應少吃,如辣椒、蔥、蒜、胡椒。 推薦菜:蝦仁菠菜;八寶菠菜;鍋巴;涼拌銀耳;香菇炒肉。

    [春分] 3月20-22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宜:進食辛、甘溫偏之物。主食選擇熱量高的,並要多攝取蛋白質,宜清淡可口。推薦食物有胡蘿蔔、捲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韭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蘋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蓮子等乾果,豆漿等飲料。

    忌: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禁忌過熱、過寒飲食。小提示:在做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要放入蔥、姜、酒、醋等類的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在食用韭菜、大蒜等類菜餚時,要加入蛋類等滋陰之物,以使陰陽能互補。

    推薦菜:白燒鱔魚;蝦乾菜花;紅豆粥;大蒜燒茄子;薺菜粥。

    [清明] 4月4-6日。太陽黃經15度時為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 陽,這時要注意清洩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宜:清涼的寒性食品,並減少甜食和熱量大的食物的攝入。吃些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藥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銀耳、香菇、牛蒡、鯇魚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涼的水果也應吃些。

    忌:忌食用雞和筍,能動肝火,導致慢性肺炎和高血壓復發。避免辛辣寒涼的食物。有慢性病的人忌食“發”的食物,如海魚、海蝦、羊肉、筍等。 推薦菜:香乾芹菜;紅燒茄子;胡蘿蔔炒肉;清蒸鯇魚;百合粥。

    [穀雨] 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穀雨。除了精神養生來調節情緒外,還可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

    宜:食富含維生素B、鹼性、養陰潤肺、暖胃健脾及調節人體情緒的食物。豆類有黃豆、大豆。蔬菜有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西紅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檸檬等。其他有海帶、天然綠藻類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過量。

    推薦菜: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海帶銀耳羹;草菇豆腐羹;炒黃豆芽。

    [立夏] 5月5-7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

    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此時胃病較易發,要注意防範。 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還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熱利溼的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蔬菜有洋蔥、土豆、冬瓜、芹菜、西紅柿、黃瓜、絲瓜、山藥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蘋果、桃、草莓、西瓜等。乾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產類有海參、泥鰍、鯽魚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類、奶類等。

    忌:忌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不要過早或過多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內臟、雞蛋黃、肥肉、魚子、蝦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少食一些苦味食物。 推薦菜:冬瓜鯉魚湯;炒絲瓜;蔥燒海參;桂圓粥;糖醋藕。

    [小滿] 5月20-22日。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小滿。此時人的生理活動處於一年當中最活躍的時期,故消耗的營養較多,需要及時進補。

    忌:忌食甘滋膩、生溼助溼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燻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及牛、羊、狗、鵝肉類等。推薦菜:熘魚片;青椒炒鴨塊;冬瓜草魚;木耳黃瓜;芹菜拌豆腐。

    [芒種] 6月5-7日。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為芒種。此時雨多且潮溼,天氣悶熱異常,極易傷脾胃。另外,由於經常生吃食物、痢疾高發,要注意防範。

    宜:以清補為原則。此時要多食蔬菜、豆類、水果,適當補充鉀元素,糧食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為主,水果為香蕉,蔬菜為菠菜、香菜、油菜、捲心菜、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山藥等。

    忌:忌吃或是少吃油膩食物,以達到養護脾胃的目的;食物過鹹、過甜;生冷性涼的食物也應不吃或是少吃。

    小提示:做菜時可加點醋,以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流失,另外也有殺菌作用。

    推薦菜:紅燒牛肉;香菇冬瓜球;豆豉苦瓜;西紅柿雞蛋;涼拌萵苣。

    [夏至] 6月21-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日。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易丟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較差,所以常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宜多食酸味,常食鹹味以補心。適宜的食物有西紅柿、黃瓜、芹菜、冬瓜、蓮藕、綠豆、草莓、杏仁、百合、蓮子等。

    忌:忌肥甘厚味的食物,不可過量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飲食不可過寒,故冷食不宜多吃,火鍋、燒烤和涮菜等,管個時節最好忌口。

    推薦菜:涼拌萵筍;汆丸子冬瓜;西紅柿炒雞蛋;綠豆湯;烏梅小豆湯。

    [小暑] 7月6-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為小暑。此時剛進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忌:忌吃葷,最好是少食。另外,還要改變不良習慣,不要吃過多的冷飲。少食葷溫燥熱、生冷寒涼的食物。 推薦菜:醋烹綠豆芽;素炒豆皮;蠶豆燉牛肉;西瓜西紅柿汁;蒜泥黃瓜。 [大暑] 7月22-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此時的人體容易被暑、溼等邪氣所侵擾,故要重點防治中暑。飲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忌:忌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太多生冷大涼、辛辣香燥的食物及酒、蔥、蒜等刺激性食物也應少食。

    推薦菜:大蒜茄泥;熗拌什錦;苦瓜菊花粥;百合粥;綠豆南瓜湯。

    [立秋] 8月7-9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視這秋天的開始。立秋會帶來“秋燥”的相關疾病,應多吃些潤肺的食物。

    宜:適當多食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應常食用,這些包括蘿蔔、西紅柿、山藥、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蓮子、桂圓、糯米、粳米、枇杷、菠蘿、乳品、紅棗、核桃、蜂蜜、芝麻等。

    忌:忌吃或少吃辛辣、熱燥、油膩的食物,少飲酒。進補時忌虛實不分、多多益善。另外,食用瓜類水果應謹慎,脾胃虛寒者更應以此為禁忌。梨吃過多會傷脾胃,胃寒腹瀉者應忌食。 推薦菜:醋椒魚;芝麻核桃羹;冰糖蓮子羹;熗土豆絲;止彩蜜果。

    [處暑] 8月22-24日。太陰到達黃經150度時為處暑。此時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溼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

    宜:吃溫補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吃些鹼性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適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黃瓜、苦瓜、冬瓜、南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銀耳、百合、蓮子、蜂蜜、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忌:忌油膩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及酒等。少食冷飲。

    推薦菜: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銀耳粥;清炒苦瓜;老醋蜇頭。

    [白露] 9月7-9日。太陰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白露是天氣轉涼的標誌。此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潤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包括竹筍、蘿蔔、胡蘿蔔、鮮藕、梨、蘋果、紅薯、小米、鴨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忌:忌吃或少吃魚蝦海腥、生冷醃菜、辛辣酸鹹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韭菜花、黃花菜、胡椒、帶魚、螃蟹、蝦類、狗肉、蛋黃、乳酪等。

    推薦菜:新鮮百合蒸老鴨;炒紅薯玉米粒;小米棗仁粥;香酥山藥;蓮子百合湯。

    [秋分] 9月22-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此時要特別注重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宜:適宜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飲食應以溫、淡、鮮為佳,如藕、鴨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忌: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寒涼食物如瓜類儘量少食,不吃過冷、過辣、過黏的食物。

    推薦菜:海米熗竹筍;木耳粥;糯米藕、栗子雞;蟹肉丸子。

    [寒露] 10月8-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注意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以免耗散精氣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潤的食品,可健胃養肺潤腸,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這類食物包括蘿蔔、西紅柿、蓮藕、胡蘿蔔、冬瓜、山藥、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鴨肉、牛肉、豆類、海帶、紫菜、芝麻、核桃、銀耳、牛奶、魚、蝦等。

    忌:忌吃或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類食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為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推薦菜:百棗蓮子銀杏粥;醬爆雞丁;甘薯粥;海米冬瓜;西紅柿燉牛腩。

    [霜降] 10月23-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此時易犯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補氣養胃。

    宜:以平補為原則。適宜的食品有洋蔥、芥菜(雪裡蕻)、山藥、蘿蔔、紫菜、銀耳、豬肉、牛肉、梨、蘋果、橄欖、白果、栗子、花生等。

    忌:忌食或少食辛辣食品,要少食多餐。

    推薦菜:白果蘿蔔粥;五香牛肉;荔枝豬肉;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立冬] 11月7-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民間把立冬作為冬天的開始。此時飲食應以增加熱量為主,起居養生重點重防“寒”。

    宜: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鈣和鐵的食物。適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捲心菜、白蘿蔔、胡蘿蔔、綠豆芽、油菜、洋蔥、西紅柿、紅薯、蘋果、香蕉、棗、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類、羊、牛、雞、魚、蝦、海帶、牛奶、豆漿、蛋類、核桃、杏仁等。

    [小雪] 11月22-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此節氣前後,天氣陰暗,容易導致或復發抑鬱症,因此,要選擇性地吃一些有助於調節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熱粥。熱粥不宜太燙,亦不可食用涼粥。昆時適宜溫補,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同時還要益腎,此類食物要腰果、山藥、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選香蕉。

    忌:忌食過於麻辣的食物。

    推薦菜:白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蔥爆羊肉;醬爆雞丁;核心桃山藥粥。

    [大雪] 12月6-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大雪。本時節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同時此時也是食補的好時候,但切忌盲目亂補。

    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溫補食物有蘿蔔、胡蘿蔔、茄子、山藥、豬肉、羊肉、牛肉、雞肉、鯽魚、海參、核桃、桂圓、枸杞、蓮子等。

    忌:忌太過或亂補,不宜食用性寒的食品,如綠豆芽、金銀花均屬性寒,尤其脾胃虛寒者應忌食;螃蟹則屬大涼之物,也不宜在初冬食用,否則會影響健康。 推薦菜:木耳冬瓜三鮮湯;紅燒海參;蘿蔔牛腱煲;豬肉蘿蔔煲;蒜炒茼蒿。

    [冬至] 12月21-23日。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為冬至。此時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宜:食種類要多樣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物要溫熱熟軟,並且要清淡。宜食胡蘿蔔、西紅柿、梨、獼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忌:忌盲目吃狗肉、虛實不分、無病進補。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切記蘿蔔不能和人參、西洋參、首烏同用,羊肉禁與南瓜同食。

    推薦菜:醬牛肉;蒜茸炒生菜;蒜茸油麥菜;羊肉燉白蘿蔔;炒雙菇。

    [小寒] 1月5-7日。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是一年當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人們應注意“養腎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禦寒冷對人體的侵襲。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薺菜、南瓜、羊肉、豬肉、狗肉、雞肉、鱔魚、鰱魚、木瓜、櫻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等。此時比較適合吃麻辣火鍋和紅燜羊肉。

    忌:忌盲目進補,易造成虛者更虛、實者更實,使人體內平衡失調,出現許多不良反應。 推薦菜:當歸生薑羊肉湯;山藥羊肉湯;栗子白菜;麻辣火鍋;紅燜羊肉。

    [大寒] 1月20-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為大寒。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所以應注意防寒。

    宜: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風寒邪氣的侵襲。飲食方面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飲食宜減鹹增苦,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適當增加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忌:忌黏硬、生冷食物,應少吃海鮮和冷飲。

    推薦菜:雙菇豬肚煲;蘿蔔炒蝦仁;木耳燒豆腐、羊肉燉白蘿蔔;糖醋胡蘿蔔絲。

  • 4 # 大寶尬聊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上千年的時間過去了,它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節氣始終跟美食聯絡在一起,享受了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季節的變化。中國插畫師林caroline畫下了《24節氣美食圖》,為大家展示了最正宗的中國風味。

    立春·咬春

    立春了,

    到郊外摘下最鮮嫩的野菜,

    經過廚師的巧手,

    其貌不揚的野菜,

    變成了季節最時尚的美味,

    咬一口,

    就像咬住了春天。

    雨水·罐罐肉

    雨水之際,

    一罈罐罐肉,

    即便是愛美的女生,

    也抵擋不了香氣的誘惑。

    不是吃貨的錯,

    是廚師做得太好吃了。

    驚蟄·炒蟲

    驚蟄雷動,

    百蟲“驚而出走”,

    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

    或炒豆子、炒米穀,

    春分·春湯

    驚蟄之後,

    春天正式到來,

    即為春分。

    一把野菜切碎煮成湯,

    就是最鮮的春湯。

    清明·青團

    如今的大城市中,

    已經很少能見到青團。

    離家的人,

    或許只有在小時候的記憶中,

    才能翻出青團的味道。

    穀雨·穀雨茶

    若說採茶時節,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

    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因此,穀雨茶最好,

    也適合在穀雨的時候喝茶品茶。

    立夏·立夏飯

    民間很多地方有吃“立夏飯”的習俗,

    在米飯中放入蠶豆、毛筍等作料,

    經過一段時間的燜煮,

    香噴噴的立夏飯出鍋,

    寓意著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小滿·苦苦菜

    小滿寓意是豐收的到來,

    夏收作物已經結果,

    但是還沒有成熟,

    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叫“小滿”。

    這個時候,

    很多人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

    俗話說“多吃苦,防中暑”,

    漫山遍野的苦菜,

    就是對付“熱症”的最佳選擇。

    芒種·煮梅

    所謂“芒種”,

    象徵著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此時,由於氣候更加炎熱,

    為了適應這個特點,

    人們在飲食上會以清補為主。

    在南方,五六月間恰逢梅子成熟,

    青梅營養成分豐富,

    但由於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

    人們會將其加工後食用,

    這道工序便是“煮梅”。

    夏至·涼麵

    俗話說:“長到夏至,短到冬至”,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過了夏至,真正的夏天就到了。

    高溫季節,胃納不佳,飲食宜清淡,

    冷拌麵,可以加些香醋、辣子,

    來調節胃口,是夏令食品的首選。

    小暑·食藕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藕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

    以及鉀、磷等多種礦物質,

    生吃口感甜脆、爽口,熟食糯軟香甜,

    堪稱老幼皆宜的夏季食品。

    大暑·米糟

    大暑吃米糟,

    解熱又解饞。

    立秋·蒸茄脯

    立秋必須吃的要緊的食物就是“蒸茄脯”:

    紫茄子切條,撒鹽,隔水蒸,

    熟軟後起鍋冷卻,

    以醋、醬油、花椒油、蒜末調和成佐料,

    蒸茄脯沾佐料食用。

    處暑·百合鴨

    此時暑氣雖然結束,

    但氣溫並未真正秋涼,

    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

    此時飲食應遵從潤肺健脾的原則,

    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

    老鴨味甘性涼,

    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

    白露·白露酒

    此時天氣已涼,

    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所以叫白露。

    白露時節開始收穫,

    諺語云:“處暑高粱白露谷”。

    江蘇浙江一帶鄉間,

    每年白露一到,

    家家皆用穀物釀酒,用以待客,

    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售賣。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

    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秋分·食蟹

    秋分宜吃蟹,

    清蒸,最原汁原味。

    寒露·芝麻酥

    霜降·蘿蔔肉

    立冬·四物雞

    小雪·餈粑

    額,小雪的部分作者還在醞釀之中……

    大雪·醃肉

    冬至·餃子

    小寒·吃菜飯

    大寒·八寶飯

    還是咱中國好吃的多啊!每個節氣都有美食可以吃,想想也很幸福。

  • 5 # 雨季莫感傷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

    春秋戰國

    時期形成的。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執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

    閏月

    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立春:俗稱“打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春分,春分節氣一般在公曆3月20日或21日。春分這天白晝黑夜平分為各12小時,春分也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 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鍁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踏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

    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江南地區,俗呼牡丹花為“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諺。凡有花之處,士女遊觀,宴飲賞花,號曰“花會”。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鬥蛋遊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小滿,華南地區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民諺,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新增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小滿是溼性面板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溼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蔔、西紅柿等。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日祭餞花神的風俗。芒種時節有煮梅的食俗,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經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種,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人紫蘇。中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夏至日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廣東流行“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

    瘟疫

    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

    感冒

    ,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小暑,過去民間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大暑,一般在公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等,相對於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也屬於優質蛋白。雞、鴨、鴿子等家禽都是大暑進補的上選。。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立秋,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補償

    夏天

    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

    冬天

    和來春的腹瀉。秋潤燥為主,慎貼秋膘。

    秋天

    ,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面板等部位的乾燥感,故應吃些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

    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時,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藕、平菇、番茄等等。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秋季鍛鍊,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寒露時節:寒露飲食應在平衡

    飲食

    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

    老年

    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

    諺語

    “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這時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芥菜(雪裡蕻)。

    栗子

    具有養胃健脾、

    補腎

    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

    冬瓜

    ,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

    葡萄

    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

    羊肉

    也吃兔肉。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中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

    羊肉爐

    ”、"薑母鴨’等

    冬令進補

    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

    天津

    的人們愛吃

    餃子

    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吃餈粑,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大雪: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中國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大雪至冬至期間,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絲、木耳冬瓜三鮮湯。冬至:在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小寒: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諺語。從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於小寒,其實小寒期間要比大寒冷,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節氣內,所以說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但都是菜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廣州傳統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大寒:表示天氣嚴寒,最寒冷的時期到來。按中國的風俗,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總之二十四節氣裡每一個節氣所要吃的食物都不盡相同,每個節氣每個地方的也不盡相同,這是每一個地方不相同的習俗。

  • 6 # 聽樂軒

    立春:春捲,有打春吃春餅之說稱為“咬春”,一般會用攢盒或圓盤盛載,餅放正中周圍擺放餡料,故又稱春盤。

    雨水:罐罐肉,雨水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送一段紅綢燉一罐肉。

    驚蟄:炒蟲,人們把黃豆、芝麻之類放在鍋裡翻炒,噼啪有聲,謂之“爆龍眼”,求風調雨順。

    春分:春湯,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採回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叫“春湯”。

    清明: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真的非常好吃,香甜可口。

    穀雨:穀雨茶,穀雨自古是採茶的時節,又叫二春茶。春季雨量充沛,春梢芽葉肥碩,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立夏:立夏飯,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蒜苗、立夏日將兜得的米與食材露天煮飯

    小滿:苦苦菜,小滿之日苦菜秀。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清熱、涼血。

    芒種:煮梅,此時梅子成熟,在民間流傳著“煮梅”的習俗。

    夏至:涼麵,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此時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

    小暑:食藕,中國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

    大暑:米糟,莆田人家有在這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謂“過大暑”。

    立秋:蒸茄脯,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

    處暑:百合鴨,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老鴨味甘性涼,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

    白露:白露酒,飲“白露酒”是民間特有傳統。其屬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

    秋分:食蟹,雖無特殊節氣美食,但有“秋分節氣蟹肥菊黃”的說法。

    寒露:芝麻酥,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故寒露有“吃芝麻”的習俗。

    霜降:柿子,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這是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

    立冬:吃肉,在中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

    小雪:吃餈粑,小雪在南方某些地區,盛行吃餈粑,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

    大雪:醃肉,老南京則有句俗語叫“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以迎接新年。

    冬至:餃子,《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吃餃子就成了習俗。

    小寒:吃菜飯,一般會煮菜飯吃,矮腳黃青菜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你們最喜歡吃什麼?

  • 7 # 溫書而知新

    “不時不食”,出自孔子的《論語·鄉黨第十》: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那時的人們就已經提倡遵循自然之道,按照時令來吃東西。這與今天所倡導的遵循自然的規律儘量不吃反季節食物的意願相一致。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沙甜沙甜的西紅柿,清冽可口。可以當做水果來吃的黃瓜,清炒一份青菜也能嚐到冬去春來的氣息。

    現在市場上所出售的蔬菜與水果與我們小時候相比,種類更多,體型更大,顏色也更好看。但是當你買回家吃到嘴裡的時候,總是覺得和小時候記憶深處那一份食物的味道不相同。你會深刻的覺得,順應自然,按照季節來吃當季所特有的食物,才是自然所饋贈給人類最美好的東西。

    這本《節氣廚房》,是作者梅依舊,根據二十四節氣,每個季節所生產的春芽夏瓜秋果冬根的不同,倡導人們順應自然節氣,來調整自己生活和飲食的方式,用更自然更健康的形式,來搭配自己的飲食,盡情享受這份自然給予人們的饋贈。

    作者梅依舊,美食達人美食專欄作家,擁有1000萬點擊量的新浪人氣美食博主,被評為最值得訂閱的新浪美食,20大專欄作者之一,著有《幸福就是回家吃飯》,《零基礎小烘培》,《素食小煮意》等。是中央電視臺《回家吃飯》,《十全十美》《臺北時間》等欄目的嘉賓。

    這本《節氣廚房》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二十四節氣介紹了各個季節的令季食物蔬菜的做法和吃法,以及美食的來由,吃美食的心情等等。

    作者應該是北方人,她所介紹的一些時令的吃法與我們南方略有不同。不同地區的讀者看的時候可以互相印證,也是閱讀的一種樂趣。

    比方說開篇的春餅,清代林蘭痴的一首詩:調羹湯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二十四香風信過,縱教能一也非時。

    春餅,北方是用餃子皮,捲了新鮮的芽菜,比如韭菜,蒜苗,豆芽,包在餃子皮裡面,從頭吃到尾,寓意新的一年有頭有尾,善始善終。而我們南方的春餅呢,會用豆芽兒,蒜苗,雞蛋皮等等搭配出好看的顏色,卷在特製的春餅皮裡面。寓意春季來了,迎接新的一輪季節的開始。

    另有號稱春鮮第一味的醃篤鮮,鹹肉,春筍,五花肉吊出的鮮味,看著做法都能勾起我嘴裡的饞蟲,盼望著時節的到來。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美食節氣的指南,提醒我們在這個漸漸淡忘節氣的年代裡,別忘記了時間賦予我們的禮物,按時享受季節的饋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拌涼皮芝麻醬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