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貓醫學

    寶寶降臨,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可是媽媽逐漸發現孩子的面板怎麼越來越黃,孩子的精神也越來越差,急忙找來醫生。

    原來,寶寶得了病理性黃疸。首先這個要與生理性黃疸相區別。生理性黃疸出現早消退快。皮膚髮黃外不伴有其他症狀。而前者出生後24小時即出現,消退緩慢,發展迅速,伴有精神萎靡、不欲進食、大便呈灰白色。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21μmmol/l這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

    病理性黃疸出現有很多原因。主要是胎稟溼蘊。在懷孕過程中母親喜適生冷寒涼、辛辣刺激食物導致實熱內蘊,胎兒亦稟受孕母內蘊溼熱之毒或陽虛寒溼之邪。另外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發病機率比母乳餵養的高。此病如不及時治療,嚴重時可影響孩子智力發育,遺留後遺症,甚至死亡。

    中醫療法可予小兒推拿促進機體代謝、茵陳蒿湯水煎外洗祛溼退黃,西醫主要針對檢驗結果異常進行病因治療,如感染指標高,則需抗感染治療;發現膽道閉鎖需手術開放膽道;由溶血導致黃疸,需輸注血漿或白蛋白、光照治療。下面著重介紹下病理性黃疸常見的光照療法。用藍光、綠光或者白光照射,可以未結合的膽紅素經過光氧化及異構化作用產生膽綠素、無毒的水溶性雙吡咯,而經膽汁和尿液排出。

    血清膽紅素>205μmmol/L時即可用光療。持續照射24-72小時不等,黃退為止。但光療可引起發熱、腹瀉和皮疹,多不嚴重,可以持續治療。面板呈現青銅症,此時應停止光療光療,因其可以使血鈣降低停止後自行消退,無需過多擔心。光照時需要用黑色眼罩護住雙眼、會陰、肛門部。餘均裸露,照射時間最長不超過4天。光療裝置有光療箱、光療燈、光療毯等,現在多用光療毯減少副作用。

  • 2 # 薯片話梅

    新生兒黃疸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面板、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二科主任李貴南教授介紹,新生兒二科每年收治的重度黃疸患兒超過1800例,到門診就診的患兒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新生兒黃疸引起的膽紅素腦病分為急性膽紅素腦病、慢性核黃疸後膽紅素腦病,一旦發生將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急性膽紅素腦病早期臨床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嗜睡、尖聲哭、吸吮差等,但這些症狀容易被家長、甚至基層醫務人員忽視,繼而發展為肌張力高、角弓反張、極度遲鈍、昏迷。而發展為慢性核黃疸後膽紅素腦病,也就是通常說的“核黃疸”將留下運動障礙、聽力障礙、智力障礙等終身後遺症。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早發現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時最嚴重,足月兒一般在7-10天消退,早產兒一般在2-4周消退。李貴南提醒廣大家長,寶寶出生時有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早產兒、感染、膽道疾病,以及家族中有蠶豆病病史、寶寶發黃出現早進展快等因素,屬於黃疸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檢測膽紅素指標,以免延誤治療。

    “小黃人”有了新“家”

    11月21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日間藍光治療中心揭牌。該中心目前開放10個床位,每天可累計提供120個小時的藍光治療。李貴南教授表示,藍光治療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安全、快速的治療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藍光照射,透過光-氧作用,將脂溶性的膽紅素轉換為水溶性膽紅素,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透過大小便排出,來降低血中膽紅素。

    在日間藍光治療中心,家長可以全程陪護,每2-3個小時,媽媽還可把寶寶抱出光療箱進行母乳餵哺,費用也僅為住院費用的1/3左右。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3 # 馬博士健康團

    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後第2~4天都會出現面部或軀幹皮膚髮黃等現象,這在醫學上稱之為“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生理性的,這主要是與新生兒肝臟膽紅素代謝有關。出生後的嬰兒會產生大量的膽紅素,但由於新生兒的肝臟發育不成熟,功能未完善而缺乏肝酶,導致膽紅素在體內不能被轉化和消除而在血液中聚集,就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黃疸。這種黃疸先見於新生兒的面部和頸部,沒有其他的不適,輕者2~3天則會消退,最多也不會超過10天。若是早產兒則黃疸消退可會稍慢些,一般在2~4周。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飲水多餵奶,膽紅素可透過糞便排出,黃疸會自行消退。但由於家長的經驗不足或光線等原因,僅從面板觀察新生兒黃疸容易造成判斷失誤而耽誤治療。有部分嬰兒由於多種原因,會出現較重的黃疸,新生兒吃奶和精神也較差,血液中的每100ml的膽紅素濃度超過12ml,則稱為病理性黃疸。若出現病理性黃疸不及時治療,耽誤病情則可能會造成高膽紅素腦病,影響新生兒的智力等。所以家長們應對新生兒仔細護理,有何疑惑及時諮詢兒童保健醫生。

    張帆 營養學博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歲月是把殺喵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