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虹的漢子

    導彈火箭彈都是靠自身燃料作為推進力,發射初速度不高,

    制導炮彈比普通炮彈多了慣性陀螺儀,可以控制落點精度,還是靠發射藥發射,初速高,發射聲音驚天動地

    精確制導炸彈沒有動力,飛機掛載,到地方丟下去,靠陀螺儀和尾部彈翼調整飛行姿態提高命中精度導彈有精確的制導系統,火箭彈沒有,有的遠端火箭彈也帶末端制導,但是制導精度和導彈差的太遠。

    導彈價格貴,發射準備時間長。火箭彈價格便宜,發射速度快,幾十秒種一車全打出去了

  • 2 # 薺菜糰子

    從本質上講,沒什麼區別,都是制導武器。但具體而言,導彈一般從設計開始就作為制導武器的,根正苗紅,血統純正。制導火箭彈和制導炸彈通常,至少在早期,都是用現有的型號改制的。後期出現了部分專門設計的制導火箭和炸彈,但仍不稱其導彈的原因,就制導炸彈而言,是因為他們沒有動力,以自由落體或滑翔飛向目標。於制導火箭彈而言,是因為一方面其彈體仍然延續了火箭彈的基本設計,一方面其制導與飛控元件非常簡易,和正牌導彈不在一個檔次上。有些制導火箭只使用慣導,精度有限,高階的制導火箭彈加入GPS的制導模式,水平接近短程地地導彈,但地地導彈垂直髮射,然後用燃氣舵控制初始射向(也有個別傾斜發射的),末端彈道可以做較大範圍的變軌機動以規避攔截,制導火箭彈都用傾斜發射以身管賦予初始射向,彈道末端機動能力非常有限。

  • 3 # 星野農夫

    火箭炮彈是推進器僅在初始階段加速,末端不能制導改變方向,沒有鎖定目標功能。目標移動了,它就打不中,落在目標原來的位置。可以把火箭炮彈看成為子彈。導彈是推進器可全程工作,直到燃料耗盡,可鎖定追蹤目標。

  • 4 # 自己一言

    制導火箭彈/炮彈--以自身燃料推進;以慣性陀螺儀制導<遠端型另加末端制導>

    航空制導炸彈--近距空中支援武器;自身沒有動力之掛載投放;分為鐳射制導/電視制導/紅外製導之以慣性陀螺儀和尾部彈翼調整飛行姿態提高命中度為主;該類炸彈幾乎都是飛機平臺載體上投擲;執行對艦/對地目標攻擊任務。

    導彈--導彈為發動機推進器提供動力;並支援空中飛行變軌與真假多彈頭;是複合制導系統(慣性制導+衛星/雷達制導+鐳射制導+紅外成像制導);導彈發射方式為陸/海/空/天全方位~~單一領域對攻<舉例~空對空>/多棲混合攻擊<舉例~地對空>。

    區別

    1.生產和使用的成本不同

    2.作戰用途不同--導彈以戰場高價值目標<雷達站、指揮部和關鍵交通節點等等>為主。其它武器以裝備目標和野戰工事為主。

    3.最重要的不同--制導精度不同,導彈遠高於其它武器。

  • 5 # 科羅廖夫

    炮兵作戰除了追求遠射程,更要追求打的準。遠端火箭炮所使用制導火箭彈,跟導彈有很大區別。簡易制導火箭彈和導彈的最大區別在於控制系統,導彈是有自動駕駛儀,是全時控制的,發射開始導彈就始終在制導系統控制下飛行。簡易制導火箭彈則沒有自動駕駛儀,控制系統很簡單,只需要在彈道的中間幾個設定好節點糾偏並控制一下飛行軌跡就完事,剩下大部分時間以彈道飛行,所以造價相對低廉,但精度較低。

    例如早期推出的WS系列火箭炮,精度為射程的1/100,這意味著在300公里射程上的火箭命中誤差為300米。再例如射程超遠的WS2火箭炮,設計精度(CEP)在400公里射程時是620米,這精度要比戰術彈道導彈低太多。

    中國的PHL-03式300毫米遠端多管火箭炮,又稱“70公里”火箭炮,原型炮是原蘇聯的9K58龍捲風火箭炮,該炮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彈上裝備控制系統,在主動段按距離和方位進行彈道修正的火箭彈,採用簡易控制自動修正系統,其縱向和橫向精度均為1/300。這種慣性控制的彈道修正系統可以使龍捲風獲得比其他傳統火箭炮密集得多的彈著點特性,彈著點密集度提高一倍,射擊精度提高兩倍,只需很較少的火箭彈就可以提供較高的殺傷機率。因為這種火箭彈只修正主動段速度向量,而不進行其他控制,所以稱之為“簡易制導火箭彈”。龍捲風火箭炮的每根定向管頭部都有一個顯著的方盒子,其功能是發射火箭彈之前用來自動的給各自定向管中的火箭彈裝訂程式。

    300毫米火箭彈的簡易制導控制原理和過程:

    火箭彈的散佈主要是主動段形成的,如果能很好的控制住火箭彈主動段終點速度向量的一致性,那麼就可以大幅度地減少火箭的散佈,提高火箭的落點密集度和射擊精度。簡易制導系統由角度穩定系統和距離修正系統兩部分組成。發射後,角度穩定系統使用測角陀螺來測定彈軸實際方向與發射前地面裝訂的理想方向之間的偏差,輸出執行訊號,透過排出燃氣射流,產生橫向推力的形式進行方向修正。這種獨特的控制技術對減小彈道方向偏差非常合理有效,中國軍隊曾做過試驗,300火箭彈只需在主動段控制2.5秒,就可以取得相當理想的精度效果。火箭彈的距離修正採取彈道引數感測器和子母彈戰鬥部開艙時間控制裝置聯合完成,用精確裝訂/修正子母彈的最佳開艙時間來保證落點精度和距離偏差的最小值。

    通俗的說,典型的簡易制導火箭彈,在主動段對火箭彈的方向偏差進行修正糾偏,而距離上的偏差透過控制子母彈戰鬥部的開艙時間來完成。這跟戰術導彈的全程控制完全不同。

    要想讓遠端火箭炮既要造價低廉,又要精度好,那麼就必須使用末端的精確制導技術。由於微機電陀螺儀的出現和普及,大大降低了慣性元件的成本,其精度可以滿足在短程武器上使用的需要,這為廉價精確制導彈藥走上戰場掃清了道路。利用微機電陀螺儀或光纖陀螺儀實現慣性導航,再加上GPS定位來校正積累誤差,就可以製造出相當精確而又廉價的衛星+慣性制導火箭炮彈了。

    例如中國在2012年推出的WS-32火箭炮射程為60-150公里,是全新開發的火箭系統,採用GPS制導,命中精度為40米。WS-3A火箭炮,是在WS-3的基礎上加裝GPS制導系統而成,射程增大到280公里,CEP為300米。

  • 6 # 聯合防務

    制導火箭彈、制導炸彈和導彈得分開來說。

    制導炸彈其實和另外兩個之間最容易區分,因為制導炸彈是沒有動力的,就是在普通的低阻航彈上加裝滑行彈翼和制導元件而來。即使有個別制導炸彈加了一點動力元件,其作用也只是為了調整姿態,而不是為炸彈提供飛行的動力。換句話說,制導炸彈的飛行動力完全來自於其載機提供的慣性,所以我們不會看到有什麼艦載制導炸彈、陸基制導炸彈這種說法,所有的制導炸彈全都是機載的。也正因為如此,制導炸彈的基礎都必須是低阻航彈,就是外形比較流線型的那種。圓頭圓腦的高阻航彈是不可能改制導炸彈的,基本飛不出去多遠,阻力還特別大,制不制導沒多大區別。

    制導火箭彈和導彈之間的區別就難說的。嚴格來說,導彈和火箭在結構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類似的,無非就是導彈除了火箭發動機,還可以採用渦噴發動機,外加有比較複雜和精密的導引控制裝置。現在我們說的制導火箭彈大都指的是加裝了簡易制導裝置,比如慣性制導或者GPS制導的火箭彈,那麼問題就來了,二戰時候德國的V-1、V-2也只有慣性制導裝置,即使V-1裝的是噴氣發動機不算火箭,V-2可是妥妥的火箭發動機,難道也算制導火箭彈?此外,美華人這些年搞的70毫米制導火箭彈裝的是鐳射半主動導引頭,和“地獄火”之類的導彈區別大概就是尺寸小一點,這該算是導彈還是火箭彈?

    如果非要從發射裝置上來區別,從定向器發射的就是火箭彈,我們又為什麼不能把導彈發射筒看成是拆單下來的定向器?

    所以,實際上制導火箭彈和導彈的區別已經不大了,未來只會越來越小。從目前來看,我們只能勉強定義一下:所謂制導火箭彈,是指在火箭炮的火箭彈基礎上加裝簡易導引和控制裝置改進而來的彈藥;而導彈則是從一開始就奔著複雜控制和導引去的彈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拉不出便便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