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小哥哥

    基於‘‘罵’’這個簡單粗暴的事實,我們也可以簡單粗暴地認為這個家長並沒有收到良好的知識文化教育。雖然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但很多時候是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了,就會選擇言語上的攻擊去‘‘罵’’孩子。

    然而很多情況下,家長‘‘罵’’孩子的攻擊性遠遠超過了‘‘打’’。雖然孩子沒有遭受肉體上的折磨,但是精神上的羞辱和傷害是一輩子都無法被抹去的。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可能因為家長無休止地‘‘罵’’他笨就變得沉默寡言,直到這個時候,還會有很多家長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還是繼續的‘‘罵’’,惡性迴圈就這樣開始了。

    還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也會對孩子有‘‘罵’’的行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工作地點也相對來說更好,但是越是處在那樣一個高的位置上,收到的壓力和輿論就會越多。在單位受了氣,回家看到孩子做錯了一件事,就會下意識地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無辜躺槍的人。

    但也不乏的確有的孩子該‘‘罵’’,不過若是真是到了該罵的程度才去管教孩子是不是有點遲了呢?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在鑄成大錯之前,家長就耐心地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選擇罵他的方式,好好的跟他溝通交流。既能避免小過成大過,又使你免於勞神費力地‘‘罵’’他又不得安慰,何樂而不為呢?

    別再罵孩子了,好好和孩子說話,你們能成為朋友。

  • 2 # 喜馬小弟

    家長的生長環境 因為家長就是在這樣“被罵”但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成熟後會想出來父母是為了他們好,而且也有效。當他們做父母后會不自覺地的想到“還是用這種方法吧,畢竟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家長接受的教育程度 文化素質水平 如果 家長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容易受到社會和他人的影響 ,在電視和生活中看到別人嗎罵孩子 而且孩子(在他看來)明顯的變乖了 就會產生這種“既然這個有效,那我就一直用吧”的想法 。然後就會用“罵”這種教育方式發現有效果後就會越陷越深。這種方法方便快捷見效快 我想問一下還人不會罵嗎?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用“罵人就能解決的問題”,誰會用“思考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去解決問題。(罵人只是一時的見效,而思考了一般不會罵)我想家長也會圖省事的選擇“罵”最後我說一下家長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做法 家長要放下身段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多多瞭解孩子。不要在有情緒的情況下教育孩子 。如果你情緒不佳 可以離開現場 或轉移注意力。

  • 3 # 蘭因教育頻道

    家長罵孩子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思想的問題。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沒有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傳統觀念太深,從過去到現在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導致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認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有權利對你做任何事”。我認為,想從根本上去改變家長罵孩子,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思想。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是尊重孩子,用平等心去對待孩子。

    我不是不主張教育孩子,是感覺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改變。因為簡單粗暴的打罵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有可能適得其反。

    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相信很多家長在罵完孩子後都會有後悔的心理。如果家長不希望將來孩子重複我們的教育方式,那就要學會去改變。

  • 4 # 冷水灘包租公

    你好,之所以你的父母總是罵你是因為家裡的生活壓力所迫,而無從發洩導致心情不愉快而從根本上改善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需要解決實實在在的物質上的難題,這個不僅僅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事,需要自己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得到父母的認可,那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男兒當自強

  • 5 # 說天評地鹽城哥

    筆者一直是信奉說服教育和快樂教育的家長。“打罵孩子的家長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因為家長缺少了教育手段,氣急敗壞才會這樣。當然,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孩子,方法和心態很重要:

    1.說服教育很重要,不要因為孩子小就不說道理。筆者的孩子從學說話開始,就跟她講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準則和態度。曾經被孩子的媽媽和奶奶說“孩子就這麼大,說了有什麼用?”但是,筆者一直堅持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說,筆者家的孩子做人做事絕對很到位。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話一樣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很多的父母總以孩子小,做點壞事是可愛,很多時候大人還會慫恿孩子去做一些壞事。其實這些都是要不得的。孩子從小的環境影響尤其重要。三觀不正的家長何以正人?真的等孩子大了懂事了,你不要說是罵,就是打也沒用了。

    3.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筆者家孩子剛一週多一點的時候,孩子由於前期爺爺奶奶帶,養成很多壞習慣。筆者自己帶的時候,開始糾正所有的缺點。那時候孩子摔跤,在老家都是爺爺奶奶拉起來的。而在筆者這裡,直接讓她自己爬,她是不肯爬起來的。第一次,告訴她,今天拉你起來,明天爸爸不拉你,你要乖乖的自己起來。第二天,依然是不起來,無論筆者說:寶寶乖,寶寶自己爬,還是說起來給你買好吃的。她回:寶寶不乖,寶寶不是好寶寶,寶寶不爬。結果,筆者直接告訴她不爬起來爸爸就關門。後來真的關門了,她哭著爬了起來。但是出於教育的目的,還是表揚了她很乖,自己爬了起來。第三天,一摔下後,直接自己就爬起來,並說“寶寶乖,寶寶自己爬,寶寶是好寶寶。”以後再也沒有要拉過。所以方法很重要。

    4.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典範。與人為善,與人為鄰的家長,一般教出來的孩子是有禮貌的。尊老愛幼要從父母做起,孩子的所作所為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禮節是薰陶並培養出來的。

    5.一個有理念的家長應該讓孩子“先成人,後成才”。如果一個孩子連成人都不做了,那所謂的成才成事也就沒有了意義。曾記得筆者大學有一個老師,本科留校,當時給筆者的感覺還不錯。可是這個老師竟然嫌棄自己從老家過來看望她的父親,就因為父親太土,給她丟人了。

    相信如果一個家長做到以上幾點,根本無需再打罵孩子了。這不是紙上談兵,都是筆者在教育孩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筆者從來不去打罵孩子,因為那樣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留學生”的父母是些什麼人?是農民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