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麻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為父母者不一定是高官富商,文人學士,但一定要做一個善良,有愛心,負責任,勤奮踏實的人。少說多做,不必用語言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你孝敬父母公婆,孩子看見了,他將來就會有樣學樣,反之亦然。路邊的玻璃,你彎腰撿去垃圾堆,那麼你這個行為就是“善舉”,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善”的種子。或許你的工作不是高尚,但你兢兢業業去做了,你就給了孩子認真的品格,帶著認真品格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都是優秀的。父母教兒幾乎是無法說,只有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因此,惟有多做。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如果孩子將來幸福,快樂,自食其力,那麼,我們的任務就完成,就是成功的父母。

  • 2 # Carnation的小晴空

    中國有一句話叫「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這一句話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孝為百善之首;第二個意思是孝開了,百善都開,孝是德之根本,德的根本。所以孔夫子才說「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所以找到根本,德行才長的起來。

    那我們來思考一下,當一個孩子有孝心的時候,他很多行為就會起很大的變化。比方說我們《弟子規》說的「父母呼,應勿緩」,所以有孝心的孩子會不會講話對父母很衝?不可能。而當一個人對父母講話都懂得恭敬,他這個態度一內化,他以後面對長輩講話也會恭敬。

  • 3 # 留研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人父母者應該善待自已的父母公婆。子女的教育很重要,而家庭中的和諧祥和其實更童要,父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極大,子女視父母為楷模,父母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盡的。

  • 4 # 伊寧玄雪

    我是不會講多少道理,但是看身邊好多孝順不孝順的例子,很多都是有樣學樣,父母不孝順上一輩,你指望你的子女怎麼孝順你呢!

    孝順不僅僅體現在口頭上的,往往你一個孝順的舉動讓孩子明白原來我們是需要如此對待父母,對待長輩,這比你嘴上光說要有效果的多。

    一個婆婆讓自己的媳婦不要理自己的太婆婆,一直在兒媳婦面前說老太婆怎麼怎麼的,不乾淨討人嫌,她卻忘了以後她也是會有孫媳婦,她的兒媳也這樣告訴自己的媳婦,你做何感想。

    我們看到很多孝順的,基本上家庭方面肯定是有傳承的,不孝順的也都不可能一生下來就不孝順的,這就是我們的行為帶給孩子的影響。

  • 5 # 沈千染

    我想很多說言傳身教的父母搞錯了孝的關係雙方了,所謂的孝,其實不該是我們用道德或法律規範出來的,那麼,所謂的教育出來的孝就沒什麼意義了,孝應該是愛,是孩子對父母發自內心的愛,而不是用一本準則規定出來的,或是法律規定的一年要看父母幾天給多少錢洗幾次腳之類的。說父母孝順長輩會讓孩子學習有一定道理,但錯誤在物件。因為肯定是祖輩慈,父輩才孝,簡而言之,是祖輩讓父輩感覺到他們的愛,所以父輩也是愛他們的父母的。但這和父輩和孩子的關係沒有必然聯絡,因為如果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那即使父母再顯示出對家裡長輩的孝,孩子也不可能發自內心的愛父母,這裡所謂的孝,即愛的雙方感受者是孩子和父母,所以,父母只需要讓孩子感覺到他們能認同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行為,也願意接受孩子所有本來的樣子就好。至於父輩和祖輩的關係,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這是另一個情感雙方關係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用24孝中最讓人吐槽的一例來說,郭巨埋兒,這郭巨被稱為大孝子了,為了孝順母親可以埋掉親生兒子,那他的兒子在父親這種言傳身教下就會孝順郭巨嗎?我想未必吧!有家庭中因為孝所以犧牲孩子利益,妻子利益的,孩子會因為父親的孝就學會孝嗎?不會,所以,真正的孝是愛,愛是從內心發出的,絕不是能用教出的,也不是能用本弟子規或孝經就能規範的,能規範的只能是行為,而絕不是人心!

  • 6 # 諾善說育兒

    我覺得這位家長非常有心,能夠關注到這一點,說明是非常關注孩子的品行的。

    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身教不如言教”,說的是家長即便把道理講給孩子聽千百遍,但是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也不如耳濡目染的教育來得重要。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家長有隨地吐痰的習慣,不管什麼時候只要覺得喉嚨口癢的話,下一秒就會有痰從嘴裡飛出,直接飛到了地面上。如果在這樣的家長身邊長大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的這種行為;如果你再對他說“不能隨地吐痰”的話,也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可以隨地吐痰的;單純依靠講道理的方式,是糾正不了他的這種行為模式的。

    同樣的道理,當然也適用在“孝順父母”上;只要家長以身作則孝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對孩子根本就沒有必要進行專門的孝順父母的教育的。

    如果和祖輩住在一起的話,那麼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對待老人的言行,比如出門之前主動和老人告別,回家了主動和老人打招呼,不用高聲和老人說話等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

    如果和祖輩不住在一起的話,父母可以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多帶孩子去看看老人;既增進祖孫間的感情,同時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孝順教育。當然,遇到節日的時候,比如重陽節、春節等,更不要忘記給老人一份禮物;不論金額大小,也是一種關心老人尊重老人的具體體現。孩子會把父母的這些行為看在眼裡,同時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的助聽器適合老年人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