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葉輕舟85

    日本為何獨鍾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呢?其中要先了解張繼、寒山、拾得等的一些民間故事及傳說。

    《楓橋夜泊》作者唐.張繼

    一、張繼:湖北北襄陽人,公元753年中進士,後為洪州鹽鐵判官。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的由來。唐代,在一個寒霜的深秋之夜,一位尋常詩人張繼和一座荒郊寺廟有不解之緣。這位前途渺茫的詩人,無奈而千里泛舟來到寒山寺,在暗夜中獨自徘徊。此時蘇州異常寧謐而包容;寒山寺鐘聲劃破長夜。張繼倍感孤寂與清愁。於是,他將無限感概用這首《楓橋夜泊》的詩來表達出來。後來,寒山寺因此而家喻戶曉著稱。詩人的旅愁也為世人所熟知。

    二、寒山,乃一介書生,考中秀才後,又屢次參考舉人無望,他心灰意冷,選擇逃避現實生活,開始漫無目的到全國遊蕩。一日,來到天南山,一個“寒巖”的地方,他認為這地方在召喚,就在寺裡削髮為僧人,從此更名為”寒山”成了詩僧。最終他客死蘇州楓橋寺,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師改名為“寒山寺”。他雲遊名山大川,寫下了一篇篇著名詩句,好友閭丘胤將他生前詩作整理成《寒山詩集》,把寒山放蕩不羈和超凡豁達境界演繹出寒山文化,而寒山詩被傳入日本、美國等國家,並譯成英、法文字發行傳播,一時風靡歐美,並引為聖經寶典。

    三、拾得由來:唐代豐幹禪師在松林中漫步,在林中拾得一幼兒,無人知曉,只好將這男孩帶回寺中,故取名為“拾得”。後來拾得長大了,與寒山成為好友,故後世流傳有佛學中的經典對話《寒山問拾得》。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後來,拾得飄洋過海來到日本薩提的地方,開始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四、寒山寺始建於梁朝,天監年間。歷經千餘年,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後因紀念寒山詩僧而改為“寒山寺”。

    故此,日本人十分仰慕中國唐文化,日本曾把唐盛時期奉為“世界第一帝國”!

    為什麼日本會獨鍾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呢?

    1、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唐時日本派遣使者來華學習當時的先進封建社會制度,把盛行的唐詩帶回去,因為唐詩是唐時文藝興盛的代表。

    2、日本人對唐詩理解不如華人,所以偏愛那些意境深遠卻詩句又淺白的唐詩,故唐詩《楓橋夜泊》在日本很有名氣,婦孺皆知。

    3、寒山這位縹緲的僧人在日本被視為神明。把寒山稱為“和聖”,把拾得稱為“合聖”,意為歡天喜地,人間團圓。由於在民間有巨大影響,兩僧人有超凡脫俗,蹤跡怪異的表現,故日本人把這兩位僧人譽為“和合二仙”,象徵愛情和婚姻圓滿,類似中國的“月老”和西方的”丘位元”。

    4、日本在東京也建造了一個寒山寺,不僅刻有《楓橋夜泊》的詩碑,還在附近仿架了“楓橋”一座。在大阪和靜岡建起了“寒山拾得寺”。

    5、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到蘇州,他曾說:“蘇州和蘇州的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6、在除夕之夜,每年都有成千日本人來到蘇州寒山寺,去敲寒山鍾108次,他們認為這種祈福可除去煩惱,帶來快樂!寒山之魅力傳到東瀛後,很多遊客依然想到蘇州寒山寺去瞻仰曾經是大唐風采的寒山風骨。

    7、唐代張繼詩中的寒山鍾,已在明代被盜走到日本,後來山田潤子又改為山田寒山僧人,募捐集資鑄造了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回蘇州寒山寺。

    8、張繼《楓橋夜泊》以簡短語句,訴說羈旅之情和無限愁思之心情,這種深切的情感也使日本人為之動容。為此日本將《楓橋夜泊》編入教科書,彰顯日本對中國文化的仰慕與重現,以傳後人。

    綜上所述,日本對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的鐘愛,淵源流長,可見中國文化(含佛之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紮根於日本先人心中,其影響在日本之深厚久遠,他們無限崇拜中國文化,故獨鍾張繼《楓橋夜泊》是由理由的,因為它與張繼、寒山、拾得、寒山寺等習習有關。這種文化信仰它可超越國界和時間!這也是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象徵。

    楓橋夜泊圖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

  • 2 # 愛上讀書寫作

    唐朝著名詩人張繼唯一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楓橋夜泊》,不僅在中國詩歌中成為“千古絕唱”,而且在日本深受青睞,被編入教科書,包括小孩子在內,人人都能背誦,其熟悉程度,不亞於我們背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楓橋夜泊(唐朝.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為何獨得日本鍾愛?被編入日本教科書,有何魅力?有人認為是因為此詩的美妙,有人認為是因為詩僧“寒山”是日本人。其實這首詩在日本這麼火,確實是有著許多深意的。

    01、首先源於日本對唐朝的崇拜和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鼎盛的時期,受到世界各國的頂禮膜拜,就像唐朝詩人王維描寫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一樣。

    日本是一個喜歡尊崇強者,以強者為師的民族。唐朝井然有序的政治制度、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安居樂業的百姓生活,在他們眼中,都堪稱完美,所以日本非常崇拜唐朝,尊稱唐朝為“唐世界帝國”。並於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00多年間,日本政府向唐朝派出遺唐使共達19次之多,廣泛學習中國的政治和文化。

    日本對中國的崇拜和對中國文化的痴迷程度驚人,他們決心徹底學習中國,在日本進行長達300多年全面唐化的“大化革新”,將日本變成唐朝的翻版。

    從此唐朝文化對日本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日本的禪宗、茶道、書道、藝伎、和服、文字、詩歌、圍棋、寺廟等文化,都是以唐朝為模板。唐詩是唐朝文學的代表和巔峰,包括張繼《楓橋夜泊》在內的唐詩,對日本的影響可謂不言而喻。

    02、其次源於日本對僧人“寒山”和拾得的推崇

    據說,狂放不羈的詩僧寒山是日本人,他在日本科考屢試不中,並四處流浪,輾轉來到中國,最後在蘇州的寒山寺寫詩定居,與令一個高僧拾得堪稱“和合二仙”。其實寒山寺原來叫“妙利普明塔院”,只是因為寒山和拾倡導的“和合”禪宗思想深得民心,才改為寒山寺。

    寒山和拾得的“和合”禪宗思想,深得稱為“大和民族”的日本推崇,特別是寒山和拾得的對聯中的隱忍思想,對他們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他們認為二僧是文殊、普賢菩薩轉世,對他們推崇備至,他們居住的寒山寺也被作為這種文化和思想的代稱,被風靡崇拜。

    1929年,日本人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叫“寒山寺”寺廟,在寺廟裡的石碑上刻上張繼的《楓橋夜泊》,可見他們對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的認可和膜拜。

    03、還源於《楓橋夜泊》觸動日本遣唐使的歷史羈旅情懷

    張繼寫《楓橋夜泊》的時間,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

    在這首詩中,張繼不僅細膩地描述了自己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情景交融地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悽美景象,而且將自己的羈旅思鄉的憂愁惟妙惟肖地表達了出來,不著痕跡地表達了“愁”的滋味,真是絕妙至極。

    多年以前,日本不惜一切代價,遠涉重洋派遣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對日本來說意義重大。被派遣來唐朝的使者們,歷盡艱辛,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離開家鄉遠渡到中國學習,任重道遠,他們的羈旅情懷比張繼還重,離情別緒比張繼還強,張繼的《楓橋夜泊》,剛好可以寄託他們的心情和銘記那段光榮的歷史。

  • 3 # 使用者愛在他鄉的季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張繼所寫,雖為唐朝詩人,唐詩三百首可能就這一首張繼的詩,但是,這首詩卻美綸美幻,流傳甚廣。

    當年由陳小奇作詞、作曲的《濤聲依舊》紅遍大江南北,也奠定了毛寧在中國內地歌手的重要地位,直至最後兩人分道揚鑣,最後陳小奇說:“這首歌誰唱誰火”!

    《濤聲依舊》是根據哪首唐詩創作而成?曾作過語文試題。有人預測《濤聲依舊》這首歌有可能成為百年經典!

    早在清朝,就有學者俞樾稱“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其詩者”!說的就是日本三歲小孩都會背誦此詩,在古代,日本和唐朝來往最為頻繁,唐朝鑑真大師東渡日本五次失敗,第六次才踏上了日本的土地。這個故事曾被日本拍成電影《天平之甍》!!

    自從《夜泊楓橋》誕生一千多年以來,日本經歷數次戰火更迭,但是這首詩在日本代代口口相傳,代代深入,直到今天,日本中小學的教課書裡《夜泊楓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夜泊楓橋》這首詩的魅力和影響是多麼的大!意義何其的深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抽油煙機是隱蔽在櫥櫃裡好,還是外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