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留英雄名
-
2 # 歷史來揭示
中國戰國時縱橫家。縱橫家興於戰國後期。當時稱縱橫之說為長短說,長說、短說和一縱一橫含義相同,都是說縱橫之士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觀點去說服對方的一種方法。到戰國晚期,因秦強六國弱已成為定局,故凡聯合關東各國抗秦者即為合縱,而秦設法破壞合縱就是連橫。有關蘇秦的事蹟見於《戰國策》和《史記》等書。《史記》說他是東周洛陽人。
曾到齊國受業於鬼谷先生,後出遊數歲,一無所獲而歸,遭到家人的譏笑。於是他發憤用功。他先去遊說周顯王、秦惠王和趙肅侯,但都未成功。接著又到燕國去見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縱主張,並資助他去遊說。六國經過他的勸說而聯合起來,蘇秦成為縱約長。他因得罪燕易王而亡齊 ,齊大夫嫉恨蘇秦而使人刺之。司馬遷在寫《蘇秦傳》時,發現不少有關蘇秦的記載不可信,有張冠李戴之誤。
但他在處理蘇秦的事蹟時,特別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錯誤。經過不少學者的考訂,明確了蘇秦應在燕昭王、齊閔王之世活躍於六國間,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係,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閔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
於是燕昭王派樂毅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蘇子》31篇,當是蘇秦作品或後人所記有關他的事蹟的彙集 。漢以後該書已亡佚。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縱橫家書》,其中有11篇蘇秦上燕王或趙王書,不見於《戰國策》、《 史記 》等傳世的古籍 , 另有兩篇其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這13篇是現在瞭解蘇秦事蹟的重要新材料。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合縱(即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付強大起來的秦國)。洛陽人,字季子,相傳為鬼谷子的徒弟。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有說法認為他和張儀兩人彼此呼應,共同達到個人的目的。
回覆列表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上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與壞人,只有勝者和敗者。
世人都拿蘇秦張儀來做比較,說張儀才智無雙,巧言善變,品德高尚,這典型是被電視劇給洗腦了,其實張儀這個並不是什麼賢臣,而是智臣,他的私德和陳軫比起來差遠了,他還中傷汙衊過陳軫。
我們覺得蘇秦不是好人主要是因為我們是從看失敗者的眼光來看他的人生,這樣看,那他的做的事情都挺不光彩的,因為他也不是什麼賢臣,品德也不高尚。
勝利者做什麼事都是對的,做壞事叫不拘小節,例如張儀戲楚,這種事從道德和信譽的角度看那就是不堪入目的下作之舉,令人鄙夷,但關鍵秦國贏了,他就是功臣了,張儀的卑鄙改叫“聰明多智”,楚王的忠厚改叫“愚蠢不堪”。
張儀戲楚可以被視為正義之舉,那蘇秦間齊為什麼就不能叫偉大之舉呢?都是一樣的,為了自己忠心的國家付出,但身份不同,所以就變味了。
看歷史最好不要糾結好壞,很容易失去公正的判斷力,蘇秦張儀都是亂世能臣,不是聖賢,不要把做大事的人放在道德的天枰上,從古至今,品德高尚的人有幾個為國辦過大事?就算辦了又有幾個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