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我給出明確的回答: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戰的民族,不僅善戰,更英勇,更正義!

    1、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就是善戰不等於好戰。《孫子兵法》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國雖安,忘戰必危”,我中華民族歷來不好戰,但也不畏戰。明朝的建立最能說明中華民族是善戰之族,能把橫行世界的蒙古鐵騎趕出中原,驅回大漠,那是靠戰爭打不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

    2、秦漢擊匈奴,隋唐戰突厥都是中華民族善戰的例項。匈奴從戰國後期開始強大起來,勢力東西縱橫萬里,控弦之士數十萬。戰國時期趙國與匈奴有過一場大戰,擴地千里,設定了雲中郡。秦國統一後蒙恬曾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士不敢彎報怨,民不敢南下牧馬。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則持續百年以上,衛青、霍去病帶領漢軍把匈奴打弱了,後來又把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內附,北匈奴則西遁。唐時對突厥的戰爭也是取得了勝利,李世民甚至成了天可汗。

    3、近代中國則是爆發了強悍的戰鬥力。在中日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組織近八百萬軍隊,以血肉之軀與日寇熬戰,付出3500萬軍民的傷亡,死死的咬住日軍戰鬥,最終把日本侵略者打敗。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以一弱國之力與列強16國大戰,最終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敗。而越南戰爭,中國則是以疲弱新軍,把號稱世界第三的百戰老兵越南打投降。對印自衛反擊戰則直接把印度打得四十年不敢對中國動手。

    4、中華民族不好戰,但不畏戰,以正義之師捍衛國家主權。歷史上名將輩出,孫武、吳起、白起、王剪、蒙恬、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共和國的十大元帥、共和國的十大將軍。這些軍事家、名將都是中華民族的戰神!

  • 2 # 幸福民民1

    中華民族絕對是一個善戰民族,但同時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好惹事的民族,不像美國到處在世界惹事打仗,但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從不向強敵屈服和低頭的民族,中華民族曾兩次被外族統治,原因不是被外族打敗而是被自己的腐敗政治所及擊敗,但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止抗爭,蒙古統治我們不到百年就被打跑,滿清雖然統治長一點,是因為滿族吸取蒙古教訓對漢族採取懷柔態度,但隨後滿族被漢族同化。中華民族是善戰民族,但不是好戰民族,但其他國家不要以為中華民族軟弱可欺,毛主席教導我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3 # 玄谷真人

    呵呵,德華人比較強,但是,不善戰,否則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失敗了?從傳統上說德華人也談不上善戰,因為德國祖先在匈奴人縱橫歐洲時也只是向羅馬逃竄,而蒙古人西征時歐洲人包括德華人也沒什麼良好表現,加上兩次在世界大戰中失敗,哎呀,德意志很慘!說明德華人缺乏真正的戰略思維,戰術也不怎麼靈活。

    俄羅斯人比較猛,但也不善戰。蒙古人徵西佔領東歐一帶,並建立金帳汗國時,俄羅斯人除了在屈服中過日子,有什麼善戰的表現嗎?拿破崙、希特勒從西向東打俄蘇,俄羅斯、蘇聯也就是利用寒冷和堅守。衛國戰爭死了兩千萬人,做為一個強國,死太多了,代價太大。斯大林意志如鋼,但善戰談不上。

    而且,這些國家,包括西方自希臘半島城邦到古羅馬,連個象樣的兵法都沒有。他們智慧的戰爭記錄太少。近現代西方有比較豐富體系化軍事著作了,但戰爭樣式主要建立在對武器的發展上,如有關制空權和機械化戰爭的論述。他們早期都沒有中國古代那種兵權謀、兵形勢的著作,兵陰陽就更談不上了。後來,也算有了類似兵形勢、兵權謀著作,如戰爭論、戰略論,但是對力量的強調仍然顯示西方人的軍事理論的侷限。而兵陰陽他們怕永遠也不懂。

    世界上沒有比華人更善戰的民族群體。我們的用兵思想可以上溯到黃帝時代,據傳已經有兵陰陽如奇門遁甲,兵技巧如指南車等。到了周朝初期已經有兵家鼻祖姜太公了。就算再晚一些,到春秋時代已經形成系統的兵學思想,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尉繚子等。以後,戰爭實踐不斷,到唐宋明又有新軍事著作出現,如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虎鈐經,紀效新書等。但是,這些兵書所處時代中國科技還是比較強的,兵技巧自然也比一般民族強。

    華人最表現戰爭智慧的時代,顯示華人善戰能力超越其他民族的表現,在現代戰爭史上就是紅色政權軍事理論和實踐,以經濟、科技、兵器都落後西方、東洋的情況下,打出了游擊戰、運動戰等人民戰爭樣式,在所有落後民族中有了最優秀的戰爭表現、軍事智慧,並形成《論持久戰》等軍事著作。沒有另外一個民族有這樣的戰爭智慧了!

  • 4 # 阿慶還是阿慶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產生的。它的文化特點首先是本土產生的道家,主要是中庸的道學理念。其次是儒家文化,講究的是禮法。再後來又融合了外來的佛家文化,佛家講究的是今生受苦,事事忍耐,修行法門——禪,就非常具有中國特色。

    這種融合的核心文化思想造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偏向於和平的民族,他們勤奮勞動,積攢自己的生活,他們忍耐生活中的各種怒氣怨言,修行自身,他們與人為善,輕易不啟動戰端。

    然而這並不是說這個民族是一個不善戰的民族。

    單純從善戰來說,也就是擅長作戰,善戰者先能立於不敗之地,在中國一向強調不謀勝,先某敗。所以善戰不一定就是能進攻,更多的是能防守。

    戰爭在中國古代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可謂在很早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學科體系。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軍事學家,從鬼谷子到孫武,從孫臏到韓信,歷朝歷代總是有幾個深究兵法戰略的人物。

    中華民族還有一個特點,當其衰弱的時候,極力忍耐,努力防守,並積攢實力。當其強盛的時候,則儘量將有威脅的勢力實施打擊,對於比較和善的國家則建立邦交,和平共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心臟彩超有必要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