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琴埃

    首先,劉禪基本什麼都聽諸葛亮的,很少會產生指令衝突的。

    其次是,就算劉禪和諸葛亮發生指令衝突了,諸葛亮也會第一時間,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劉禪,最後會統一意見的。

    要是實在解決不了這個衝突的話,這要看是大事還是小事,小事的話,諸葛亮肯定會聽劉禪的,畢竟劉禪也算是小主人了。但是要是大事的話,要是化解不了這種衝突的話,肯定是會履行諸葛亮的,因為他要以完成自己和劉備共同理想去奮鬥的,其次是蜀國很多將領和官員都是信服諸葛亮,要超過劉禪的

  • 2 # 梨叔說史

    蜀國政令統一,鹹絕於亮。如果劉禪和諸葛亮在指令上不會有衝突。

    一、蜀國前期屬於諸葛亮時代,政務、軍事的指令,都出自於丞相府初備以諸葛亮為太子太傅,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亦以禪未閒於政,遂總內外。

    劉禪在諸葛亮時代,基本上沒有什麼話語權。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祭祀、禮儀之類的俗務。當然,劉禪要想幹點什麼事,在發號施令之前,也會派人諮詢一下諸葛亮的意見。

    劉禪巴不得自己什麼事也不幹,事情無論大小都讓諸葛亮給他幹了。但是,這根本不是他的內心想法。劉禪也想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有心無力。當時的朝政都由諸葛亮把持,他相當於曹操一樣,出入朝堂都帶甲士。劉禪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諸葛亮一不開心,就把他的帝王之位拿下來。

    像五次北伐這樣大的事,諸葛亮只是做個樣子,向劉禪稟告一下,這就有了《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諸葛亮在北伐期間,蜀漢的事務,也不是劉禪說了算。一應事務,都由丞相府內的長史處理,也就是諸葛亮培養的接班人蔣琬等人。

    二、諸葛亮死後,劉禪才收回了權力,當上了真正的帝王

    劉禪是小媳婦熬成了婆,等到諸葛亮死後,他終於擁有了權力。把丞相的軍權與政權,一分為二,給蔣琬軍權,費禕政務權,使他們互相牽制。最終的決定權,在劉禪手中。

    而且劉禪在這個時候,才開始發洩對諸葛亮的不滿。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

    諸葛亮剛死的時候,蜀國的臣民感恩諸葛亮對蜀漢的付出,想給他立廟。但是,劉禪都以不符合朝廷的禮秩為藉口拒絕了。

    但是,老百姓們可不管這,就在民間私自建立廟宇。劉禪這個時候,擔心有損於自己在民間失去聲望,不得不默許。

    劉禪對諸葛亮來說,雖然忌恨,還是比較不錯的,至少他沒有在諸葛亮死後,追究他的責任,甚至於開棺鞭屍。

  • 3 # 鼎玉軒轅

    很高興您的問題,如果劉禪和諸葛亮的指令出現衝突時,會執行誰的,我認為,會執行劉禪的指令,畢竟他是皇帝,他的話就是聖旨,金口玉言,處於情面和維護劉禪的指令,這是毋庸置疑的,像第三次北伐時,司馬懿使用反間計,劉禪讓諸葛亮回朝,諸葛亮也是不得不回去的,雖然更多的是諸葛亮自己也要回去,但是在那時候,皇帝的聖旨還是很有威懾力的,不過劉禪把所有的政事都交給諸葛亮,還有劉備的遺囑,所以他倆之間會很少出現衝突的情況,即使出現這種情況,諸葛亮會與劉禪勸誡,保證政令統一的。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 4 # 國內ERP專題

    一定是履行劉禪的命令

    在國家大事上,諸葛亮在世時基本上劉禪也不過問。而諸葛亮也儘量謙卑,諸葛亮並沒有專權擅勢、一手遮天。 一份《出師表》寫盡兩朝老臣的拳拳之心。

    另一方面,諸葛亮“集眾思廣忠益”,認為採納了正確的不同意見,就像丟掉破鞋而得到珍珠美玉一樣,則自己可以少犯錯誤。在嚴以律己方面,他堪稱標杆。

    街亭之敗後,諸葛亮上疏“自貶三等”。而在當時的蜀國,任何人都沒有資本撼動其權威。

    所以諸葛亮在任何場合下,即使是自己的主張和想法,也會經過劉禪的同意才會去執行,儘管有人戲稱:“所有政策皆出於相府”,但是諸葛亮還是非常恪守君臣之道。

    而劉禪深知在治國、行軍打仗這方面不如諸葛亮,自然也樂意做一個甩手掌櫃,什麼事都聽諸葛亮的。這一點,劉禪表現得非常的明智,不像某些君主,不懂裝懂與大臣形成衝突。

    看一案例

    在司馬懿不敵諸葛亮的情況下, 指使苟安回成都散佈謠言,使反間計,說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將篡國。宦官聞知大驚,即入內奏帝,細言前事。後主驚訝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詔還成都,削其兵權,免生叛逆。”後主下詔,宣孔明班師回朝。

    諸葛亮不也得乖乖地班師回成都。

    所以,兩人儘量都很會做人,儘量不發生衝突,如有衝突,先是相互說服,如無法說服,諸葛亮一般會讓步的,畢竟這是老劉家的江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羊本田摩托車150哪款價效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