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夜龍泉壁上鳴
-
2 # 齊東威
第一、是他根深蒂固 的忠君思想使然,他深受晚清理學大師唐鑑的影響,起兵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保衛明教;保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保衛清政府。其個人追求是做一箇中興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曾國藩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浸染。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後,“日以讀書為業”。勤於求教,不恥下問,博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由於他博覽群書 ,涉獵文獻,所以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獨特觀點:若要統治者“內賢外王”,就要自如地運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學,曾提出治理天下的辦法,涉及吏治於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等。儘管其手下部將王闓運、曾國荃等屢次勸進,都被他嚴辭拒絕。
第二、是稱帝條件不具備。南有曾國藩,北有僧格林沁 ,這兩人被清王朝倚為肱股之臣。當時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最受器重,擁有一支以強大的騎兵為主的龐大隊伍,不同於八旗兵,戰鬥力極強,而且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虎視東南,也使曾國藩不敢輕舉妄動。另外,湘軍號稱30萬,曾國藩能調動的僅有10餘萬,其中李鴻章雖由曾國藩一手扶植,但到了關鍵時刻,不一定會像曾國荃、彭玉麟、鮑超那樣對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邊。即使曾國藩黃袍加身,恐怕也會演趙匡胤和趙光義 的故事。其弟曾國荃倔強狠毒,野心勃勃,勝過趙光義多倍。他能帶頭勸進,把黃袍加在曾國藩身上,也會隨時奪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不定落罵名的是曾國藩,得實惠的是曾國荃。
第三、曾國藩起兵是以保衛明教和忠君保國相號召,一旦稱帝,實屬不忠不義,大逆不道,人心必失。就湘軍內部來說,左宗棠名下者為楚軍,李鴻章名下者為淮軍,湘、楚、淮雖有關聯,但湘軍實已分裂。以英國為首的國際在華勢力已決定扶持清政府。這些因素,曾國藩不會考慮不到。因此,儘管曾國荃等一再勸其取清王朝而代之,曾國藩仍打定主意不為所動。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型知識分子。他認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 ,愈急愈好”。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
這些是他成為清朝中興名臣的思想基礎。曾國藩從外表而言,也是典型的知識分子:“貌之過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
曾國藩沒有稱帝野心,只做中興之臣,客觀上對維護國家統一、抵禦外強侵略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現在的南京)被攻陷後,還有餘部三十萬人活動於各地,北方的東西捻軍方興未艾。國內動亂頻仍,外國列強環伺中華,虎視眈眈 ,內憂外患之中,如果曾國藩乘機稱帝,戰亂又起,中國統一的前途和命運又會經歷更多磨難,人民更會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曾國藩也算是人民大眾的有功之臣。
試想當年曾國藩如聽從勸進,打起驅除滿清,興復漢家天下的義旗,歷史將會怎樣改寫。但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現代人去假設,曾國藩最終也只能做一個對得起清朝的忠臣,讓現代人去罵他為阻擋歷史前進的千古罪人 。太平天國事起後,曾國藩編練的湘軍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壯大,成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軍隊,曾國藩也就成為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人物。於是各種各樣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國藩
身上,不少人視其為即將誕生的新主。以曾國藩當時的權利,地位和號召力,加上慫恿他當皇帝的部將和政客又大有人在 ,因此,他完全有條件黃袍加身。然而曾國藩卻不敢有此念頭,更不敢答應下屬的勸進,還是硬下心腸,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
回覆列表
曾國藩是一個典型的儒生、謙謙君子,但遇到自己認為的正確功業,會不屈不撓的堅持到最後!是一個屢敗屢戰的活生生的例子!他的成功,全靠信念堅持,沒有什麼奇謀妙策!打南京,就是硬圍兩年!
近幾年網上流傳什麼左宗棠勸曾當皇帝的傳言!純屬無機之談!若論功名,左是舉人,不及曾的同進士出身!但要論能力,左甩曾不是一條街的距離了!左平生最看不起的清廷大員,便是曾!怎麼可能還會去勸一個看不上的人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