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彬25

    用現代詞來說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沒文化真可怕!無論劉備還是劉禪都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啟用諸葛亮只是為了珍惜賢才的好名聲,並沒有真正實際完全信任過諸葛亮!

    二、既有神一樣的對手,又有豬一樣的隊友,北面的曹操、東面的孫權及他們手下的一大群隊友,而劉備手下龐統諸葛亮爭寵,關羽剛愎自用,張飛脾氣暴躁、魏延、姜維等都很個性,多多少少影響了蜀漢的全面戰爭能力。

    三、不作死,就不會死。劉備作死了自己,龐統作死了自己,關羽作死了自己,張飛作死了自己,就TM全死光了。

    四、三個集團智庫能力,劉孫聯手與曹操均衡,誰也不能拿誰怎麼樣,劉邦能統一就因為有能力的都站他隊伍裡了!

  • 2 # 我是誰60452231

    我認為:1.劉備的能力不足。劉備是梟雄但是起點低而且能力不夠。2.戰略規劃不對。就憑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無法統一的。1)隆中對要消滅的首先是漢室後裔。你把漢的後裔消滅了,還提什麼光復漢室?2)荊州益州相隔那麼遠,管理得過來?能夠互相呼應?3)劉備能夠招攬一些人才,可是和諸葛亮配,那諸葛亮哪裡是省油的燈?文武能幹的都和諸葛亮不對付,怎麼能夠讓一個團隊發揚光大?3.團隊不團結。如果諸葛亮能夠稍微低調一點點,就可以和文武融洽相處,就沒有那麼多的問題了。尤其是老闆已經決定了的事,你一辦事人員就該全心全意的幫助。伐吳如果沒有迴旋的餘地,諸葛亮就不該和趙雲等唱反調,鬧不團結。4.憑諸葛亮的才能,根本就連益州都管不好,還妄想什麼統一?

  • 3 # 雁楠吃瓜客

    蜀漢當然不想只是割據西南,相反蜀漢的目標很會明確就是恢復漢室江山。但最終卻無法 統一中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來說就是蜀國在三國裡面國力是最貧弱的。無論是兵力、財力、人力,都處於下風,而它要面對的卻是綜合實力遠高於它的曹魏。可以說國力是蜀漢統一中原的最大短板。其次是人才凋零,白帝城託孤之後蜀國的名將大幅減少,諸葛亮之後,文臣謀士也日漸稀少。到了最後只能以廖化為先鋒,可以說整個蜀國到後期都是無人可用。第三是蜀漢皇帝昏庸,阿斗別說治國能力如何,首先智商上就存在問題。諸葛亮之後,他就失去了倚仗,後來聽信了宦官的讒言,導致朝綱混亂,對蜀漢的北伐嚴重拖了後腿。第四是和東吳的關係惡化,本來蜀漢一家無法消滅曹魏,但是聯合東吳的話,還是很有勝算的,結果劉備東征直接讓兩家結成了樑子,在三國後期甚至吳魏關係還不錯。第五是曹魏被司馬氏控制之後,人才輩出將星雲集。加上司馬氏在治國理政、軍事鬥爭方面的能力都高於蜀漢的統治集團,進一步讓蜀漢統一中原的夢想變成黃粱一夢。

  • 4 # 是我非我

    統一天下要具備三個條件,壯大自己,合適時機,對手犯錯。

    首先蜀漢不壯大,整體實力不如曹魏

    也沒有機會,曹魏穩健,一看孫劉聯盟以守為主,基本上不主動挑起戰爭。政治上也把握的好,曹操只做也只是魏王,不稱帝,還是漢臣身份,天子還在曹操那,很正統。後來孫權稱帝,曹丕稱帝,劉備不也稱帝了,半斤八兩也代表不了正義。

    曹魏君主賢明,人才濟濟,基本沒反什麼錯誤,後來內部分歧搞爭鬥,可是諸葛亮死了,劉璋後期自己的內部也是亂七八糟的。

    強魏幹不掉,為什麼不打江東的念頭,呵呵,因為魏強,蜀漢一直是倆隻手打曹魏一隻手,人家那隻手還一邊在和東吳那擋著了,就這也沒打過,如果還打東吳,曹魏倆隻手空了,還不把倆家全摟了。

  • 5 # 背後一刀_

    關鍵是沒有戰略支點,蜀漢要想統一天下,前提是要拿下隴右和關中,成強秦之勢,進可攻退可守。荊州雖然富饒,但要想爭取東吳這個盟友,荊州必須要捨棄,用荊州換取東吳這個盟友,分散東吳有限兵力,然後讓東吳牽制魏,這樣騰出手來,拿下隴右、關中三輔地區,再出兵河套、河東,和東吳同時發兵,蜀漢攻河北、河南,東吳攻山東、淮北,滅亡曹魏之日就是吳蜀兩國聯盟結束之時

  • 6 # 清茶話歷史

    長話短說

    自古成大業,得天下就要天時地利人和。

    反觀蜀漢佔了哪一條?

    一天時,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魏蜀吳三分天下,這是很難破的局。兩雄爭霸屬於比較好的天時,三雄難。

    二 地利,當時三國鼎立,曹操佔據人口最多經濟最繁華的北方。孫權佔據最富庶的江南。蜀漢在偏遠山區(天府之國有點誇張,當時的確比北方落後很多)!

    三 人和,劉皇叔劉皇叔,所謂人和也就是後倆字,但是天下人真正認可的並不是很多。也就是在蜀漢的地域有點作用。在魏吳兩地是很難獲得認可的。民眾基礎沒有。

    三者皆不佔優,得天下,大一統,可能嗎?難或者直接就是不可能。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就印證了這一點!

  • 7 # 石頭說歷史

    一、這個需要先說明一個問題:蜀漢如何才能真正統一中原。

    關於這個問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已經提出了設想和說明,需要同時滿足4個條件:

    1、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2、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3、天下有變

    4、蜀漢和東吳的聯盟

    簡單的說,就是蜀漢政權從荊州和關中同時出兵,對盤踞在中原的曹魏形成鉗形攻勢。當然,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鉗形攻勢的成功率還需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吳蜀聯盟,二是“天下有變。”。

    吳蜀聯盟是爭取朋友,免除後顧之憂。天下有變,就是等待曹魏內部出現內亂等問題。

    當然,諸葛亮《隆中對》中的這種設想是最理想化的,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太過於困難,基本不可能。或許在諸葛亮心中還堅信能夠統一中原,恢復漢室。其實這也只是個政治口號罷了。

    二、蜀漢為何不可能真正統一中原?

    1、客觀現實是蜀漢創立之初,就已經失去了荊州,也就是大巴山以東的戰略基地。諸葛亮稱之為“用武之國”。如果荊州掌握在蜀漢手中,那麼蜀漢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曹魏政權的腹地,所以當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時,會產生“威震華夏”的影響。失去了荊州,蜀漢就失去了能夠直接威脅曹魏乃至東吳的用武之地,而單一擁有益州的蜀漢,就只能偏霸一方

    2、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戰略。蜀漢出關中北伐曹魏的西北地區,這對於曹魏來說只是“戰略騷擾”,因為西北地區並不是曹魏政權的核心腹地,不能夠起到致命的威脅作用。而蜀漢北伐則是“勞師遠征”,漫長的後勤補給線不止一次拖累了北伐效果,所以曹魏只需堅守,就可以相對輕鬆的化解蜀漢的騷擾。

    3、戰爭歸根結底看的是實力。為何從地圖上看蜀漢地盤看似很大,但行政區劃上只有一個州?而中原地區比益州小的區域內會擁有好幾個州?這是由開發程度、人口數量決定的。在生產水平相差不大的古代,蜀漢想以一州之力併吞曹魏9個半州,異常困難。

    4、蜀漢的北伐將蜀漢綁在了軍事化的軌道上。小國、弱國想翻盤,不搞軍事化是不行的。秦朝能統一六國,靠的就是軍事化,將整個國家執行成一個戰爭機器。蜀漢也搞,但搞的不延續,不徹底,最終反噬了自己。

    諸葛亮主政時因為嚴於律己,“依法治蜀”,所以才能上行下效,最大限度的團結蜀漢各種政治力量。諸葛亮死後,蜀漢的政治水平一落千丈。劉禪庸劣,姜維受制於費禕,又受制於黃皓,堂堂大將軍嚇的只能在西北邊陲的沓中種麥子。聽聞曹魏三路來攻,劉禪卻聽信巫師的占卜,無話可說。用吳國使臣薛珝的話來說“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

    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治失和,而姜維又執意北伐,繼續壓榨蜀漢人民,最終拖垮了國家。

    5、軍事化下的蜀漢民眾壓力有多大?蜀漢滅亡時,有戶二十八萬、民數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94萬人養著十萬部隊和4萬官吏,都快吐血了。吳國使臣薛珝這樣描述蜀漢的老百姓“經其野民皆菜色”。

    6、曹魏一直沒有犯致命錯誤。曹魏動盪的時候是司馬氏奪權引發“淮南三叛”之時,其地域在曹魏和東吳交界的地方,而且曹魏都很快平息了動亂。近在咫尺的東吳也曾參與叛亂,但無功而返。所以毗鄰叛亂地區的東吳都沒能撼動曹魏,更別說遠在西北隔靴搔癢的蜀漢了。

    所以,蜀漢想一統中原,成功率非常之下,無限接近於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遮住雀斑的化妝品有哪些或者能徹底去除雀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