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夫舟

    宋朝也不是歷史最弱。比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都比宋朝弱一些。

    宋朝不是軍隊不強,而是一些原因導致宋朝沒有侵略性,所以給人感覺軍隊不強。

    1.唐朝末年,丟了燕雲十六洲。

    唐代滅亡以後,五代十國,中原王朝失去了燕雲十六洲,導致了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國都離前線太近,沒有緩衝,導致國都附近需要大量的軍隊,而軍隊太多,時間一長,必然對國家財政產生很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一點,中國失去了產馬地。要知道,古代馬是及其重要的,沒有騎兵,軍隊機動性很差,不可能去草原上進攻遊牧民族。要知道漢朝,唐朝,騎兵都是特別強大的。

    漢唐以前,中國都是軍國制度的,或者說軍人的地位很高。所以來說,整個社會對當軍人還是相對認同一些,而且朝廷對軍人不會刻意的壓制。比如西漢的時候,人說其滅亡原因常常說的就是“國以弱滅,漢以強亡”,就是說武帝用兵太多,導致其滅亡。漢唐的人,都比較血性,因為當時儒家文化還沒有那麼強的統治力,很多人都想去邊塞立功。以前學詩詞就有個“邊塞派”,因為當時很多人都是去邊塞參軍,建功立業。這就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

  • 2 # 青年史學家

    首先南宋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弱的朝代,這只是相對而言,好像東晉應該來說比南宋更弱吧。而且這種弱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和國土面積方面,並不是方方面面都弱。相反南宋的經濟總量當時居世界第一,商業稅收入幾乎佔國民收入的30%幾,南宋以東南半壁江山卻有6000多萬人口(和當時的金朝加起來超過一個億),南宋的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廣州、泉州和明州是世界級的大港口),南宋的民間文化十分繁榮,科技進步,也是其他朝代很難比的。

    這也就給了南宋充足的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源,相反蒙古的版圖雖然大,但是軍隊就那麼幾十萬,全部人口可能也就幾百萬或者說剛過千萬的樣子,在國力上實際上比不上南宋。即使在其佔領了西夏和金朝故地之後,但是百姓新附,也對南宋構不成壓倒性的優勢,相反元朝境內各種勢力魚龍混雜,相反給了南宋很多喘息之機,蒙哥汗的釣魚臺之戰是這樣,賈似道和忽必烈議和也是這樣。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南宋吸取了北宋滅亡的教訓,相對的集權,出現了一批權相,但是這批權相普遍道德水準不高,被認為是奸相,不過這也與他們集體主張議和相關。所以有那麼一句話叫北宋缺的是良將,但是明相輩出,什麼司馬光、王安石、范仲淹、韓琦、寇準、趙普等,但是有名的武將不過狄青、楊家將、李繼隆等那麼聊聊幾個人。南宋呢,缺的是良相,但是良將輩出。秦檜、賈似道等都是奸臣,但是岳飛、韓世忠,包括襄陽守將、四川守將都是名將,蒙古人拿他們沒有辦法,又水土不服,如果不是朝中奸臣當道和姦細出賣的話,蒙古未必能打敗南宋。

  • 3 # 若水韓

    南宋不是最弱,因為同時期中亞,歐洲已經淪陷多年,南宋真真正正堅持到最後。並且中間也經歷了元朝內部鬥爭。再說,為了得到正統,也不可能只是打打殺殺,元朝統一後設置兩個政府,高度自治,並且不收糧稅,不服兵役已經有多元化發展的萌芽了。所以南宋雖然不是最弱,但是推遲數十年不滅也有其歷史背景。

  • 4 # 狄飛驚

    宋蒙戰爭從蒙古從1235年第一次攻宋開始,到1279年滅宋結束,一共持續44年,超過滅亡夏、金和其他政權的時間,被認為是蒙古帝對一個政權最持久的戰爭。

    一般認為,在漢人正統王朝中,僅僅佔據半壁江山的南宋國力很弱,而蒙古鐵騎則是世界歷史上戰鬥力最強悍的軍隊,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為何會耗費蒙古帝國44年時間,歷經窩闊臺、蒙哥、忽必烈3位傑出領袖,才能滅掉南宋?這由多方面因素決定:

    一、經濟上,南宋僅佔據半壁江山,卻擁有當時最富庶的地區,長江上游的四川號稱天府之國,長江中游的荊南湖南是中部糧倉,長江下游的江蘇浙江是魚米之鄉,因此錢糧稅賦是很充裕的,而打仗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沒有經濟實力根本打不起消耗戰。

    二、軍事上,南宋此前和金斷斷續續幾十年的戰爭,積累了不少經驗(尤其是城池防禦戰),培養了一批擅長防禦戰的將領,並依託長江這條天然屏障,以四川、荊襄為重點防禦區域,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防線,防禦戰略和戰術得當。蒙古軍隊前期主要依靠騎兵,缺乏城池進攻和水戰經驗,速度和機動性優勢在面對城池防禦和長江時根本無從發揮,而且在進攻戰略上缺乏有效謀劃,把進攻重點放在四川和江淮。直到後期招降了很多漢人將領,發揮他們熟悉兵法謀略和南宋防禦的特長,才找到了正確的進攻路徑。

    三、民心上,漢民對外來民族本來就有很強烈的排斥心理,加上蒙古軍隊作風野蠻,經常實行“打秋風”,“以戰養戰”,劫掠百姓,甚至報復性屠城,反而更激發了南宋軍民的抵抗意志,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對戰爭程序的影響作用十分重要。

    四、內政上,南宋雖在戰略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但朝廷高層相對比較穩定,皇帝只換了2個(宋理宗、宋度宗),2位權相(史彌遠、賈似道),權力比較集中,始終把“議和”作為第一選擇,但當蒙古發動進攻時,南宋別無選擇只有抵抗。蒙古則是經歷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三位大汗,而且每次汗位更迭都要經歷內亂,新即位的大汗在內政不穩時無法集中精力南下,因此不得不與南宋時戰時和,給了南宋太多喘息之機。

    五、心理上,蒙古作為進攻一方即便失敗最多是撤退,等待機會再次組織進攻,從心理上還有迴旋餘地,但防守一方的南宋如果潰敗卻可能是亡國,因此必須拼盡全力抵抗,戰鬥意志十分強烈,我們常用困獸猶鬥、狗急跳牆等成語形容防禦方,就是這個道理。

    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先後三次大規模攻宋,只有忽必烈取得成功。關鍵因素有三:

    一是戰略調整得當,“先攻襄陽,撤其捍蔽”,“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對襄陽實施戰略包圍,不斷圍城打援,終於攻下襄陽。

    二是戰術更加豐富,開始重視訓練水軍,製造戰船、大炮、攻城器具,在後來的襄陽保衛戰等一系列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降將,降將劉整向忽必烈提出了“欲滅南宋,先攻襄陽”的整體戰略,而襄陽城守將呂文煥投降後做了“漢奸”,不但策劃攻打鄂州,自請為先鋒,還充當蒙古大軍嚮導,引蒙古軍東下,為順利滅宋做出了重大貢獻。

  • 5 # 大耿77482758

    宋代雖然輕武重文,一直被動挨打,但是卻練就一一身抗打擊的防禦能力和技術,加上長江天險,戰略縱深,以及火器的發明,自然有了本錢。而更重要的因素是人,雖然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士的精神不滅,在防禦中湧現了很多傑出的人才。可嘆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學習不好,長大做什麼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