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四大刺客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四大刺客指史書中記載的刺客。《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著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蹟,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常被人稱為“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
1、專諸,春秋時吳國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薦給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魚腸劍),當場刺殺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
2、聶政,戰國時俠客,南韓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年青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荌避禍齊地(今山東境),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
3、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華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4、荊軻,姜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擴充套件資料:
豫讓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豫讓是春秋晉國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晉國趙氏聯合韓氏、魏氏在晉陽打敗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瑤被殺,頭顱被趙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讓為報答智伯瑤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絕唱。
四大刺客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
春秋四大刺客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四大刺客指史書中記載的刺客。《史記·刺客列傳》裡記載著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蹟,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常被人稱為“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為知己者死”。
1、專諸,春秋時吳國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區西北)人,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薦給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魚腸劍),當場刺殺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
2、聶政,戰國時俠客,南韓軹(今河南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聶政年青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荌避禍齊地(今山東境),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後,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韓都陽翟,以白虹貫日之勢,刺殺俠累於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劍自毀其面,挖眼、剖腹自殺。
3、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華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4、荊軻,姜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擴充套件資料:
豫讓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豫讓是春秋晉國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晉國趙氏聯合韓氏、魏氏在晉陽打敗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瑤被殺,頭顱被趙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讓為報答智伯瑤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留下了 “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絕唱。
四大刺客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