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樂經典創作
-
2 # 我在大連
行走的海子之浮游華夏(5)
蘭亭集序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潛居蘭亭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攜兒王獻之等,邀約42位名流雅士共聚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期間,共成詩37首,後眾推王羲之為其作序。 王羲之乘著酒興方酣,一氣呵成了名動天下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通篇324字,凡字有重複者,均變化不一,以其中的20個“之”字為最,實可謂“一字傾倒天下人”。 《蘭亭集序》其文,曠達灑脫,逸趣無窮;其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無愧於“天下第一行草”之譽。 而唐太宗的貪慾,更推高了它的身價。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神龍本',也就是經常露臉兒的那款《蘭亭集序》,實為馮承素所摹,據說是最接近真跡的版本了,而真跡早已隨李世民葬於九泉…
從紹興市心車往西南,不到半個小時,即是茵茵的蘭渚山麓。 因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花,兩漢時期該處又作過驛亭,故曰蘭亭。
走進滿野蒼翠的竹海,首映入眼簾的是“三角亭” ,內建“鵝池”,又稱父子碑,一碑兩字,父子合璧,蒼勁渾厚,細有區別。
繞過“曲水流觴”和“王右軍祠”,便是“四角亭”,又稱小蘭亭,內建康熙御筆“蘭亭”,其字剛毅恢弘,頗有帝王的豪橫霸氣。
小蘭亭的旁邊矗有“八角亭”,又名御碑亭 ,內建祖孫碑。 其碑的正面,為康熙帝當年遊歷蘭亭時書就的《蘭亭集序》全文,通覽此跡,恰如金庸先生的評價:康熙帝的霸氣,由“一橫”可見之,無人能及,也無人敢及! 其碑的背面,為乾隆帝當年拜謁“蘭亭”時題寫的七律《蘭亭即事》。
另外,竹林裡的“墨池” “驛亭” “太字碑” “蘭亭江”等… 無一不透有遠古的佳人軼事,無一不留有遠古的墨跡芬芳,無一不迴盪著帝王將相們的朗朗笑聲和錚錚氣勢!
於我,卻是神往於蘭渚山下那 翠竹的清幽靜美 和 蘭草的淡雅芬芳…
海&海子(21)
蘭亭拾取
越王植蘭處,
戎馬驛亭旁,
白鵝放帖緊,
綠竹掩卷忙。
眾叟戲詩境,
九曲趣流觴,
蘭亭集序成,
佳仕臨摹狂。
驚豔唐太宗,
臥枕漆棺藏,
續攪康乾帝,
千里樹碑坊。
蒼涼蘭渚下,
風聲頌二王,
舉目生詩境,
書尊在何方?
回覆列表
蘭亭序之所以成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作為書法作品而言,無可爭議,蘭亭序為一篇書法草稿,當中不乏多處塗鴉,那時,王羲之喝到興頭壯了力氣,眾才子的讚歎飽滿了精神,雅緻的美景增添了情趣;於是乎,極盡視聽之娛樂,隨意揮灑,心中沒有顧慮,自然隨心所欲,心到手到。日後,他再細細品閱,雖賞心悅目,但幾處塗鴉卻顯美中不足,然後王羲之多次認真臨寫蘭亭序,卻沒能達到當初的藝術高度,正如懷素所言:“醉後信手兩三行,醒後自書書不得。”蘭亭序正是基於天時地利與人和所衍生出的驚世之作。
筆法
那行筆流暢,多以尖峰入筆,細緻到牽絲帶線的部分也相當清晰,每一個子的起筆處都細如髮絲,十分精緻,且富有彈性,力度均勻,既秀雅美觀,又大氣蓬勃。
章法
作品富於變化,跌宕起伏,但又飽滿和諧。通篇書法並沒有嬌嬈做作,王羲之的真性情得到自然流露出來,一氣呵成,可謂渾然天成。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作品中共有21個“之”字,無一雷同,足見書聖境界之高遠,難以想象。
文章
自古以來,書法和文章是互為整體的,而書法也是為了更好的表現文章的,文章寫到,感受著和煦的春風,飲酒賦詩,何其快哉,然而,快樂之餘,不覺歲月匆匆,事物由樂轉悲,轉瞬而已。蘭亭集序文辭燦爛,字字珠璣,意境清麗淡雅,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