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洋84418936
-
2 # 棲身你的岸
徐霞客少數騎馬,多靠步行。
外面的世界,跟徐霞客並沒有多大關係,他的老家在江陰,山清水秀,不用搞政治,也不怕被人砍,比較清淨。
當然,清淨歸清淨,在那年頭,要想出人頭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條路——考試(似乎今天也是)。
徐霞客不想考試,不想出人頭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說,是從小就玩,且玩得比較狠,比較特別,不扔沙包,不滾鐵環,只是四處瞎轉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極小,膽子極大。
此外,他極其討厭考試,長大後,讓他去考科舉,死都不去。該情節,放在現在,大致相當於抗拒高考。
這號人,當年跟今天的下場,估計是差不多,被拉回家打一半死不活,絕無倖免。
然而徐霞客的父母沒有打他,非但沒有打他,還告訴他,你要想玩,就玩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行。
這種看似驚世駭俗的思想,似乎很不合理,但對徐家人而言,很合理。
對了,應該介紹一下徐霞客同志的家世,雖然他的父母,並非什麼大人物,也沒名氣,但他有一位祖先,還算是很有名的,當然,不是好名。
在徐霞客出生前九十年,徐家的一位先輩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一位同伴,叫做唐寅,又叫唐伯虎。
沒錯,他就是徐經。
後來的事情,之前講過,據說是徐經作弊,結果拉上了唐伯虎,大家一起完蛋,進士沒考上,連舉人都沒了,所以徐經同志痛定思痛,對坑害了無數人(主要是他)的科舉制度深惡痛絕,教育子孫,要與這個萬惡的制度決裂,愛考不考,去他孃的。
對這段百年恩怨,徐霞客是否瞭解,不清楚,但他會用,那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徐家雖說沒有級別,還有點錢,所以他決定,索性不考了,出去旅遊。
剛開始,他旅遊的範圍,主要是江浙一帶,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等。後來愈發勇猛,又去了雁蕩山、九華山、黃山、武夷山、廬山等等。
但這裡,存在著一個問題——錢。
旅行家和大俠的區別在於,旅行家是要花錢的,列一下,大致包括以下費用:交通費、住宿費、導遊費、餐飲費、門票費,如果地方不地道,還有個挨宰費。
我說過,徐家是有錢的,但只是有點錢,沒有很多錢,大約也就是個中產階級。按今天的標準,一年去旅遊一次,也就夠了,但徐宏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他除了年底回家照顧父母外,一年到頭都在外面,但就這麼個搞法,他家竟然還過得去。
原因很簡單,比如交通費,他不坐火車、也不坐汽車(想坐也沒),少數騎馬,多靠步行(騎馬爬山試試)。
住宿費,基本不需要,徐霞客去的地方,當年大都沒有人去,別說三星級,連孫二孃的黑店都沒有,樹林裡、懸崖上,打個地鋪,也就睡了。
餐飲費,也沒有,我考察過,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也沒什麼餐館,每次他出發的時候,都是帶著乾糧,而且他很扛餓,據說能扛七八天,至於喝水,山裡面,那都是礦泉水。
門票費也是不用了,當年誰要能在徐霞客同志去的地方,設個點收門票,那隻能說明,他比徐宏祖還牛,該收。
挨宰費是沒有的,但挨宰是可能的,且比較敞亮,從沒有暗地加價坑錢,都是拿刀,明著來搶。要知道,沒門票的地方,固然沒有奸商,卻很可能有強盜。
據本人考證,徐霞客最大的花銷,是導遊費用。作為一個旅行家,徐霞客很清楚,什麼都能省,這筆錢是不能省的,否則走到半山腰,給你挖個坑,讓你鑽個洞,那就休息了。
就這樣,家境並不十分富裕的徐霞客,穿著儉樸的衣服,沒有隨從,沒有護衛,帶著乾糧,獨自前往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捱餓,一年只回一次家,只為攀登。
從俗世的角度,徐霞客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人只活一輩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這輩子渾渾噩噩地沒活好,厚著臉皮還來指責別人,有多遠,就去滾多遠。
徐霞客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親去世較早,只剩他的母親無人照料。聖人曾經教導我們:父母在,不遠遊。
所以在出發前,徐霞客總是很猶豫,然而他的母親找到他,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男兒志在四方,當往天地間一展胸懷!”
就這樣,徐霞客開始了他偉大的歷程。
他二十歲離家,穿著布衣,沒有政府支援,沒有朋友幫助,獨自一人,遊歷天下二十餘年,他去過的地方,包括湖廣、四川、遼東、西北,簡單地說,全國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過的山,包括泰山、華山、衡山、嵩山、終南山、峨眉山,簡單地說,你聽過的,他都去過,你沒聽過的,他也去過。
此外,黃河、長江、洞庭湖、鄱陽湖,金沙江、漢江,幾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遊歷。
在遊歷的過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強盜,被劫去財物,身負刀傷,還由於走進大山,無法找到出路,數次斷糧,幾乎餓死。最懸的一次,是在西南。
當時,他前往雲貴一帶,結果走到半路,突然發現交通中斷,住處被當地土著圍,過了幾天,外面又來了明軍,又開始圍,圍了幾天,就開始打,打了幾天,就開始亂。徐霞客好歹是見過世面的,跑得快,總算順利脫身。
在旅行的過程中,他還開始記筆記,每天的經歷,他都詳細記錄下來,他的這本筆記,就被稱為《徐霞客遊記》。
崇禎九年(1636),五十歲的徐霞客決定,再次出遊,這也是他的最後一次出遊,雖然他自己沒有想到。
正當他考慮出遊方向的時候,一個和尚找到了他。
這個和尚的法號,叫做靜聞,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誠,非常崇敬雞足山迦葉寺的菩薩,還曾刺破手指,血寫過一本法華經。
雞足山在雲南。
當時的雲南雞足山,算是蠻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著去。
很明顯,靜聞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個人去,估計到半路就歇了,必須找一個同伴。
徐霞客的名氣,在當時已經很大了,所以他專門找上門來,要跟他一起走。
對徐霞客而言,去哪裡,倒是個無所謂的事,就答應了他,兩個人一起出發了。
他們的路線是這樣的,先從南直隸出發,過湖廣,到廣西,進入四川,最後到達雲貴。
不用到達雲貴,因為到湖廣,就出事了。
走到湖廣湘江(今湖南),沒法走了,兩人坐船準備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強盜。
對徐霞客而言,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他已經遇到好幾次了,但靜聞大師,應該是第一次。此後的具體細節不太清楚,反正徐霞客趕跑了強盜,但靜聞在這場風波中受了傷,加上他的體質較弱,剛撐到廣西,就圓寂了。
徐霞客停了下來,辦理靜聞的後事。
由於路上遭遇強盜,此時,徐霞客的路費已經不足了,如果繼續往前走,後果難以預料。
所以當地人勸他,放棄前進念頭,回家。
徐霞客跟靜聞,是素不相識的,說到底,也就是個伴,各有各的想法,靜聞沒打算寫遊記,徐霞客也沒打算去禮佛,實在沒有什麼交情。而且我還查過,他此前去過雞足山,這次旅行對他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然而他說,我要繼續前進,去雞足山。
當地人問:為什麼要去。
徐霞客答:我答應了他,要帶他去雞足山。
可是,他已經去世了。
我帶著他的骨灰去。答應他的事情,我要幫他做到。
徐霞客出發了,為了一個逝去者的願望,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雖然這個逝去者,他並不熟悉。
旅程很艱苦,沒有路費的徐霞客揹著靜聞的骨灰,沒有任何資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乾糧充飢,為了能夠繼續前行,他還當掉了自己所能當掉的東西,只是為了一個承諾。
就這樣,他按照原定路線,帶著靜聞,翻閱了廣西十萬大山,然後進入四川,越過峨眉山,沿著岷江,到達甘孜松潘。
渡過金沙江,渡過瀾滄江,經過麗江、經過西雙版納,到達雞足山。
迦葉寺裡,他解開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靜聞的骨灰。
到了。
我們到了。
他鄭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葉寺裡,在這裡,他兌現了承諾。
然後,他應該回家了。
但他沒有。
從某個角度講,這是上天對他的恩賜,因為這將是他的最後一次旅途,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他離開雞足山,又繼續前行,行進半年,翻越了崑崙山,又行進半年,進入藏區,遊歷幾個月後,踏上歸途。
回去沒多久,就病了。
喜歡鍛鍊的人,身體應該比較好,天天鍛鍊的人(比如運動員),就不一定好,旅遊也是如此。
估計是長年勞累,徐霞客終究是病倒了,沒能再次出行。崇禎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筆記,據說總共有兩百多萬字,可惜沒有保留下來,剩餘的部分,大約幾十萬字,被後人編成《徐霞客遊記》。
在這本書裡,記載了祖國山川的詳細情況,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好的,總結應該出來了,這是一個偉大的地理學家的故事,他為了研究地理,四處遊歷,為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是這樣嗎?
不是的。
其實講述這人的故事,只想探討一個問題,他為何要這樣做。
沒有資助,沒有承認(至少生前沒有),沒有利益,沒有前途,放棄一切,用一生的時間,只是為了遊歷?
究竟為了什麼?
我很疑惑,很不解,於是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因為它就在那裡。
其實這個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為很多人喜歡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臨終前,所說的那句話:“漢代的張騫,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們都曾遊歷天下,然而,他們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個平民,沒有受命,只是穿著布衣,拿著柺杖,穿著草鞋,憑藉自己,遊歷天下,故雖死,無憾。”
說完了。
我要講的那樣東西,就在這個故事裡。
我相信,很多人會問,你講了什麼?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講述一個王朝的興起和衰落,在終結的時候,卻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你到底想說什麼?
我重複一遍,我要講的那樣東西,就在這個故事裡,已經講完了。
所以後面的話,是講給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繼續看了。
此前,我講過很多東西,很多興衰起落、很多王侯將相、很多無奈更替、很多風雲變幻,但這件東西,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
因為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現在你不明白,將來你會明白,將來不明白,就再等將來,如果一輩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後講述的這件東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來。
但這件東西,我想了很久,也無法用準確的語言,或是詞句來表達,用最欠揍的話說,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然而我終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閱群書,卻無從開口之後,我終於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讀物上,找到了這句適合的話。
這是一本臺歷,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過了多久,卻從未翻過,早已過期的檯曆。
我知道,是上天把這本臺歷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著幾年來我每天的努力,始終的堅持,它靜靜地,耐心地等待著終結。
它等待著,在即將結束的那一天,我將翻開這本陪伴我始終,卻始終未曾翻開的檯曆,在上面,有著最後的答案。
我翻開了它,在這本臺歷上,寫著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說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這就是我想說的,這就是我想透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
3 # 蕭十一瀾
『問奇於名山大川』的旅行家徐霞客,騎馬,還是步行本身不重要,關鍵是他為何有能力遊歷天下……
要知道當年明朝的戶籍制度嚴苛,號稱『域民於地』。明代老百姓出行要領取『路引』,上面記載著出行者的大概長相特徵,去哪裡幹什麼,並且在規定時間必須迴歸。否則,就被定為『逸夫』要判刑的。特別我們雲南,徐霞客來過兩次,走遍了瀘西阿廬古洞,賓川雞足山,西山滇池等等許多地方,在麗江大理一帶,全是土司管轄範圍,如果沒有特別手段,哪有這麼容易進出方便,來去自如。
徐霞客生於萬曆十四年(著名年代啊),十五歲考童生未果就放棄功名,博覽群書,立志遊歷名山大川。這本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好事。但是,徐家雖是一個書香門第,哪來的這麼多銀兩跟得上他幾十年的旅行----所謂『窮家富路』,即便到了今天,這麼方便的交通和食宿,要走遍中國也不是一件便宜事情。
那麼,當年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不坐飛機不坐高鐵不住五星級酒店,是不是費用不高冷啊?大家想一下現在去西藏玩戶外,或者去新疆自駕遊是什麼概念?當年徐霞客面臨的費用,同比今天只多不少。因為路途艱難,需要僱人僱馬,衣食住行防病防災哪樣不花錢……
原來,徐霞客雖無功名,更不是公務員,但據說他們家有一位在兵部就職的世交,於是自由職業者徐霞客居然獲得了一張兵部勘合,憑著這張兵部的勘合,遊走於全國1040個驛站的所轄地,得以暢通無阻,所到之處一切的花費皆可公費買單,而且各個轄區還要負責車馬挑夫,這些人員也往往是各地方部門強行徵用的當地百姓。按照明朝立國所制定的財政制度,政府中預算並無旅費一項,全國1040個驛站,名義上由兵部掌管,實際上一切費用,即過境官員本人及其隨從所需的食宿、馬匹和船轎挑夫,全部有該地方負責,兵部只發給旅行人一張勘合;驛站所在之處,即需按照規定供應。這種制度的制定不但讓相關的費用數額無法控制,也讓地方官吏有了虛開多報的可能,於是中央與地方也就心照不宣,各取便利了。
所以,徐霞客連土司地區也悠遊自在,也全仗了這個神通廣大的『兵部勘合』……後來的李自成起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明朝皇帝覺得天災,戰爭以及內亂,財政實在不堪重負,於是裁撤了許多驛站。直接砸掉了李自成等眾多驛卒的飯碗,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故事……
可以這樣說,徐霞客和同樣非法佔用國家『兵部勘合』的同道中人,直接導致了國家財政的損失,間接導致了其身後幾十年的一件大事發生,雖然比率微乎其微,但絕對不是玩笑。
-
4 # 不二旅人
徐霞客19歲時,因父親病故,三年服孝期滿後,便萌發了外出遊歷的想法。所以我們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以下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02是什麼讓徐霞客能無所畏懼地走 莊子在《逍遙遊》裡說“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意思是說北海有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幾千裡。變化成為大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幾千裡,奮力飛翔起來,它的翅膀象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大鳥,海動風起之時就遷移而飛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的池。 所以在1609年的一天清晨,薄霧隨黎明剛剛升起,淡淡地籠罩在江蘇江陰馬鎮南岐村。徐霞客拜別母親、家人,離開了家鄉,迎著初升的曙光踏上了一條出遊之路。 徐霞客的母親十分賢德,也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不願自己的兒子像籬笆裡圈著的小雞、車轅上套著的小馬一樣,被束縛而沒有見識和出息。對徐霞客的決定給予了極大的支援和鼓勵。“幼年時期的徐霞客,天資聰穎,有很強的記憶力,對於他不明白的地方,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雖然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是特別青睞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等方面的書籍。這類書在當時視為不正規的閒書、奇書。他的閱讀面很廣,諸如古今史籍、輿國方誌、山海國經等,他都有所涉獵。 我想作為博覽群書的徐霞客一定也看到了《逍遙遊》從而熱血沸騰:天地無限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願為鯤,舒服與一池之水,而願為鵬,能飛翔于山水之間,去尋覓南海之池。
03徐霞客的成功之路 400年前的中國,交通很不發達,徐霞客是靠一雙腳,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考察各地的名山大川,可以想象他的旅程是有多艱辛,很多大山的險路他走過,沒路的懸崖他攀過,冷血的強盜他也遇到過,所有的困難並不能阻擋他的腳步,憑著百折不饒的毅力,徐霞客僅靠步行就遊歷了16個省(現已劃分為19省),“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被後人稱為千古奇人。●徐霞客留下了《徐霞客遊記》稱為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名著之一。 中華大地名山大川盡收眼底,真可謂“飽嘗河山美,收進天下奇”。徐霞客在應舉成風的年代,不入世俗,以考察大自然為己任,可算得上中國恆古第一人。 在旅途中,它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他還用筆記錄了自己考察的過程和收穫。不管白天走了多少路,多麼勞累,也不管是否露宿荒郊野嶺、徐霞客每天都要在睡前寫下他的履行日記。在30多年裡,他寫下了240多萬字的遊記,可惜大部分都丟失了,留下來僅僅只有16萬字的遊記,被後人稱為《徐霞客遊記》。而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也被定位中國旅遊日。
04徐霞客的“窮遊”資金 1自帶 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縣南岐村(今江蘇江陰市霞客鎮)。徐霞客的家鄉在當時屬於“東南財賦地”的經濟發達地區,徐霞客出身仕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曾祖和祖父曾經掛過虛名,所以家裡還算小有錢,出門前一定帶了些銀兩。不過徐霞客本來就是個勤儉樸素的人,交通基本靠的是腿,吃飯基本靠乾糧,他也曾經試過四天斷糧的日子,當他用生命最後4年進行壯遊時,經濟狀況已經捉襟見肘,所以說一路走來異常艱辛。
2靠借 徐霞客出門僅十多天就開始借錢了,可見他的旅費有多少。51歲的徐霞客遇到了靜聞和尚,和尚說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華經》,要去雲南雞足山供奉,於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一路與靜聞和尚化緣到雞足山。崇禎九年九月十九離家時,九月三十入杭州。當日徐霞客記到:“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崇禎十年,徐霞客旅途中湘江遇盜。強盜走後,徐霞客除了別發的一枚銀耳挖,已經一無所有。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那兒有徐霞客的朋友金祥甫,借給徐霞客二十兩,代價是徐家20畝田的田租。
3馬牌 徐霞客有馬牌,所謂馬牌,就是驛站的馬伕召喚令。當年在廣西,徐霞客就得到了這個好東西,幫了他大忙。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以馬牌相畀”。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驛站負責重要官員及有軍事任務人員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驛站管理非常嚴格,非軍事人員使用驛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種制度都有所鬆弛,但徐霞客這種自費旅遊人員,一樣無權動用驛站資源。可是有了馬牌,徐霞客就變身成了任務在身的政府公務員。 此後的一段時間,徐霞客利用馬牌解決了食宿問題。沿途驛站開始為他徵用民夫抬轎子,吃飯也有人供應。
4名聲 讓自己的名聲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透過好友陳眉公介紹,在他入滇之後認識了昆明名士唐大來。唐大來和徐霞客很談得來,不僅自助了他的旅費,還為他寫了不少的“介紹信”,保證他在後面的旅程中有人接待。這種一環套一環的朋友推薦,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續性。這種幫助一直延續到他旅行的最後一站雞足山。在雞足山徐霞客全身發疹塊,兩足俱廢,由仰慕他的麗江木土官資助路費並派人護送回家,歸家半年後死去。如果沒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鄉。
05傳承徐霞客的精神 1958年1月28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明朝那個江蘇人,寫《徐霞客遊記》的,那個人沒有官氣,他跑了那麼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長江的發源。‘岷山導江’,這是經書上講的,他說是錯誤,他說是金沙江導江。”“我看他不到處跑怎麼能寫得那麼好?這不僅是科學作品,也是文學作品。”1959年4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的講話中說:“如有可能,我就遊歷黃河、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文學家,只准騎馬,不準坐車,騎馬對身體實在好,一直往崑崙山,然後到豬八戒的那個通天河,翻過長江上游,然後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我有這個志向,……我很想學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禎時江蘇江陰人,他就是走路,一輩子就是這麼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長江。《徐霞客遊記》可以看。”
-
5 # 歷史寶藏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經三十餘年遊歷而將所見所聞撰寫成六十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此書被稱為“千古奇書”,徐霞客其人亦被稱為“千古奇人”。
在中國古代長途旅行,當然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據《徐霞客遊記》的記載,出行最多的當屬步行,最為便捷的當屬水路行舟。其中也有騎馬和乘轎的記載,但並不多見。關於徐霞客出行的資金等來源,已有相關的回答,已挺詳盡,不做贅述。想要身臨其境體會徐霞客這個千古奇人的遊歷,還需要對其旅行日記進行解讀。在這裡舉兩個例子,從其遊記中感受其出行的多種方式。
《徐霞客遊記·江右遊日記》
明崇禎九年丙子(1636)十二月三十。上午,舟人代為覓轎不得,遂無志永寧,而謀逕趨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擔行李,入東門,出南門,溯溪而西。
“舟人”說明之前走的水路,水路在中國古代算是比較省力省時的出行方式。“覓轎不得”說明徐宏祖有乘轎遊歷的經歷。最後沒有找到轎子,只能讓舟人幫攜行李,步行遊歷。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
明崇禎十年丁丑(1637)六月十三。昧爽行四十里,上午過舊街,已入柳州之洛容界矣,街在江北岸。又四十里,午過牛排。又四十里,下午抵洛容縣南門。縣雖有城,而市肆荒落,城中草房數十家,縣門惟有老嫗居焉。是晚宿於舟中。預定馬為靜聞行計。
十四日,昧爽起飯,覓擔夫肩筐囊,牽馬駝靜聞,由南門外繞城而西。靜聞甫登騎,輒滾而下。顧僕隨靜聞、擔夫先去,餘攜騎返換,再易而再不能行,計欲以車行,眾謂車之屼嵲甚於馬,且升降坡嶺,必須下車扶挽,益為不便。乃以重價覓肩輿三人,饜其欲而後行,已上午矣。餘先獨行,擬前鋪待之。
此處用馬用轎為照顧有病在身的靜聞和尚,徐霞客對這個親密的旅伴照顧有加,不幸的是,靜聞還是在此記載不久後病身圓寂。
由此可知,步行在徐宏祖的旅途中,佔主要部分,此外水路乘舟也是較為常見的選擇。其中也偶有用馬、用轎。
在交通不便的明代,徐霞客能以一己之力,遊歷半個中國,並將沿途所見風土民情、山川地理等詳為記述,實屬罕見,“千古奇人”之稱不愧矣。
-
6 # 吳叔滇遊記
徐霞客遊歷天下的交通工具,要看具體在什麼地方了,主要是坐船、坐轎子、步行,實際上騎馬的時候並不多。
吳叔最近專注於寫作《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很願意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徐霞客遊歷過程中的交通工具選擇主要是這些:
一、坐船出行:
徐霞客老家無錫江陰,是江南水鄉,出行主要靠船。因此徐霞客的遊歷的主要地方都是乘船,這佔了他出遊的絕大部分時間、絕大多數地方。就算是最後的“萬里遐徵”前面幾個省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廣西,甚至昆明滇池都還有船可坐。
徐霞客遊記中的很多精彩故事都與船有關:徐霞客千里追黃石齋(道周)幫船伕划船、湖南衡陽“湘江浩劫”是夜宿船上被打劫、廣西與靜聞和尚的生死別離上船又返回、昆明滇池夜渡到晉寧訪唐大來....。這些都是坐船完成的。
二、坐轎子:
轎子出行是古代有錢人出行的主要選擇,徐霞客在雲貴之前的旅遊,長途靠船、短途就是坐轎子了。好在那個時候,徐霞客還是一個江南的殷實之家,也能承擔這種旅費。
當然也有特殊的時候。當年徐霞客從福建返回到錢塘江邊的時候,隨身攜帶的財物已經用完,從髮髻中摸到一枝簪,剪下一半付了飯錢,用另一半僱了一乘轎子,才到達昭慶寺金心月房。在廣西,徐霞客利用熟人朋友贈送的“馬牌”佔國家便宜,驛站接待、抓人當差抬轎。在江西的永新縣,因為船走不了、又是過年船伕替我們去找轎子但沒有找到
於是用兩個擔夫、一個船伕分別挑著行李,溯溪往西行(步行)。
三、步行:
徐霞客遊歷中的步行不只是考察艱險地方的需要,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到了雲貴之後是不得已的選擇。徐霞客從廣西南寧的崇善寺被上靜聞和尚的遺骨開始,從廣西進入貴州再到雲南,此後的行程基本就都是步行了。
在貴州,僱馬幫也是托執行李,鬧出了被盜時間,起初就是懷疑馬伕所為;到了雲南,就算是權傾一方、富甲一方的麗江土司派通事到雞足山接徐霞客到麗江做客,也沒有派出轎子或者坐騎。這些主要還是雲南在當年的依然是蠻夷之地,交通道路主要是馬幫道路,騎馬不舒服也不現實。雲南馬幫的馬鍋頭也都是不騎馬的,所以出行最多的還是走路。
四、騎馬:
徐霞客遊歷中,騎馬的記述好像還真不多!
到了雲南之後,似乎只有不多的兩次,一次是徐霞客從晉寧到滇池海口的時候,是騎馬去的;另外就是徐霞客在大理的鳳羽壩子由尹土司兩次安排騎馬去遊覽清源洞。此外就是吳方生趕著從晉寧回到省城昆明與徐霞客告別是騎馬往返。
以上這些,就是徐霞客遊歷中的主要交通工具選擇。
另外:
回覆列表
是騎馬,因為徐霞客出身於富家,不可能是窮遊,那時候岀門是帶銀子的,也比較重,加上酒館飯店也不發達,相對較少,所以行李被子一樣不能缺少。如果歩行根本去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