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雲書院唐廣興

    歷史是個奇怪的東西,尤其是中國歷史,蘇總體上一生追求真善美。是個幹事的人。但中國歷史上幹事的人絕大多數沒有好結果,歷朝插歷代幾乎這樣,只不過蘇的文字讓他隨時間而更加光芒,更傳奇。僅僅從政治上講半輩子做事,半輩子遭貶,隨政治風浪飄搖,有心報國無為迴天,在大宋,功業一般、不是相當突出。然然做了很多好事。

  • 2 # 80之韻

    蘇東坡的文學成就後人是有目共睹的,從他的詩中我們就能體會到他具有愛民憂民的深情,他也的確是清正廉潔的,被百姓稱頌的好官!但其從政為官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歷過三次巨大的貶謫生涯,還有無數次的不如意與挫折,卻從來沒有改變他從政為官的初衷。

    他堅持以民為本,廉政為官,不搞形式主義,切切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勢必影響到官場中只為謀求自己私利的官員的排擠,因其先後不容於改革派和守舊派,在仕途上幾起幾落,被貶達十餘年之久。政壇中不乏有人對蘇東坡才華的嫉妒,有人則看不慣地方百姓對蘇東坡的擁戴,尤其蘇東坡在離任,百姓遮道攔馬,流淚追送數十里,更令那些貪官妒火中燒。蘇東坡被這些烏合之眾聯合陷害,幾次因詩文獲罪,“烏臺詩案”差點使他丟了性命。

    蘇東坡才華橫溢,為人品格高尚,個人認為他太過正直,不懂官場人際交往,或者不屑於與那些烏合之眾為伍,還曾因為沒有參加某個官員的晚宴而被罰。水致清則無魚,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還能在各方勢力中完好生存,也是一門大學問,可惜很少有這樣的人!

  • 3 # 圓窗觀點

    蘇東坡和他弟弟在參加科舉考試時候,考官們傳閱了他們兄弟二人的卷子後,一致認為,他們為大宋找到了兩個宰相級別的人才。對兄弟二人評價,也成為當時朝野的共識

    當時的宋朝,君臣之間還比較和諧,不需要讓皇帝欽點狀元,也還沒有用狀元、榜眼和探花來分前三甲,所以只要前三甲,都稱為狀元。蘇家兩兄弟,也都是當時的狀元。當然了,整個大宋時期,狀元也因此而特別多一些。

    兄弟二人初入官場後,朝廷為培養宰相苗子,先安排他們到基層去學習和歷練,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讓這些年輕人獲得實際經驗,也是為他們日後的事業,打下官場人脈基礎。當時現任宰相王安石,就是在下放地方的歷練過程中,寫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樣的名詩絕句,在官場中名聲鵲起,獲好評無數。

    蘇東坡當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他在整個地方過程中,也是所獲評價甚高,個人前途看上去一片大好。

    可惜蘇東坡只有王安石之才,無王臨川先生之運。當時大宋的朝野,已經被王安石的變法運動,弄得派系紛爭,黨同伐異,風氣大變。

    蘇東坡在當時,如果投靠變法大佬王宰相,是個不錯選擇,如果堅持個人主張,堅定站在司馬光一側,日後將必會博得大名。可惜啊,可惜。蘇東坡雖然最終選擇了司馬大儒,可惜方法不對,他幾次上書,痛批變法錯誤,搞得王宰相大怒,神宗皇帝不喜,上欲殺之。

    還好神宗皇帝的老媽,也聽過蘇東坡的大才,親自勸阻親兒子說,殺高人,不祥。蘇東坡才僥倖不死。自黯然

    斗轉星移,王宰相下臺,輪到司馬光主政,大儒本打算重用東坡先生,此時不知道蘇東坡又抽了那跟神經,公開出來為王安石抱屈,唉,都不知道他的基層好評,是怎麼得來的。司馬光一看這情況,立馬就知道了,這個蘇東坡不懂政治。

    其他人也同時看明白了。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4 # HS苦行僧

    蘇軾人光明磊落,這才是我們喜歡他的原因,人如其詩其詞,不去搞政治鬥爭,就事論事,王安石倒了也沒去落井下石,據說在他召回的路上還跟王安石見了一面呢!不知道他倆說了啥!蘇軾在政壇是基本沒啥建樹的,活的就一瀟灑,回京路上掛了吧?

  • 5 # 帝國的臉譜

    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對蘇東坡曾有過一句妙評,他說蘇東坡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物,可見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之高。確實,蘇東坡在文學上的成就,無論當時還是後世,都是難有人能夠匹敵的,其詞為宋詞豪放派巔峰,其字為“宋四家”之一,其詩比肩盛唐,開江西詩派的黃庭堅還是他的學生,其文章,一篇《前赤壁賦》,足以比肩韓愈、柳宗元,在文學上既全面,又高絕,堪稱一代文宗。

    有一個歐陽修發現蘇東坡的典故,大家可能熟悉。說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作為朝廷知貢舉的歐陽修,主持這一年的科舉考試,為主考官。在會試(省試)的策論一場,出題《刑賞忠厚之至論》,後來考卷收上來,負責點檢卷子的梅堯臣發現其中一篇十分精彩,特意挑出讓歐陽修看。歐陽修讀後,果然眼放異彩,想排為第一。但歐陽修有一個顧慮,他的弟子曾鞏也是這次的考生,如果是曾鞏寫的,怕人閒話,所以,他將此文列為第二名。第二場考試時,又有一篇《春秋對義》,更對歐陽修的胃口,他立即將其列為第一名,確定為會元。發榜時,歐陽修才知道,這兩篇文章都是蘇東坡寫的。故,歐陽修有:“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之對蘇東坡的激賞之語。

    以上是後人和當時的名家內行對蘇東坡在文學上的評價和看法,基本能反映出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和文學成就。但是,文藝上的高才,在政治上,往往就不一定那麼高了。那麼,人們怎麼評價他的政治作為呢?

    當時,宋仁宗在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同科考完,看到他們的試卷後,由衷說了一句話:“吾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把蘇東坡兄弟看成了宰相之才,這應該是蘇東坡在政治才華上得到的最高評價。

    黃庭堅給過老師一個精簡的評價說:“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與蘇東坡同朝為官的史學家範祖禹評價說:“蘇軾文章為時所宗,名重海內,忠義許國,遇事敢言。”這就把蘇東坡的文章、政治、性格全說全了,文章是一代宗師,政治上忠義許國,性格上遇事敢言,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南宋皇帝宋孝宗趙昚對蘇東坡的評語是:“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也評價他敢說敢言,忠臣典範。

    對於蘇東坡的評價,我覺得說得最全面而中肯的,要算當代史學家錢穆,他評價蘇東坡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他們(指蘇氏兄弟)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儘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對錢穆先生的評價可以理解為,蘇東坡是文學上的巨人,生活中的精英,但在政治上並無主見,而且對別人成體系的政治主張,好吹毛求疵去挑剔渲染,如同縱橫策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岳母的矛盾不可調和,媳婦現在也有意見,想離婚,家人規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