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聲東莞中心

    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

    外耳就是暴露在頭部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它起收音作用,能把聲音集中起來送入中耳和內耳。有時猛然傳來一股聲音,一下子分不出是從哪兒傳過來的,我們便會習慣地轉轉頭,或者把手搭在耳邊細細地聽,這就是我們在增強外耳的收音效果。不僅人這樣,許多動物也是這樣。拿兔子來說吧,它的兩隻耳朵非常靈活,一有響聲,就會馬上抬起頭來,轉動耳朵聽聽,尋找聲音的來路。

    耳廓往裡是外耳道,聲音透過外耳道進入中耳。中耳的主要部分稱鼓室,相當於收音機裡的傳聲裝置,負責把外界聲音傳入內耳。鼓,大家都很熟悉,敲幾下,它就咚咚地響,鼓室的情況就跟鼓很相似。鼓室靠近外耳道的“牆壁”是一張薄膜——鼓膜,它是耳朵聽聲音的第一道關口,傳送聲音的聲波進到耳朵,首先要碰到它。聲波和它相碰,就像水波碰到堤岸一樣,一陣一陣地衝擊它,使它發生震動。傳來的聲波強,鼓膜震動就大;聲波弱,鼓膜震動就小。聲音尖,鼓膜震動快;聲音低,鼓膜震動慢。鼓膜按照傳來的聲波的強弱、快慢發生震動,聲音就被送進耳朵裡面。如果聲波傳不進耳朵,鼓膜不發生震動,人就聽不見聲音。平時我們用棉花塞住耳朵,或用手捂住耳朵後,就聽不清聲音,也是這個道理。

    鼓室像一間小房子,裡面懸著人身上最小的3塊骨頭,叫聽小骨。它們一塊接著一塊,活像一條大螞蚱腿,大腿連在鼓膜上,中間是小腿,下面是腳,蹬在一個像蝸牛樣的耳蝸上。這3塊聽小骨不僅有傳聲作用,還有放大聲音的作用。它們之間由韌帶和關節相連,當鼓膜受聲音振動後,就透過這巧妙的“聽骨鏈”將聲音傳到內耳。

    內耳是人胚胎最先發育的聽覺部分,大約在胎兒20天以後就開始出現了。內耳的功能獨特,結構非常複雜,其中的主要部件是形如蝸牛殼的耳蝸。耳蝸負責接受聲音,它裡面有聽覺感受器和耳蝸神經,還有1萬個左右的毛髮形的聽覺毛細胞。當中耳的鐙骨將聲音傳送到內耳時,耳蝸裡的毛髮狀聽覺毛細胞就會在淋巴液中擺動起來,就像水草在水中擺動那樣。聲音不同,擺動的姿勢也不同,淋巴液振動的情況也不同。這種振動引起聽覺感受器興奮,經耳蝸神經傳至大腦聽覺中樞,於是人就聽到了各種音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恆大“偽舉牌”收割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