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到天使媽媽說
-
2 # 婦產科樂醫生
早產兒本身由於組織器官的發育不夠成熟,帶來的黃體功能不全,生活感覺能力較差,所以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在回到家以後,首先要確定保暖。 早產兒所處的室溫應保持在24-26℃,溼度維持在55-65%。由於早產兒的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所以要積極預防感染。
早產兒本身由於組織器官的發育不夠成熟,帶來的黃體功能不全,生活感覺能力較差,所以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在回到家以後,首先要確定保暖。 早產兒所處的室溫應保持在24-26℃,溼度維持在55-65%。由於早產兒的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所以要積極預防感染。
大部分早產兒出院時,都存在明顯的體質量低下、營養缺乏風險增加等情況。但嬰幼兒可塑性很強,出現問題如果及時干預,效果很好。反之,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後面需要家長、醫生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而且效果很可能不理想。因此,如果孩子早產,做好定期評估,把握每一次早產兒出院後隨訪很重要。
早產兒需要進行何種隨訪,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的早產程度以及在出生後不久或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NICU) 裡有哪些併發症。有些早產兒要看兒科醫生或家庭醫生,有些則需要經常去新生兒隨訪門診,以便讓醫生檢查其生長髮育狀況並進行體檢。在三級醫療機構一般有隨訪門診。
一般來說,隨訪門診的檢查一般安排在矯正年齡的第 4、8、12、18、24 和 36 個月。矯正年齡是指從預產期開始算的年齡。一般來講,早產兒在矯正胎齡40周以前,醫生會按照宮內生長的曲線評價,在矯正胎齡40周後,按照矯正年齡參照正常嬰幼兒的生長標準進行評估。
早產兒出院隨訪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格發育和餵養指導
體格發育監測指標包括體重、身高和頭圍。評估常用標準:Fenton曲線(用於胎齡40周內),九市兒童體格測量指標(體重在糾正胎齡第25百分位以下),WHO生長髮育曲線(體重在糾正胎齡第25百分位以上)。此外,現在有很多軟體也可以監測早產兒的體格發育情況。
由於早產兒出生體重大多低於2500g,而且住院期間各種治療方案可能導致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因此早產兒出院後的餵養特別關鍵。WHO推薦早產兒儘早母乳,早產兒母乳成分與足月兒母乳成分不同,能量和各種營養素更適合早產兒自身。
出生體重>2kg的早產兒可以直接母乳餵養,每日監測體重增長情況,增長不佳的情況下,新增母乳強化劑;出生體重<2kg的早產兒,早期建議新增母乳強化劑餵養,按照比例新增,出院後建議半量餵養,根據每日體重增長情況調整用量。
而如果產婦沒有母乳或者自身疾病不適合餵養,出生體重<2500g的早產兒建議給予早產兒配方奶餵養。出生體重>2500g,且沒有母乳或者不適合餵養的早產兒可以直接給予1段配方奶餵養,同時監測體重增長。
二、其他營養素補充
維生素D:早產兒出生後就要開始補充維生素D,早期可以補充800-1000IU/d,出生3月後劑量可改為400IU/d,直至2歲。
鐵劑:礦物質一般在孕後期在新生兒體內儲存,提前出生的新生兒體內礦物質常常不足,因此建議早產兒出生後常規補充鐵劑,同時定期複查,直至校正年齡1歲。
三、神經系統發育
早產兒3月以內可行GMs評估,早期鑑別腦癱等發育障礙;糾正月齡6月、12月和18月行Gesell發育量表評估,從適應性、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和個人-社交五個方面進行評估。定期隨訪的早產兒在檢查時發現神經系統發育落後,會給予早期康復干預。
早產兒出院後隨訪,意義何在?
儘早查明潛在的疾病,對早產兒常見併發症及其長期影響進行預測。儘早進行治療,透過康復理療或其他早期治療來使其影響達到最小化。隨著早產兒的成長,醫院裡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整個醫療機構透過她的隨訪記錄就可以更好地瞭解這些疾病和早期的危險徵兆。隨著他們進入兒童期,他們的隨訪評定可以幫助醫學界確定對早產兒有利的最佳治療方案。
針對早產兒的隨訪,目前越來越多人利用網際網路+醫療這個更好的手段,為早產兒建立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兒保科醫生對新生兒階段的狀況不瞭解,而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和賦能可以幫助個人建立起連貫性的醫療健康和服務。目前“網際網路+早產兒隨訪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中,早產兒父母可以透過患者端,將家庭能獲取的資料——比如孩子隨訪的頻次、到醫院做的檢查結果、家庭監測的體溫、心率等等穿戴裝置引數等上傳,並相應獲得一些科普的養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