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之前,日本侵華戰爭的武器彈藥、飛機、坦克及車輛燃油等,均依靠美國供給,即先借錢給中國和日本等國打仗,然後讓交戰各方買美國的工業品和戰爭物資,等交戰國都打殘了,再找個由頭參戰收割利益,再借款扶植參戰國發展,然後再製造一些危機,再進行新一輪的利益收割……美國就是擅長多頭收割,就是怕沒戰爭,沒事由。當時日本對亞洲國家的侵略,顯然對美國的遠東利益構成了威脅,儘管如此,美國依然奉行“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戰爭威脅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侵略國家實行經濟制裁”的政策。然而,當日軍於1940年9月開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時,迫於壓力,羅斯福總統藉助剛剛透過的《出口控制法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實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禁運……從戰後所發現的資料表明,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 其實是一場能源戰,說得更確切一些,就是日本因為美國對其實施石油禁運而採取的極端措施。至於戰後美國幫助日本成為亞洲強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條:
一、當時美國如不趁機出兵佔領日本,從而掌控東北亞局勢,那蘇聯肯定會藉此機會徹底征服日本,以完善對東北亞地緣板塊的控制,開啟東出太平洋的戰略通道,進而成為現實中的超級大國!
二、從日本視角出發,由於美國遠在太平洋彼岸,地緣關係的更加疏離,決定了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力,必然遠遜於蘇聯,更不可能將其吞併。戰敗後的日本,要想擺脫不了任人魚肉的命運,賣給美國,卻遠比賣給蘇聯要好過的多。兩害相權取其輕,日本故而願意親美,並樂享其成。在你情我願之下,日美同盟也就水到渠成。
三、隨著中國內戰的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加入蘇聯陣營,東方大陸徹底成為美國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扶植日本就成了當務之急。而隨著北韓戰爭的爆發,這種扶植又進一步強化。
四、日本地緣實力有限,但作為美國遏制蘇聯的前方戰略根據地,這個有三十八萬平方公里、一億人口的列島還是十分足夠的。為了更好的發揮牽制蘇聯的作用,美國不僅要在政治上給予日本相當的自主權,經濟上還要加以扶持。
五、日本雖然政治和軍事上依舊受美國控制,但在經濟上,憑著自己的二流工業國老底和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東風,在戰後一躍而起,成為舉足輕重的“亞洲四小龍”乃至世界級經濟大國。
美國二戰後幫助日本發展,主要是一方面日本已成亞洲地域自已的附屬和對外經濟貿易的跳板,另一方面是為了戰略上牽制原蘇聯(現俄羅斯)和中國等。
1942年之前,日本侵華戰爭的武器彈藥、飛機、坦克及車輛燃油等,均依靠美國供給,即先借錢給中國和日本等國打仗,然後讓交戰各方買美國的工業品和戰爭物資,等交戰國都打殘了,再找個由頭參戰收割利益,再借款扶植參戰國發展,然後再製造一些危機,再進行新一輪的利益收割……美國就是擅長多頭收割,就是怕沒戰爭,沒事由。當時日本對亞洲國家的侵略,顯然對美國的遠東利益構成了威脅,儘管如此,美國依然奉行“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戰爭威脅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侵略國家實行經濟制裁”的政策。然而,當日軍於1940年9月開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時,迫於壓力,羅斯福總統藉助剛剛透過的《出口控制法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實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禁運……從戰後所發現的資料表明,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 其實是一場能源戰,說得更確切一些,就是日本因為美國對其實施石油禁運而採取的極端措施。至於戰後美國幫助日本成為亞洲強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條:
一、當時美國如不趁機出兵佔領日本,從而掌控東北亞局勢,那蘇聯肯定會藉此機會徹底征服日本,以完善對東北亞地緣板塊的控制,開啟東出太平洋的戰略通道,進而成為現實中的超級大國!
二、從日本視角出發,由於美國遠在太平洋彼岸,地緣關係的更加疏離,決定了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力,必然遠遜於蘇聯,更不可能將其吞併。戰敗後的日本,要想擺脫不了任人魚肉的命運,賣給美國,卻遠比賣給蘇聯要好過的多。兩害相權取其輕,日本故而願意親美,並樂享其成。在你情我願之下,日美同盟也就水到渠成。
三、隨著中國內戰的結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加入蘇聯陣營,東方大陸徹底成為美國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扶植日本就成了當務之急。而隨著北韓戰爭的爆發,這種扶植又進一步強化。
四、日本地緣實力有限,但作為美國遏制蘇聯的前方戰略根據地,這個有三十八萬平方公里、一億人口的列島還是十分足夠的。為了更好的發揮牽制蘇聯的作用,美國不僅要在政治上給予日本相當的自主權,經濟上還要加以扶持。
五、日本雖然政治和軍事上依舊受美國控制,但在經濟上,憑著自己的二流工業國老底和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東風,在戰後一躍而起,成為舉足輕重的“亞洲四小龍”乃至世界級經濟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