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61歲才去世的,經過了兩任皇帝后,東漢就出現了很多個小皇帝,你說這是為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恐高的鳥48048282

    原因:皇帝,九五之尊,萬人之上。他們有著最優越的生活環境、有著最好的起居飲食、還有最好的醫生團體——御醫。從理論上來講,皇帝具備了遠比百姓長壽的條件。與百姓相比,他們確實應該萬歲萬歲萬萬歲。遺憾的是,事實上中國曆代皇帝的平均壽命卻比百姓短了19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大致有這幾點第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被弒。人類世界有一個最基本的定理即: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鬥爭!換言之,利益越大越誘人的地方,鬥爭也就越激烈越殘酷。皇帝的寶座,是對整個天下有著絕對主宰權的位置。縱觀歷史上那些不能行使自己絕對權利的皇帝,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能力欠缺了一點。但是他們的無能並不能推翻皇帝是九五至尊的事實。所以千古以來,皇帝的寶座為許多人所覬覦。特別是那些有一定政治、軍事基礎的人,更是皇帝位置的有力競爭者。二、政治原因:皇帝多成傀儡。漢朝大臣可以廢立皇帝,所以漢朝的制度給予了皇權很大的制約,這也是為什麼漢朝名臣廉吏特別多的原因,其國力400多年一直保持著強盛,直到三國時期漢朝內亂,外部敵人也不敢動中國。但這無疑苦了皇帝了,因為自己行為稍微有點不對,就可能被廢除,心理之鬱悶可想而知。長期在這種環境之下,命短也是可以預見的,基本上漢朝後面幾代皇帝都沒有實權,而大臣為了自己權力的保持,也都有意去立年幼的皇帝,便於控制,而這些皇帝在年幼的環境就很不妙,長大了有部分成功奪權,但更多的是被大臣“駕崩”了!所以漢朝只有幾個強勢的皇帝命比較長,比如漢武帝。漢朝外戚。漢朝以“孝”治天下,漢朝皇帝諡號前面都加上了“孝”,比如漢武帝全稱應該叫漢孝武帝。皇帝是全國之主,而孝順父母乃人倫之理,所以漢朝皇帝必須為全國作出榜樣,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漢朝一旦前代君主去世,後代君主必須奉他們的母親為皇太后,奶奶為太皇太后,在任皇帝必須孝順,而不聽母親和奶奶的話就是不孝順,所以漢朝的外戚後族家族勢力異常強大。皇帝要聽母親或者奶奶的話,這叫孝順,強勢如漢武帝在竇太皇太后在世的時候也只能乖乖不能有所作為,更別說其他皇帝。而皇帝母親或者奶奶喜歡提拔自己孃家人做掌握實權的大臣,比如皇帝舅舅不是當宰相就是當大將軍,後族全家男男女女都封侯(漢朝女人也可以封侯),這下皇帝更鬱悶了,皇權越搞越虛無了,心理壓抑可想而知。中國曆代皇帝,數漢朝皇帝心理最壓抑。皇帝如果想奪權,還得冒被廢除和被殺的危險,關鍵的是還可能背上不孝的罪名。漢朝開國呂后就把劉邦兒子殺得只剩三個,呂后自己兒子漢惠帝就成了傀儡,漢惠帝沒有權力,只能去終日亂喝酒和玩弄女人麻醉自己,很快就病死了!而這種模式幾乎成為了漢朝很多沒有實權皇帝的悲慘結局。綜合以上來看,漢朝皇帝比較短命一個原因在於封建制度的發展初期,皇權還沒有高度集中,皇帝往往一不小心就丟了權力,被大臣和外戚控制成木偶人,長期被監視,處在深宮只能“吃喝玩樂”到過度,最後掏空身體,成年後,若想掌握權力沒有強大實力和勢力支援就免不了被大臣“駕崩”。

  • 2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東漢 自光武中興到漢獻帝 被廢,歷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 竟多達9人,佔總數的四分之三,並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這成為除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外,東漢政治的又一大怪胎。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統一六國、開創帝制以來,由於“父傳子,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度,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中,幾乎每個朝代都出現過幼帝的現象,即未滿弱冠就即位稱帝。這種情況以東漢王朝最為顯著。東漢自光武中興到漢獻帝被廢,歷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竟多達9人,佔總數的四分之三,並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這成為除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外,東漢政治的又一大怪胎。報道稱,作者就試從東漢多幼帝的原因進行探討。

      皇位繼承製度的侷限性

      秦國統一中國後,秦王嬴政自認為“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因而取兩者之尊稱“皇帝”,並由此確立整套與皇帝相關的制度,其中皇位繼承製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為了萬世一系地將自己的寶座傳給自己的子孫,以“奉宗廟之重,終無窮之祚”,自稱始皇帝 ,以期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也。秦雖歷二世而亡,但秦始皇 開創的皇位繼承製度卻保留下來,到東漢時已日臻完善。這種皇位繼承製度,使儲君的範圍集中在當今皇帝的子嗣當中,選擇餘地較小,一旦皇帝早逝,出現幼帝即位的機率就極大,東漢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東漢除光武帝(劉秀 )、明帝(劉莊 )、獻帝(劉協 )外,其餘都未滿36歲而亡。其中,除去安、質、桓三帝以劉氏 宗族身份即位外,其餘都遵從“父傳子,家天下”的繼承原則。皇帝們雖然嬪妃較多、結婚早,但由於身體發育尚未成熟,過度縱慾,無疑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使後代多體質孱弱而夭折,如果涉及宮廷爭寵、廢立,再加上古 時醫療技術的落後,其中能成人的皇子本來就不多,皇儲的選擇範圍就更小了。東漢先帝死時都早,所以能存活下來的皇子必然年齡偏幼,但只要先皇有子嗣卻是非立不可,東漢多幼帝,這是封建制度終其一生無法治癒的痼疾。

      後宮干政的毒瘤

      東漢如此多幼帝,也有其偶然的原因。與東漢皇帝大多短命相反,他們的母后或皇后卻都長命,且“主少母壯”。漢朝 又確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斷時,皇太后 可以監護人的身份監督、選立嗣位人,以至臨朝稱制。太后臨朝稱制,其權力與皇帝相等,東漢“臨朝者六後”,這種情況下,太后們在選擇嗣君時大多“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有些太后為了滿足自身的權欲,還廢長立幼,如原和帝之後鄧太后,以長子劉勝有痼疾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劉隆 ,其生時才百餘日,剛立不久就夭折,後又立劉牿,也才12歲,一太后竟兩立幼帝,把持朝政達16年之久。東漢後宮干政的局面是漢朝時皇后制度乃至後宮制度不成熟的一個典型縮影,這也是封建地主階級對完善後宮制度不斷探索的結果,對以後不斷完善後宮制度起了深遠的影響。

  • 3 # 六甲番人

    究其原因,主要是:

    1、皇帝過早生子。這是古代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避免皇帝無後繼位問題,皇帝們一般都結婚很早,但由於身體發育尚未成熟,過度縱慾,無疑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使後代多體質孱弱而夭折。同時皇位繼承製度規定立嫡長子為儲君,這使得儲君一般都是父親在未成年時生的,先天一般不足。

    2、古時醫療技術的落後。皇帝先天不足,又過早結婚,出現疾病的機率高,醫療不及時就會夭折。

    3、廢立。東漢皇帝繼位年幼,自和帝之下,皇帝均為幼年即位,從而導致太后臨朝稱制 ,“臨朝者六後”。太后因私慾,可能會廢立。原和帝之後鄧太后,以長子劉勝有痼疾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劉隆 ,其生時才百餘日,剛立不久就夭折,後又立劉牿,也才12歲。

    4、外戚專權。皇帝年幼,身不由己。比如質帝劉纘即位時8歲,非常頗伶俐,因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 4 # 雅琴心靈雞湯

    一、客觀原因是古時候醫學科技不發達。 二、政治原因: 皇帝多成傀儡。漢朝大臣可以廢立皇帝,所以漢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備孕的夫妻如何做到優生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