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質文化史
-
2 # 公元前
影響到秦朝命運的關鍵人物是蒙恬。秦始皇暴亡後,趙高、胡亥等人篡改了詔書,隨後傳令給在長城戍邊的扶蘇長公子和大將蒙恬讓他們自殺。但是,沒想到扶蘇和竟然真的自殺了。如果扶蘇和蒙恬選擇抗命,當時秦始皇已經死了,他們是完全能夠拿下趙高、胡亥等人。當時蒙恬手下有30萬精銳,而且都是久經沙場的部隊。扶蘇和蒙恬率兵南下,然後再以蒙毅為內應,那麼趙高、胡亥等人位置鐵定不保。
如果是扶蘇死了,蒙恬活著而章邯沒有投降是不是秦朝就會有另一個結局呢?如果蒙恬真要造反,秦二世胡亥肯定是擋不住他的。胡亥很有可能派章邯去鎮壓蒙恬,山東個諸侯都會聞風而起,那時天下大亂,項羽、劉邦各也會帶兵攻入咸陽。
在鉅鹿之戰時,項羽破釜沉舟,堅決要消滅秦軍主力。以蒙恬的性格,他很可能要和章邯議和。蒙恬的30萬大軍絕不是章邯手下那些無用之輩,都是一等一的精兵。蒙恬和章邯兩人併力對抗西楚霸王項羽,估計項羽也不可能在鉅鹿之戰中存活。
但是,按照垓下之戰項羽的表現來看,論勇猛蒙恬、章邯都遠不及項羽。但是,論用兵之道項羽遠不及蒙恬。那麼就會出現兩種情況:(1)項羽在千軍萬馬之中取蒙恬首級,接著被迫投降章邯,那麼項羽仍然會統一天下;(2)蒙恬、章邯聯合擊敗項羽,接著分別剿滅各路起義軍。
但是秦二世胡亥實在是太昏庸無能了,他在趙高的蠱惑下,很有可能在天下太平之後,來個兔死狗烹,把蒙恬、章邯全部斬殺。估計用不了幾年,天下又會大亂。這時候,那時候項羽很可能會再東山再起。
所以,秦末的命運,握在兩個人手裡:(1)扶蘇;(2)趙高。這二人是正邪兩派的代表。如果扶蘇沒有死,蒙恬就不會死,秦朝很有可能不會滅亡。如果趙高不死,即使扶蘇活著,秦朝滅亡的機率非常大。如果扶蘇死了,但是趙高活著,即使蒙恬、章邯擊敗項羽,秦朝一定會滅亡。
所以,秦朝的成敗是由政治任務決定的。歷史的走向,大部分是由政治家決定而不是由幾個將領決定的。 -
3 # 浮沉的歷史
首先在鉅鹿之戰中不存在胡亥、趙高、王離三人合力整章邯的事情,項羽能夠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鉅鹿之戰在很多人的概念裡是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但是雙方的實力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差距,秦軍也並不是是不可戰勝的。當時參加鉅鹿之戰的秦軍總數大概在30~40萬人之間,而諸侯聯軍則至少有20萬人,其中項羽所部在10萬人以上,而且秦軍當時是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章邯軍團,另一部分是王離兵團。
從兵力上看,項羽似乎並不佔有優勢,可是項羽軍隊剛剛進入戰場,而秦軍則已經鏖戰了數月,已經是一支疲憊之師了。項羽採用的戰術也是十分高超,其先虛晃一槍迫使章邯軍團收縮了防線,導致與王離軍團的聯絡中斷;之後項羽又馬不停蹄的去攻打圍困鉅鹿的王離兵團,項羽九戰九勝與諸侯聯軍一起全殲了王離兵團。項羽不僅可以活著從鉅鹿戰場上出來,還可以大敗秦軍,使得反秦戰爭對於諸侯聯軍越來越有利。
因此不是趙高和王離兩人聯合坑了章邯,而是章邯把王離給坑死了,王離的死,也導致了後來章邯和趙高的矛盾日益激化。王離和趙高私人的關係不錯,在蒙恬被殺後,王離接管了秦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長城軍團,可見兩人關係是十分密切的。而章邯軍團由於屢戰屢敗,也很快引來了秦二世的不滿,章邯在秦二世和趙高的雙重壓力下,最終被迫投降了項羽。
-
4 # 真正鱷魚不哭
趙高整章邯不假,胡亥被矇蔽昏了頭,但跟王離沒關係吧。
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於死。原將軍孰計之。”……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史記·項羽本紀》三年,章邯等將其卒圍鉅鹿,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夏,章邯等戰數卻,二世使人讓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趙高弗見,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見邯曰:“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項羽急擊秦軍,虜王離,邯等遂以兵降諸侯。《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明確記載王離聽命於章邯,雖然大家覺得他是王翦之孫,地位很高可能不太聽指揮,但是沒有明確證據。
項羽擊敗章邯不是靠僥倖,而是實打實的力戰,如果再打下去,遲早還是可以消滅秦軍的,無非是時間拖長一些。胡亥趙高不過是促成章邯投降罷了。
-
5 # 原生態大沙河醜蘋果
首先這個假設都不成立,在提出假設之前首先要把秦末的那段歷史理清楚。要從始皇帝第五次出遊巡視天下在沙丘病逝說起。趙高串通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立了胡亥。又設計將公子扶蘇和蒙恬大將軍害死,秦朝只剩大將軍王離和章邯。秦始皇一死,胡亥昏庸無道,趙高指鹿為馬,天下英豪,揭竿而起。
在各個起義大軍中以劉邦、項羽為代表。劉邦義軍是從東向西一路向咸陽挺進。而項羽的義軍是先繞道魏國解救魏王,再向西挺進。在鉅鹿與章邯率領的二十萬秦軍相遇。先是項羽叔父項伯在戰役中被章邯殲滅,再就是其他六國義軍持觀望態度。項羽帶著五萬項家軍在鉅鹿河破釜沉舟與章邯的二十萬秦軍展開了一場世紀之戰,史稱鉅鹿之戰。項羽完勝而告終。
回覆列表
蒙恬的軍事實力明顯在章邯之上
蒙恬在破齊,破楚的戰爭中均立有大功,而且擊敗匈奴收復河套地區,迫使匈奴後退七百餘里,並根據戰爭經驗規劃修建長城。蒙恬與其弟蒙武被秦始皇視為左右手,經常同車侍奉左右。
章邯在秦二世時只是一個少府(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因為提出了赦免驪山邢徒為兵的建議而被委以重任。在實際戰爭中,章邯也展示出了一定的軍事能力,其完全剿滅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擊敗項羽的叔父項梁,擊敗了起義聯軍,但是最終在鉅鹿之戰中敗於項羽並投降。
可見章邯其軍事能力遠在蒙恬之下。
項羽破釜沉舟的鉅鹿之戰能否活著出來?一方面,鉅鹿之戰中項羽軍隊只有六萬,章邯軍隊有二十多萬,項羽的勝利有兩個原因:憑藉視死如歸的精神和“天下苦秦久矣”。秦朝已經喪失人心,秦軍本來就是邢徒而士氣不高,士氣一起一落秦軍雖然多但戰鬥力不高。很明顯這個問題蒙恬也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即使由蒙恬來指揮鉅鹿之戰,秦軍也是勝少敗多。而且,即使是鉅鹿之戰打贏了,只要“天下苦秦久矣”的客觀現實沒有改變,秦朝終歸還是要滅亡的。
總之,如果換蒙恬來指揮,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危險性會增加,但還是勝多敗少,而且即使鉅鹿之戰打敗了,秦朝還是難免覆亡的命運。畢竟,當時秦朝已經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