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7走路回家

    1、赤子:初生的嬰兒。

    2、襁褓:(音qiǎng bǎo),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來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

    4、齠齔:(音tiáo chèn)原意指兒童換齒之時,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 《歡兒戲》中寫道:"齠齓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5、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6、黃口:泛指十歲以下的孩童。

    7、幼學:十歲。

    8、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紮成髻,語出《詩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

    擴充套件資料:

    小孩在十歲以前,人們多用動物、服飾、牙齒等表示年齡。如剛剛出世叫“嬰兒”,也叫“黃口”。這是因為雛鳥的嘴是黃色的,後來就用“黃口”來喻嬰兒。有些地方俗稱小孩為“毛毛”“小毛毛”“小毛頭”或者“齡娃”。這裡的“毛毛”指孩子剛生下來時,身上、臉部有很多茸毛;“齡娃”則指從現在開始要計算年齡了。唐代的許碏(que第四聲)在《題南嶽招仙觀壁上》中說:“黃口小兒初學行,唯知日月東西生。”就是將“黃口”的含義引申為幼童或年幼無知的孩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國媽媽鐵源能不能和中藥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