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像風一樣吹過4

    這段文章看看會不會幫助你解決問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能觸動他小小的靈魂的莫過於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不安全感、恐懼感與無能為力的感覺。無論是心愛寵物的死亡、親人的去世還是目睹意外事故發生……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恐懼、不安和悲傷。怎樣讓他們理解為什麼死亡就是永別,為什麼人和小寵物死後不能復生這樣的道理"是每個媽媽的難題。要讓寶寶遠離死亡帶來的陰影,媽媽可以認真考慮以下問題。

    1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對死亡產生恐懼或不安,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根據精神分析學理論解釋,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的一種本能。正是因為這種本能,人才能遠離危險,努力求生。由於不能正確地理解死亡,因此,寶寶一旦遭遇死亡事件,他幾乎有種面臨滅頂之災的感覺。比如,寶貝會擔心死亡隨時降臨,擔心自己的親人會隨時被死神奪去生命,擔心自己因為親人的死亡而隨時被拋棄等等。這一切困擾著寶寶,使他惶惶然不知所措。遭遇死亡事件的寶寶最缺乏的首先是安全感。所以,向寶貝解釋死亡最基本的前提是要給予他充分的安全感,讓他明白死亡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他想象的那麼陰暗,也不是隨時都會伴隨左右。至於有些父母為了避免寶貝嘗試某些危險行為,有意誇大死亡的恐懼或死亡危險的可能性是不足取的一種方式。這種恐嚇,往往會導致寶寶出現焦慮、恐慌、噩夢、行為退縮等不良心理,甚至嚴重影響寶寶的成長。

    2、給寶寶宣洩的機會

    人天生就有醫治自己心理創傷的能力,這就是情緒的宣洩。當寶寶情緒波動激烈時,他往往會以笑、哭、訴說、身體的顫抖等等來宣洩,這是醫治內心創傷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當寶寶以這樣的方式發洩情緒時,父母無需對寶貝宣洩情緒的行為加以勸阻,只要耐心地守候寶寶,讓他體會到你對他的理解與體貼就足夠了。相反,如果不給寶寶宣洩的機會就會阻礙寶寶釋放自己的悲傷。如果寶寶的悲傷得不到充分的釋放,這種悲傷的感受可能會隱藏在他的潛意識裡,並且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因為某個事物的引發而不斷出現在他以後的生活中,甚至成為一種心理障礙。當寶寶面臨親人去世或者寵物死亡等事件的困擾,他可能會透過一些比較特別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表達他對死亡的瞭解。比如有的寶寶會假想關於死亡的遊戲,並在遊戲中不停地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有關死亡的場景來重複他目睹或者聽說的死亡的體驗。有的寶寶目睹死亡事件之後可能還會有行為退縮、行為越軌或拒絕參加一些比較規律性的正常活動等現象。此時,父母一定要理解寶寶,不要簡單粗暴地將寶寶拉回現實,而應該耐心地誘導寶寶,讓他把自己內心的苦悶、恐懼與不安描述出來,嚴重的可以請教心理諮詢醫生對寶寶的行為進行調整。

    3.讓寶寶遠離不良刺激

    因為寶寶自我保護的心理防禦機制還不健全,因此,家長應儘量避免各種死亡情景刺激寶寶。比如父母應儘量避免寶寶觀看影視作品裡那些渲染暴力的場景,尤其當家里老人去世時,最好避免帶寶寶去靈堂、火化場等過度壓抑和悲哀的環境,以免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當家人生病時,不要以死亡來威脅寶寶,以此作為哄騙寶寶乖巧聽話的砝碼。一旦家人最終去世,寶寶就會有一種罪惡感,並因此形成心裡陰影。

    4.給寶寶體驗悲傷的時間與機會

    經受面對死亡的經歷對寶Bora說並不都是壞事,它同樣是寶寶成長的人生課堂中很重要的一課。事實上,寶寶正是在這種分離和悲傷的體驗中,學會了珍重感情,也體會到了為何應該珍惜生命。當寶貝心愛的寵物死亡之後,帶著寶寶一道掩埋小寵物,並且經常去看看小寵物,讓他在照顧死去的小寵物的過程中學會以恰當的方式釋放他悲傷的情緒。

    5.給寶寶明白事實真相的權利

    一旦家裡遭遇親人去世的事件,父母應該以恰當的方式告訴寶寶真相,而不應該向寶寶隱瞞。寶寶雖小,但是他的心一樣十分敏感。無論家庭成員如何隱瞞,他都會從家人的表現中發現某些端倪。一旦寶寶自己發現事實真相,那麼家長好心隱瞞真相的結果只可能使寶寶遭受失去親人的基礎上又失去對其他親人的信任的雙重的打擊,使他更長時間地被籠罩在憂慮和恐懼中,從而經歷更多的痛苦。

  • 2 # 童閱榜

    “死亡”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當孩子問到這個問題,或者家長講述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到坦然回答,不要躲閃。躲閃或含糊其詞會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或者使孩子感到惶恐。有觀點認為,孩子從3歲左右開始,特別是5、6歲時,便可能對“死亡”的概念發生興趣。但因心理發展階段不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也有差別。 對最初接觸死亡概念的孩子而言,“死亡”只是他們聽到的一個新詞彙。即使知道某人“死了”、“去世了”,也不會像成人一樣產生痛苦體驗。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會逐漸對“死亡”有了模糊的認識,但還不大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又發現大人們對這個話題非常敏感、忌諱或禁止談論時,就有可能把死亡這個概念和可怕的東西聯絡起來,進而產生恐懼。如果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就告訴他,可以透過一些合適的機會和合適的場合;但如果孩子沒有問,也沒有必要一定讓孩子去理解。

    平時也可以跟小朋友一起閱讀一些這方面的繪本,例如《一片葉子落下來》、《獾的禮物》、《爺爺的天使》等幫助孩子理解。面對離世,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去平復,孩子也需要時間去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老師都是如何管理孩子的,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打孩子,家長要給老師送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