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己齋論史
-
2 # 嶺南喬木
五胡亂華實際上是民族大逃亡和民族大屠殺,哪裡有半點融合的意思!!先是匈奴人、羯族人、鮮卑人等屠殺漢族人,野蠻的外族還把大量漢族女子充當軍糧,稱兩腳羊,史書多有記載,漢族土族大戶們亡命江南,美其名衣冠南渡,其實是逃命,殘存的北方漢族組建乞活軍,為活命武裝自衛,不出數年,北方漢族人十存二三,人口數由數千萬迅速降為數百萬,漢族已到了滅亡的邊緣。在這危機時刻,民族英雄冉魏武悼大帝出現了,釋出殺胡令,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漢族的血性被激化起來,入侵的胡人要麼被殺,要麼逃回老家,只可惜兩年後冉魏敗於鮮卑,鮮卑建立北魏,這個把漢族女子當軍糧的民族害怕漢族的血性,不敢再學羯族屠殺漢人,再說北方漢族人數下降太快,耕田荒毀,殺之無益。因此穩定下來的北魏開始恢復生產,並且為了長期佔據中原,改漢姓,易漢服,說漢話,這就是正史裡說的民族大融合!實際上北方漢族基因被胡化,南方蠻族基因被漢化,直至今天中國最純正的漢族在南方,那就是客家人。因此五胡亂華,並不是民族大融合,而是漢族大逃亡大滅絕的歷史,我們要正視歷史,不要自欺欺人,甚至歪曲歷史來為漢族史抹脂擦粉。
-
3 # 巴山夜雨涮鍋
詳細講講五胡亂華,這個題目太大了。我就大致說說五胡亂華的整體程序吧。
首先,五胡亂華指的是在公元4世紀初,因為西晉皇朝內部發生王宮權貴爭權奪利的內戰,造成國防力量嚴重損耗。而原本在帝國邊境的氐族、羌族、鮮卑族、羯族、匈奴族等五個少數民族,趁機紛紛崛起,建立政權。這些少數民族政權摧毀了西晉,迫使晉王室的殘餘力量南遷到長江流域,從而形成南方東晉與北方少數民族的對峙。這個對峙持續了百年。
北方少數民族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西晉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個的政權,前後多達十多個。如匈奴漢(前趙)、後趙、成漢、前燕、後燕、西燕、北燕、南燕、前秦、後秦、西秦、夏、後涼、西涼、南涼等。這些國家有的是被東晉攻滅,大部分是彼此吞併。等到東晉被劉裕篡奪滅亡後,北方則換成了鮮卑族拓跋氏的北魏。於是,南北朝開始。整個南北朝,基本也可以看做是五胡亂華的延續。
五胡亂華的五胡,在開始亂之前,基本上屬於西晉皇朝的非主流臣屬或附庸國。他們對晉朝的反噬,一部分可以算作起義(如氐族李氏的成漢),一部分可以算作野心叛亂(如劉淵的匈奴漢國)。其他的一些,更類似於軍閥割據。從政治角度,與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沒有本質區別。其餘很多國家,更像是中央崩潰下地方獨立爭霸,或者本身就是從前一個異族政權屍體上分裂出來的。當然,這些戰亂造成的民眾殺傷、土地荒蕪、文化倒退是非常厲害的。
從民族政策上,各族的政權有所不同。匈奴族、羯族統治國家,對漢人的打壓和歧視比較嚴重。羌族次之。而鮮卑族和氐族,則對華夏文明較為嚮往。如鮮卑慕容氏的前燕,慕容皝親自開辦學校,學習儒家經典,還自己帶出了上千個學生。再如前秦苻堅就更不用說了,連東晉皇朝的君臣都對苻堅讚不絕口。而到南北朝之後,鮮卑族拓跋氏的統治者更是進行了一系列漢化,如改漢姓,穿漢服,強制和漢族通婚等。這些舉措確實是在融入漢族。由此在數百年後,氐族、鮮卑族作為獨立民族基本消失了。
(慕容皝)
綜上,五胡亂華本質上來說更類似軍閥大混戰,混戰持續百年,造成大批生靈塗炭,文化摧殘。只不過軍閥中有大批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中,前期的匈奴、羯族獨立性較強,對漢族有較多壓迫。中後期強盛的氐族、鮮卑族則對華夏文明是嚮慕和主動加入,並最終促成了融合。華夏文明素來是文化重於血統,所謂在夏則夏。因此,五胡亂華作為一場戰火浩劫的同時,確實促進了民族融合。
-
4 # 先啟歷史
五胡亂華是起因,民族融合是結果。
而五胡亂華的起因是西晉漢族政權自己內亂,周邊的匈奴,鮮卑,羌,氐等少數民族由於前幾朝的原因,被不斷安置進入漢族傳統周邊地區聚集居住,看見朝廷內亂,有野心的少數民族首領就趁亂反叛佔據漢族地區,主要是今四川,陝西,山西,河北等漢族傳統地區。
說到民族融合,我覺得最突出的是始建立山西大同的鮮卑拓拔氏政權–北魏。孝文帝強行令胡人融入漢族,易名,通婚,變法。這是一個影響中國後世的大事,中國北方從此胡漢互融。
回覆列表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黑暗的一頁。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晉八王之亂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國家時形成與南方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由北向南遷徙,在多代皇帝的寬容接納政策下,胡人逐漸增多,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西晉首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因晉室內部王室爭奪皇權鬥爭,導致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華夏大傷”。而作為西晉朝奴隸的胡人趁機起兵,侵擾西晉。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了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的開始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挑起的。公元304年的冬天,氐族的老大李雄先佔成都,給自己封了一個“成都王”,史稱成漢;然後,匈奴貴族劉淵也不甘示弱,起兵於離石(山西呂梁),史稱漢趙。
要知道,在304年的這個冬天,當成漢和漢趙自立為國的時候,西晉還是佔據中央權力的,但西晉這個昔日老牌大哥確實對這些後起之秀也沒啥辦法,只能聽之任之。
然而,漢趙可以從來沒有一天不惦記著西晉這塊更大的土地。劉源有個兒子叫劉聰。這也是個狠角色!他熬到父親過世後,弒兄登基。登基之後,他加快了想要侵佔西晉那麼大一塊地盤的速度。
永嘉五年,劉聰派王彌、劉曜、石勒率領大軍進攻西晉的首都洛陽。本是武將起家的西晉不僅沒有反擊,還失敗投降了。石勒為首的漢趙大軍殺進洛陽城後,不分王公士民亂殺一通,三萬餘市民遭到屠殺,晉懷帝也被掠走了!這場漢人政權歷史上及其屈辱的一幕,史稱“永嘉之亂”。而後來,石勒又和劉聰的劉氏家族鬧掰了,自己一賭氣,跑去建立了後趙。
要知道,從晉武帝司馬炎篡曹魏滅吳,到晉愍帝出降,西晉僅歷五十一年。“永嘉之亂”不僅標誌著西晉的結束,也標誌著中原從此陷入胡人分裂混戰的130年。
雖然,我們現在將這一時期定義為“五胡十六國”,但當時獨立於晉之外的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基本上,中原大地就是一場大亂戰,不,是大亂“佔”!扯起一面大旗,手裡有人就敢打仗!佔據了一座城池,就敢稱帝!稱了皇帝就開始爭奪皇位!總而言之,這一段時間裡,成為一個開國皇帝這樣偉大而遙不可及的夢想,竟然在多人身上實現了!五胡亂華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