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個土貨

    兩者都有吧 不矛盾的 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道世界有很多種很豐富 也可以學點東西 前提是孩子自己要有意識 不然就是放羊了。

  • 2 # 美行世界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教育不列外,學習也一樣;

    受最好的教育,讀最好的書,

    無論真知在哪裡,西天取真經,

    是子女使命,為父母天職;

    人民,家,國,都迫切需要,

    我們的兒女,到世界各地學習,

    而無論公派私派,都是為家為國效命;

    感謝那些省吃儉用,送子女海外讀書家長,

    替國替人民做貢獻,應當被獎勵;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

    無論有錢無錢,那裡教育好,就到哪裡去;

    外華人到中國讀書很多,已有很長曆史,不都有錢;

    華人到國外讀書,勤工儉學,可歌可泣;

    然更多的中國父母,送中國孩子,

    到世界各地讀書,學得真理科學,

    為民為國,為未來,為文明做貢獻。

  • 3 # 手機使用者11049717628

    真的是不願意送孩子出國留學,孩子遠在千里之外的那種痛、那種牽掛是每個留學生父母必須承受的。但是國內的教育的確太令人失望。孩子從小學起一路的應試教育,學到的都是應付考試的,缺乏批判精神。終日被浸沒在題海中,哪還有機會讀書,培養修養。儘管這些年高喊素質教育,但離真正的素質培養卻漸行漸遠。到了大學更是混日子,看看周圍的孩子都沉迷在遊戲,閱讀只限於手機。知識貧乏身體孱弱,既不能養家自立,更不能保家衛國。好在孩子尚有進取之心,只能咬牙送出國。孩子出國學會了獨立生活,從一開始心驚膽戰的把車開回家,第一次到超市採購,第一次開火做飯,到如今假期約一眾小夥伴自駕出遊,自己管理財務預算,自己安裝傢俱,自己搬家,自己打工掙零花錢。每天的計劃滿滿的,大量的閱讀,大量的作業,每個學期要學7門課程,而且還要保證全A的成績。這樣的改變不值得嗎?如果國內的教育也是如此的管理水平,相信很多的中國家長才不會送孩子出國。回想當年中國建國之初,在兩單元勳的帶領下,教學相長,那時的教育才是中國教育應有的面貌。

  • 4 # 馬丁林2

    據統計,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為36.26%。以四年平均增幅10%預測,今年出國留學人數估計超過60萬,其中包括小初高階段、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的人數。中國也因此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留學生輸出國。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是中國留學生的四大主要留學目的國。其中選擇美國留學的的大約超過1/3(2016年留學美國的學生21萬),英國1/4,其餘目的國家依次為澳洲、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南韓、日本等。

    上述資料說明什麼?

    第一,隨著中國中產階層以上人群的湧現,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對一下代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非常重要的投資,這項資本投入匪淺的投資(美國排名前一百的私立大學每年平均總費用大約人民幣60萬,公立每年30萬左右;英國和澳洲私立大約30萬)根本無法預測將來任何的回報率,甚至有人傾家蕩產也要送子女出國留學。為什麼?除了少部分人跟風外,相信大部分家長主要考慮為子女將來學到更有用的知識和具備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是主因。其次,這類“先富裕起來”的家長,由於對國內教育尤其是對本科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例如嚴進寬出;教育思路無法與國際比較和接軌;對學生的潛力、創造力和綜合思辨能力發掘不足等等而“用腳投票”地選擇讓子女留學。

    第二,為何美國和英國是中國留學生首先考慮的留學目的地國家?相信大部分學生與家長主要考慮這兩個國家在全球的大學綜合排名與學術科技成就是首要的驅動力:全球大學排名前一百位美國超過50所,英國接近20所,即這兩個國家佔全球排名前一百的70%!

    美國為何更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除了美國的綜合國力(經濟總量、軍事與科技實力)全球最強外,其多元文化的包容力和創造力不容忽略。美國的大學數量超過驚人的4300多所(包括公立和私立,還有不計其數的野雞大學。中國官方2016年公佈的是2800多所,只佔美國的65%,但考慮人口基數,這個比例會更低:華人口是美國4倍多),這些普遍國際化而且辦學模式非常自主和開放的大學每年吸引大批來自全球各國的留學生,這種國際化非常有利於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即可以讓國際留學生學習到更多差異性和比較性的來自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再者,全球五百強企業每年招聘的大批科技創新人才大多來自美國排名前兩百的大學,資料證明美國大學的創新能力和吸引力。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馬斯克等科技牛人也為留學生樹立了榜樣。更不要說美國大批著名科學家或院士都集中在排名前一百的大學從事教學或科研。至於諾貝爾獎,其設立一百多年中,美國324人,英國108人,德國73人,單美國就佔諾貝爾獎獲得者總數的70%!而且這些諾貝爾獎百分之九十來自美國大學裡從事教育或研究領域的博士和教授。以下是美國近二十年獲得諾貝爾人數統計資料(來自百度):

    “從1985到2005年的20年間,共52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中,有34位為美華人或在美國居住,佔64%;47位化學獎獲獎者中有28位為美華人或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佔59.6%;生理學或醫學獎的46位獲獎者中,有28位美華人,佔46%;33位經濟學獎獲獎者中,有23.5位美華人(其中一人為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佔71.2%。”

    上述資料說明美國幾乎壟斷了全球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科學、經濟學獎項,也印證了美國至今無人可以撼動的綜合國力。

    至於英國,我瞭解不多。我只能在此重複自己關於“留學選擇美國還是英國好”的問題:

    “就目的論而言,如果你將來想做牛人,去美國——科技創新與多元文化包容;如果你將來想做紳士,去英國——傳統保守與學術氛圍濃厚。就經濟負擔而言,全球排名前一百的私立大學平均的留學費(學費、住宿費、生活費及其他費用,下同):美國每年大約人民幣六十萬左右,四年下來就兩百四十萬;英國每年大約大約三十萬,四年下來就一百二十萬。值不值得?考驗每一位準備留學的學生和家長!順便一提,隨著民粹主義抬頭(英國脫歐,美國揚言要退WTO,兩個都OUT),將來畢業想一步到位移民這兩個國家,越來越渺茫!除非你是全球排名前五十大學的STEM人才。”

    英國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教育基礎和學術氛圍,也是留學生的首選地。但科技創活力近十年已遠遠落後於美國。

    第三,一個案例。我女兒2014年本科考入美國USNEWS排名第三十三的羅徹斯特大學多媒體專業(曾分別被舊金山藝術學院、加州戴維斯分校、濱州州立大學、雪城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和羅徹斯特大學錄取,根據她自己的意願選擇了排名最前的羅徹斯特大學),今年準備升大四。上月被全球排名第二的公關公司萬博宣偉錄取實習。留學三年,觀察女兒的成長有如下的進步:1)從小本來在家的日常生活非常依賴父母,現在非常獨立,自己會做各種菜式,回來後也會主動幫助母親做些家務;2)在美國時,我們平時與她交流主要透過微信,發現她更加有主見和計劃,每學期GPA成績都能超過3.6(滿分是4.0),這個非常讓我們放心;3)女兒在留學生群也非常活躍,許多是來自全球的,這些留學生不乏麻省理工、斯坦福、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杜克大學、紐約大學、多倫多大學以及國內的清華、北大、中國傳媒大學等,她目前的微博粉絲量達到驚人的24萬,我是去年才知道的。這說明女兒除了喜歡挑戰接觸和牛人外,已經開始懂得建立自己廣泛的人脈基礎;4)留學三年,女兒的世界觀變得更加成熟,懂得學會感恩和愛國,更懂得包容,能傾聽和分析來自不同年齡、不同立場和不同國家的意見和思想,並能鎮定自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這可能與我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因為本人非常注重這種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維。

    至於子女留學值不值或是否有意義,每個留學生與他的家長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除了留學的確需要家庭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公派、全額獎學金或半獎學金除外,此類留學生估計不到10%)外,還需要考慮如下綜合因素:孩子的意向或理想、對孩子的期望值、以及家長的教育背景和國際視野等。同時提醒家長除了不要盲目跟風(比如傾家蕩產送子女留學)的同時,要多瞭解有關的留學諮詢進行比較,不要輕易被無資質的留學中介所忽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和庫裡突破上籃的能力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