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憤怒野虎
-
2 # 貼心媽媽
寶寶小時候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別看孩子小,孩子潛意識裡的觀念,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很大。良好的家風會影響一代又一代人,長輩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尊敬長輩,彬彬有禮的孩子誰都喜歡。
-
3 # 魚兒老師愛育兒
幼兒園時期,其實是寶寶習慣培養的良好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些意識又有些懵懵懂懂,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寶寶受益終生。哪些習慣是小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培養的呢?
1、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會進入到孩子的潛意識中,讓身體記住,如果小時候作息習慣良好,孩子就不需要太多的外力作用,自己就能愉快地適應需要的作息,在上小學對時間有嚴格要求以後,不會感到太辛苦。
2、準確表達自己的習慣。可能跟社交習慣有關係,有些寶寶社交習慣不夠好,可能跟寶寶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有關係,如果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在社交中就會感到困難,時間長了就會畏懼社交,這對寶寶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3、良好的衛生習慣。幼兒園會有針對性地對寶寶的衛生習慣進行培養,但是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努力。這個習慣需要家長自己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衛生習慣不好,孩子就會從家長身上習得不良的衛生習慣。
4、閱讀的習慣。幼兒園的孩子,適合進行繪本的閱讀。閱讀是一直以來都很受到重視的習慣,會貫穿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5、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小寶Bora說尤其重要,要多引導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經常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後,會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更加感興趣,也更容易深入探索很多問題,對以後的學習甚至成年後的生活、工作,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
4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當然重要了。任何階段的習慣培養都很重要,而且我認為,習慣培養,不分年齡。當我們認識到某一種習慣很重要的時候,從我們意識到的那天開始,我們就應該去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分早晚。千萬不要覺得,沒關係,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如果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不會自然而然變好的。況且,當一個習慣已經養成,再糾正就更困難。
-
5 # 一起學嬰育
我覺得寶寶小時候的習慣培養很重要,因為小樹不砍不直,也就是說小樹在生長過程中會冒出很多小分叉,這些小分叉如果不砍下去的話它就很容易長歪
試想一下,我們的寶寶現在就是那顆小樹,你總覺得他還小,長大了就懂了,可是呢,你每次發現他有問題卻不去制止或者糾正,久而久之他就覺得是很正常的,長大了你再想去糾正他就很困難了
所以我覺得習慣還是要從小培養,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
6 # 高興媽媽聊育兒
寶寶小時候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來說將會受益終生。幼兒園時期的孩子,都處於三到六歲的期間,正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和老師相互協調,互相配合,幫助孩子養成生活好習慣。比如,飯前洗手、午飯後睡午覺、如廁前後洗手、與小朋友一同玩耍,不搶別人的東西等,這些習慣對孩子以後都將會影響深遠。
所以,培養寶寶小時候的好習慣真的非常重要。
-
7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小時候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要,而且關係到孩子的一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平時的教育關鍵在於習慣的養成,養成好習慣才能逐步完善他們的自覺意識。有些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許就和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格外關注有極大的關係。
-
8 # 育兒之路小桔燈
1. 從小事做起
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從小事慢慢培養,比如寶寶吃飯坐不住,跑來跑去,吃一口玩幾分鐘,沒吃幾口飯都冷了,因此可以給寶寶買個寶寶餐椅,讓寶寶學習大人的樣子,吃飯的時候就在餐桌上吃飯,漸漸的寶寶一到吃飯時間就會主動要求坐到餐椅上。
2. 家長身體力行
一歲多的寶寶模仿能力已經很強,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品質和習慣的養成,比如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洗手,慢慢的寶寶就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因此做父母的要身體力行,父母喜歡看書就會培養一位愛閱讀的小寶寶。
3.不要經常說“不”
這個危險,不能碰,經常會有家長在寶寶身邊叮囑,其實幼兒期的寶寶好奇心很強,越是不讓他們碰的卻總是想辦法摸摸,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進行示範性引導,比如寶寶看見大人掃地,我們可以示範給寶寶看,讓他跟著做;看見大人在洗衣服,他們也想動手洗,我們可以帶著他們一起,慢慢的你的一舉一動就在寶寶腦海中記憶下來,我們可以給與他們鼓勵,漸漸的從模仿你的動作就會喜歡上這些,開始養成了做家務活的好習慣。
4.持之以恆
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習慣的養成更是這樣,剛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有的父母就擔心寶寶吃的慢,弄得到處都是,於是就開始喂寶寶吃飯,這樣寶寶就更不願意自己吃飯了;平時可以給寶寶講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 、《狼來了》等,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總之孩子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日之功,我們要在平時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建立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祝大家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
9 # 幼兒教育
但是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差、玩性大,很多家長嘗試培養孩子的能力,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不能持之以恆,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呢?這些都是另家長頭痛的問題,那麼,如何正確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下西方一些國家是怎樣做的。
在美國,很多家庭都有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為孩子朗讀的習慣,並且父母要做好閱讀的好習慣,每天20分鐘,久而久之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父母的影響下閱讀興趣就慢慢形成了。因為孩子在堅持聽讀可以使注意力集中,還有利於擴大孩子的詞彙量,並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不要小看了每天這20分鐘,在這20分鐘中聽讀的孩子會慢慢領悟到語句結構和詞意神韻,產生想讀書的願望,並初步具備閱讀的基礎。所以說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越早越好。家長在閱讀時內容選取也是非常關鍵的,要選擇吸引孩子、生動有趣的文章進行閱讀,慢慢地內容可逐步加深。
有很多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都沒想到用這樣一種簡單方法,就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但很多家長還在懷疑聽讀的效果,孩子們看電視也是聽讀,怎麼沒見孩子產生閱讀的興趣呢?這是因為變幻莫測的電檢視像會使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更無法安心地放在“聽”上面,同時還會抑制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無法專心感受語言中的美。
而且很多調查表明,當孩子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左右,讀書效率會大大降低,由此可見每天看電視時間太長會影響孩子智力的開發和,所以這一點家長要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培養孩子。家長們可以利用晚上孩子安靜下來的時間,耐心地在他身邊富有感情地為他朗讀一首詩或一個故事,這些都比催促孩子去閱讀要來得有效。
想孩子成才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所以在教育上都花了不少心思,而閱讀既是一種簡單又能開發孩子智力的好習慣,要想培養孩子能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家長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感染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家長少操心就能輕鬆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回覆列表
肯定重要。小孩的習慣,往往是模仿成人的行為,有些是模仿比他(她)大的孩子的行為。其行為模仿過程遵循動物學的“條件反射形成”規律。待其到青春期後,基本成習慣,想改就極基困難了。1.小孩3~5歲時,主要培養自覺的習慣。自己生活習慣即學會把東西放置整齊,吃飯前、大便後要洗手,吃水果食物要清洗,早起早睡等,玩伴相處習慣即對人能學會禮讓,相扶等,適當的安全習慣即不玩刀、火、水以及注意電器使用等。2.童年6~8歲,主要培養自律習慣。學會早起早睡,運動、娛樂與學習適當調節安排好,等。在這時期,小孩活潑好動,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動。此時,家長若教育不法,往往形成“溺愛”而使寶寶“招惹闖禍”。有的膽大妄為,有的陽奉陰違(在父母親前為“乖孩子”,外人前為“野孩子”)。此時若不糾正,終害其一生。3.青春期11~17歲,培養自立的習慣。由此可知,寶寶幼兒、童年期習慣形成特別重要,這兩期教育好,後期發展順利。反之,發展就差。注意:以前的少年犯的形成,都是童年期教育缺失、不當引至。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