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橋本看日本

    一位曾經到過現場的人告訴筆者他看到現場的感覺是:“戰慄”。就在離東京不遠的神奈川縣座間市的一間房間內,日本警方發現了9個人體頭顱。警視廳的搜查人員看到這樣現場,立刻緊急以“遺棄屍體”的罪名逮捕了住在這間房間的住戶白石隆浩,這位嫌疑人還沒有被押到警署就已經招供:是我切斷遺體的,我已經幹了好幾起,犯罪人不僅性侵害被害人,而且還殺害,肢解被害人。

    這起案件的成功告破,並不是直接發生兇案由警察調查破的案件,而是一位勇敢兄長的不斷堅持下,終於揭發出日本戰後最大的驚天兇殺案。

    一位住在東京八王子的女性突然失蹤,其家人非常著急,其間她的哥哥就查詢失蹤妹妹的推特留言。發現9月20日她曾經在推特上留言徵集一起自殺的人,而且連續幾天都有相同的內容出現。但是過了一個月,妹妹突然停止在SNS上的更新,對妹妹非常擔心的哥哥就在10月26日聯絡用妹妹的賬號發文,呼籲提供尋找妹妹失蹤的線索。(以下是內容)

    ……我是這個帳號的擁有人的哥哥,10月23日這個帳號的擁有人,也就是我妹妹突然聯絡不到了。到那時為止我們每天用LINE聯絡。但10月23日這樣的聯絡斷了。我為什麼現在可以登入,因為我妹妹的密碼都用一個特定單詞,她這樣告訴過我,所以我就登入進來了。現在已經向警察提出搜查請求,但是不是與事件相關還要警方決定,但搜查是從我報警當天開始,而且我妹妹的手機的通訊內容可以倒查這個手機的位置。

    有個賬戶用DM的形式(私信)聯絡我妹妹。這個人因為我妹妹上次燒炭自殺沒有成功,他出主意要我妹妹上吊自盡,當時我妹妹感到害怕就停止了與他的對話。但是之後我妹妹下決心後,又與他聯絡,在下決心的30分鐘前,我妹妹還與我用LINE談話。就在這4個小時之後,我妹妹就去車站見這個人了。

    他妹妹圈子的人很多,有女性讀到了這位兄長的發文,直接發私信告訴他,這個“符合這個上吊之士帳號的有個男人”。於是,兄長馬上這個帳號的情況向東京的警察通報。日本警視廳對此很重視,出面要這位女性把這個“上吊之士”帳號的男人引出來見面,女性就把嫌疑人白石隆浩約到小田急線的相武臺前車站見面。警察當時讓女性遠離白石隆浩的地方確認他的臉,當女性確認這個人就是以前見過的賬號“上吊之士”的人時。於是便衣搜查員就特地不讓女性出面,故意讓白石撲了個空,之後尾隨他,直到他回到家中,警方人員就馬上強行進入搜查。

    當搜查員進入室內時,室內瀰漫著異樣的臭氣,而且房間內有8個保冷箱以及收容的容器,當警方開啟其中的7個箱子時發現,有9個人的頭部,以及大量的骨頭在其中,(這裡省去現場的描述)用一位警方人員的話,現場慘不忍睹。

    白石隆浩供認:9個人全部被他殺害,而他搬到這個房間才2個月(8月22日到案發的10月30日),幾乎是每週殺一個人,如果不是警方尾隨跟蹤找到他,他還要繼續行兇。他的手法是利用SNS尋找有自殺傾向的人,然後有計劃地讓她們來到自己的家中殺害。

    這幾天日本幾乎所有的媒體都來到座間市,他們在這裡希望打聽到案件的新的進展。而日本全國各地的詢問電話也都打到警視廳,都在詢問被害的9個人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白石隆浩殘酷的作案手法,使得警方很難對受害者的身份進行辨認。目前警方的說法是,被害者基本上是具有自殺傾向,被白石隆浩騙來殺害的人,9人中,男性1名,女性8名,其中男女是戀人關係,因為白石下手殺害女性之後,一不做二不休,就把男友也殺害了。為了儘快判明被害人,警方把白石几個賬戶全部進行調查,還原他與被害人的關係,並且對頭顱,遺骨的DNA調查也在進行中,最終這些資料與日本失蹤人員名單聯絡起來,找出真正的被害人。

    現在網路的普及,日本網路的隱秘性以及各種自殺網站的興起都使得偵查工作困難重重。自己的孩子在網上與不認識的人聯絡,就算父母與她住在一起,也是很難掌握得到。如果被害人有遺書或者各種留言,這樣家人就不會向警方報警,這樣警方的被害人調查勢必要十分小心。

    筆者根據日本警方的資料發現,現在日本每年失蹤人口要達到8萬人,其中20歲左右的年輕人要佔四成,這些失蹤人員的70%會在一週內被找到所在的位置,剩下的就是成為走失人員。2016年,失蹤人員捲入犯罪事件的人員達580人。這樣才是這次神奈川事件發生以後,很多家長擔心的地方,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受毒手。

    警方的資料再詳盡研究發現,2016年失蹤的人員總數84850人,其中約5萬人是男性,3.4萬人是女性,目前調查出的失蹤原因包含老年痴呆等疾病在內,還有家庭關係,職業,學業上的各種問題。從年齡段中分析,10多歲的年輕人最多,約佔20%,20歲左右的年輕人佔10%,而年輕人的失蹤原因很多是離家出走。所以本次案件的被揭發,也是由於被害人哥哥的對妹妹的關心與愛,如果沒有這份關懷,也沒有案件這麼快偵破,而且可能的話,被害人還會增加,所以要預防失蹤者增加,把犯罪消滅在萌芽中,家庭間的關心是很重要,工作,學習的不順,疾病的折磨,只要有了家庭的港灣,很多人是不願意失蹤,犯罪分子更是有所忌憚,無從下手。自殺,失蹤現在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個“毒瘤”。

  • 2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10月30日,萬聖節前夜,萬鬼鬧東京尚未上演,不料,卻先在東京近郊的神奈川縣座間市爆料了一出一惡鬼屠九人的真實的鬼故事。

    す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一名住在日本東京八王子市的23歲女性於上個月下旬失蹤了。警方接到報案後在調查中發現,該女子曾在社社交網站“尋找一同自殺的人”,並由此結識了一名男子。而嫌疑人白石隆浩(27歲)居住附近的車站小田急線相武臺前站的監視錄影顯示,上月23日,身背白色挎包的該女子曾與嫌疑人一同出現在該站檢票口。上月30日,警方在搜查嫌疑人白石隆浩的房間時,找到被害人的白色挎包,由此確定了白石隆浩的犯行。經過進一步的搜查,警方在白石的僅有13平米的租房裡共發現了包括那位23歲女性在內的一男八女九顆人頭,自此,一樁驚天碎屍大案在萬聖節前夕浮出水面了。

    據白石供述,在短短兩個月內,他在自己租住的2樓第三個房間內共殺害、肢解了9人,其中8女1男,其中那位唯一的男性還是嫌犯白石殺害的第一位女性的男友,因該男友在女友失蹤後找上門來尋問,為防其告發,白石才順手將其殺掉的。這一男八女的被害者年齡均不超過30歲,其中最大的1人也只有26歲,還有4人為20歲左右,其餘4人則皆為只有十幾歲的女孩兒。

    白石被捕後,據媒體曝光,白石在高中時代就有過自殺經歷,畢業後雖然就職了,但工作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2016年曾就職於一家電器公司,據其同事講,白石本人曾說過,自己的副業就是“陪男人睡覺”,換言之,也就是有過做男妓的經歷,而且還是做男人的男妓。在這家公司當然也沒幹長,僅僅半年就又轉職去了賭博機彈子房打工。接著,還當起了皮條客,並因此觸犯法律於今年二月獲刑1年2個月,緩刑3年執行。釋放後,白石開始無所事事,於是,為了金錢和獸慾,白石隆浩打起了網上約有自殺願望的女性的主意。從他這些履歷也可看出,這應該是一個由不幸經歷導致的心理陰暗而又冷血的人。

    從其供述的殺人手法也可看出我這一點。據嫌犯供述,他在殺害肢解第一位女性時也是緊張害怕的,共費時三天才完成肢解、屍體處理。但當肢解第二人時,僅用一天就可以完成了,接下來的所有被害者屍體肢解都是一天內完成。為了毀屍滅跡,白石買來鋸子、貓砂、垃圾袋、手提式冰箱等,先奸後殺再用鋸子尸解,據說光是鋸子就用壞了好幾把,而且從他的供述來看,殺害、毀屍、拋屍等貌似都已經成了熟練工種。而最讓人不寒而慄的是,嫌犯居然能和九個人頭共處一室近兩月餘,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又要多麼冷血才能做得到呢?

    不過, 戰慄、噁心過後,不由得想到,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據說原本不錯的男孩子變成了惡魔呢?他,又是如何屢屢得逞的呢?在整個曝光的資料中,我們注意到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所有被害人都是有自殺傾向的年輕人,也正因如此,從白石的推特、部落格上可以看出,白石隆浩是以一個同情者或者同樣有自殺願望的人的身份才得到了被害者們的信任,才能輕易的把她們約到自己家,從而完成姦殺、奪財的謀算。

    這裡又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好端端的日本年輕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要自殺呢?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去年,日本財團公佈的以全國4萬名20歲左右男女為物件的大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5.4%的人回答“過去曾認真考慮過自殺”。另據統計,在20歲~30歲的人之間考慮過自殺的人竟也佔了總體的34.9%,而30歲~40歲的緊跟其後也達34.2%,這兩個比例均高於40歲~50歲的30.9%和50歲~60歲的23.9%,更是65歲以上老人所佔13.5%比例的近三倍。另外,還有6.8%的年輕人回答“曾經自殺未遂”,據推算過去一年內自殺未遂者超過53萬。而且,20歲左右的年輕人自殺還是連續三年呈上升的趨勢。整體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越是年輕,自殺風險越高。

    厚生省的調查還顯示出,在先進國(G7)的15歲至34歲的年齡層的死亡者中,自殺成為第一死亡原因的也只有日本。而且單就死亡率來看,日本年輕人的死亡率是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兩倍,是德國和英國的三倍,更是義大利的四倍。在此須強調一點,其他國家主要是因病、交通事故等原因致死,只有日本卻是自殺佔了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細思卻是極恐。

    據日本心理學家分析說,之所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自殺率上升,是因為受日本不景氣影響,年輕人就職壓力大,工作過勞以及受欺侮等原因才形成的這種現象。就拿就職活動來說,一般的大學畢業生如果連續幾次就職活動失敗,就會陷於自卑之中難以自拔。日本有句老話叫“一次脫軌,就很難矯正過來了”。那麼,幾次“就活”不果,心靈脆弱者精神就瀕於崩潰狀態了,這時一些人就會選擇“死”來作為人生的解脫。而勉強找到一份工作,按日本人的說法,那你也就是一顆“新米”。“新米”嘛!自然要經受打磨,而所謂的打磨不外是自己拼命工作的同時還要承受“先輩”的欺侮,如此,精神脆弱者在過勞和欺凌的雙重摺磨中難以忍受就也會走向自我毀滅。倒是還有一種說法存在,說日本年輕人之所以自殺者多是因為日本人沒有宗教信仰(其實日本多宗教,正是因為多,日本人東信一點西信一點,結果慢慢就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仰什麼了),這倒是也有些道理,因為有了宗教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寄託,而有精神寄託的人內心自然強大,當然輕易不會自殺,況且,有些宗教本身就是把“自殺”視為“惡”的,信仰了這樣的宗教,自然不會輕言放棄生命。

    年輕人自殺,政府很捉急,那麼,有沒有辦法減少或者杜絕這種現象呢?日本專家針對精神脆弱的年輕人也給出了幾條改善方法,比如建議年輕人要培養接受自己失敗的勇氣;凡事不要向抽象化方面去思考,而是要設定遠大的目標;培養自己的興趣;不時的督促自己正視自己,要常常抱有改善意識;重視自己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等等。這些針對年輕人精神脆弱的藥方雖然貌似不錯,但不要忘了日本還有一句“百分之九十的自殺都是他殺”這句老話存在,改善年輕人精神脆弱的內因固然重要,外部的欺侮文化、工作環境等所起的惡之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如果不能做到雙管齊下,那麼,上面的藥方,其效果還真就值得商榷。白石隆浩是因為殺的多了,才引起了社會的震驚,其實,在白石之前,前幾年也有過一個以募集自殺者為幌子殺害他人的事件,只不過當時那個大阪殺人犯前上博只是殺了三人而已,而且,時過境遷,人們對這些早已淡忘了,但正因為如此,才從反面證實了日本要真正的解決年輕人自殺問題還真就是任重而道遠呢。

  • 3 # 姜建強在東京

    日本27歲的容疑者白石隆浩,毫無疑問打破了日本殺人史上的數量和殘忍的新記錄。短短二個月,殺死9人,還有一女差點成為第10人(欲見面的這天,正好是白石逮捕的一天。)他割下9人的人頭,放在冷藏塑膠盒裡儲存,破膛開肚取出內臟扔掉。毫無疑問這是一位冷血殺手了。但走在大街上,白石被誤認為是溫柔可親之人。確實太令人費解了。現在的日本輿論也從怎樣殺人轉向到了為何殺人。是的,為何要殺死這些青春女子呢?

    原來,這些青春女子都是渴望自殺者,都是正在尋找自殺的協助者或一同自殺者。於是,白石鑽了這個空檔。他利用各種手段,騙取了這些人的信任(如他稱自己是個“上吊士”)。然後見面,然後帶入自己的房間,然後幾乎是在入室的瞬間,掐死這些物件,然後肢解。

    問題是這些青春女孩為什麼想自殺呢?想自殺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再推特上貼出,招募協助者或一同自殺者呢?看來這個社會病得還是不輕的。日本特有的企業文化和世間文化,使得一些地方上京的的青年人看不到前途,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如何實現。而日本過熱的自殺文化(日本屬自殺大國),特別是幾乎一個月都要碰上幾次的跳軌自殺,使得本來就已麻木的日本人更看輕生而不畏死。而多少年來學校盛行的欺凌文化,又使得日本人從小就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如殺人狂白石以前也經常哀嘆活著沒有意義,不如默默地死了好。

    此外,日本較早地進入“無緣社會”也是日本人無法戀生的一個深刻原因。何謂無緣社會?就是無依無靠,沒有親友,死在家裡也無人知曉無人收屍。日本每年有3萬多人走上“無緣死”的道路。早在2010年,日本NHK電視臺就製作了一期叫做《無緣社會》的特別節目。這個節目揭示了由孤立的個體所組成的無緣社會是如何侵蝕日本社會的。可以想見,這些青春女孩無緣無故的失蹤或消失,沒有人來找尋沒有人來過問。所以白石可以一個接一個的殺。因為無人知曉。也因為這些女孩活在那裡,就等於沒有活一樣。可見無緣死是多麼的可怕。而無緣死是無緣社會的一個產物。所以從根本上說還是這個社會出了大問題,才出現了像白石一樣的冷血殺手。

  • 4 # 姚廣孝wayne

    這事兒跟普通的案件不一樣。被害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想要透過網路完成自殺。日本想要網路自殺的人為數不少,所以嫌犯白石隆浩可以輕易找到下手的物件。

    日本自殺率高,其自殺文化也由來已久。日本武士的“切腹自盡”,應該是日本自殺方式中最為大家廣泛熟知的自殺方式。在《菊與刀》中,對武士的自殺行為有這樣一段描述:“自殺如果以適當的方式進行,便可洗刷一個人的汙名,保全死後別人對他的好評。”這種以恥辱感為中心建立的文化,從某種形式上揭示了日本人獨特的自殺哲學。

    按年齡階層分類,日本社會自殺者人數變化

    1993年,日本出版了一本驚世駭俗的書《自殺完全手冊》,裡面關於自殺手法、疼痛等級、致死程度都有十分詳盡的描述。有許多的自殺者被發現隨身攜帶這本書。由於討論自殺已違背提倡延續生命的道德標準,1997年在日本各都道府縣開始把這本書列為禁書。

    日本禁書《自殺完成手冊》

    但是,進入資訊社會之後,自殺在日本也並沒有被汙名化,反而透過線上社群的形式產生了更多的自殺網路集團、自殺俱樂部等。“網路自殺”並非單指某個特定網站,而是透過網路徵集一起自殺的人、教授自殺方法,最後集體自殺。

    在日本文化中,自殺不被認為是一種逃避和懦弱的行為。特別是自殺謝罪,不是逃避,而是被認為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因此,也就有不少人在自殺論壇上傳播“你有權利結束你的痛苦”、“自殺是一種優雅而悽美的告別”等觀點。

    日本心理學家西原悠紀子認為,日本人缺乏自我認同感,如果身處群體當中,他們比較有安全感,並且會與這個群體認同。自殺網路上的言論無疑給了渴望自殺者以群體認同感。有些人想死,但會在最後一刻退縮,可如果與別人一起相約自殺,他們就會堅持到底。這起事件中的一位受害者就曾經在社交網路上發文:“很想死,但是一個人的話很害怕,誰願意跟我一起去死的請直接聯絡我。”嫌疑人白石隆浩正是抓到了被害者的這個心理特點,透過社交網路與被害人聯絡。

    網路自殺成為日本的社會問題由來已久。它提供了自殺和犯罪的溫床。2004年,在日本某個停車場的一輛麵包車裡,7具男女遺體被發現。這7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透過自殺網站相識,然後相約集體自殺。這是網路自殺第一次被日本媒體作為社會問題大規模報道。

    白石隆浩案也並不是日本社會第一個利用自殺網站犯罪的人。2005年,大阪有一名男子利用自殺網站先後引誘3名網友見面,並用殘忍的方式將其全部殺害。男子稱,把自殺網站上想自殺的人作為目標,“沒有什麼罪惡感”。與白石隆浩一樣,殘忍的殺人方式背後同樣反映出孤立個體的反社會傾向。

    其實,日本政府一直在積極取締教導人們自殺方法的網頁或者討論區。但是進入社交網路時代以後,預防網路自殺變得更加棘手。因社交媒體搜尋的是個人而非網頁媒體,“自殺志願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同樣有自殺傾向的“同伴”。自殺網頁可以受到政府的實時監視,但是人們使用LINE等社交媒體就難以被監控了。

    社交網路成為網路自殺的溫床,也使得相關的犯罪手法變得更加隱秘,這些無疑都成為了資訊時代日本社會面臨的新問題。超高的自殺率給日本帶來了不少負面形象。網路自殺問題遲遲得不到有效緩解,日本政府改變負面形象之路可謂是任重道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哪個國家在未來最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