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
2 # 王麗霞
家庭教育雖要推行,然而"教育"二字的味道卻要淡化。好的教育,通常是似有似無的,這個度的把握很重要很關鍵。其實,無論你有沒有覺察,家庭成員一直在進行著似無實有的教育。這句話更為準確的表述,其實是,如何讓家庭成員更加覺察自己的所言所行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當每一個人將這種影響意識提到認知層面的時候,行動行為語言自然會帶有覺知,參與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
-
3 # 教育秀秀看
這個問題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確實現在很多家長都漸漸的擁有了更好的育兒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所有家庭成員是缺一不可的,這是一位非常注重孩子成長的家長。就像我剛才說的,每一個家庭成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媽媽給孩子提供的是愛、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孩子一生當中最親近的人,因為母嬰之間的依戀是其他角色所代替不了的,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可以讓孩子樹立力量感和目標感,因為爸爸天然是一個有力量的角色,如果說媽媽是溫暖的搖籃,那麼爸爸就是堅實的避風港。除了父母之外,家庭成員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老人,老人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會讓孩子感覺到他是這個家庭當中最受人寵愛的孩子,另外老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時候,家庭之間家風的傳承也在無形當中會給孩子很大的影響。除了老人之外,兄弟姐妹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之間的交往、引導、互相幫助是父母和其他家人都代替不了的,對孩子來說,成長的玩伴也很重要。
那既然每一個家庭成員在家庭教育中都這麼重要,為什麼在生活當中還經常會聽到有媽媽說:“哎呀,孩子都是我在管,他爸爸都不管。”這樣要想一下是不是因為媽媽或者爸爸其中一個角色包辦的過多,讓其他人沒有辦法參與到育兒的過程當中,或者是不是對別人挑剔太多,要求太多。畢竟每一個人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節奏,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也不可能有兩個想法完全相同的人。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很多媽媽看著爸爸帶孩子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的著急,非常的不滿,“你為什麼要這樣?你怎麼不帶著他,他要吃冰淇淋,你就給他買冰淇淋啊。”也許有時候正是這樣的批評,讓其他家庭成員喪失了跟孩子一起玩兒的樂趣,其實大家不是因為不想參與,而是因為參與進來之後怕自己做的不好引起更大的家庭矛盾。
家長換一個角度想,每一個人與孩子的相處都可以教會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所有人帶孩子的方法都一模一樣,那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有很多個媽媽而已,這樣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所以要想讓家庭成員都能夠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媽媽首先要明確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不盡相同,每一個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感受和愛的表達也不盡相同,要允許別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孩子,只要這個方式是無傷大雅的,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就應該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跟孩子相處。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回覆列表
如果你這裡的家庭成員指的是孩子的父母,那麼他們當然有義務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是指的其他家庭成員,比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麼本身他們就沒有義務去教育孩子,為什麼要參與進來呢。
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說,現在沒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喪偶式育兒也特別多,這種情況應該跟對方溝通,並創造機會,讓他們有獨立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