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跟我冒險
-
2 # 體育圈全能王
先說說日本棒球的起源吧:1873年留學美國的牧野仲顯回到日本,他在美國念大學期間,受到了大學棒球熱所影響,學會了打棒球,在該年開始教日本人打棒球。自此,棒球開始在學校之間盛行。1920年代,開始有組織嘗試成為職業棒球隊。時至今日,日本棒球的火爆程度已秒殺其他諸多運動。
日本國內棒球聯盟無論是賽事收視率 球場上座人數 各方面都完爆足球J聯賽(日本棒球聯賽NPB是世界所有體育賽事中年上座人數第二多的體育聯賽),最直觀的差距體現在職業球員收入,2016年NPB年俸一億日元以上的有近50人最高年俸5億,J聯賽年俸上億的只有5人最高的才1.5億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日本的高中棒球聯賽。高中棒球在日本十分受到歡迎,舉個例子來說吧,日本電視臺NHK會播放全國棒球大賽的所有賽事,而運動員則享受名人待遇,他們甚至還會出版專門的高中棒球雜誌,足見高中棒球聯賽在日本的火爆程度。
說起高中棒球聯賽就不得不提“甲子園”,甲子園的正式名稱是阪神甲子園球場,始建於1924年,是日本最早的正規棒球場。
日本高中棒球沒有常規賽,一年兩次的全國大賽就是他們追逐夢想的唯一機會。一支球隊想要進入甲子園球場比賽是要經過諸多考驗的,首先球隊要在小組迴圈和淘汰賽中戰勝本地區的7、8支球隊才能爭奪縣級資格,而進入縣級迴圈的球隊則要擊敗其他更強的球隊,獲得縣級的一、二名,才能進入甲子園。
因此,進入甲子園的球隊都可謂披荊斬棘、過五關斬六將。因為水平高,所以能夠進入甲子園比賽的隊伍主力隊員通常都是即將畢業的學生,一旦被淘汰基本就再也沒有機會到甲子園中比賽,真的是“錯過了就是一生”。
隨著足球運動在日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部分青年選擇踢足球而不是打棒球。但甲子園的影響力不能單純的以參與運動人數去衡量,它依然是日本高中體育文化的重要支柱,日本高中現在還有“好孩子打棒球,壞孩子踢足球”的說法。
回覆列表
日本人打棒球是明治五年(1873年)由美華人教師威爾遜教給後來的東京大學的前身第一大學區第一中學的學生開始發展起來的。而日本棒球的特色就在這兒:他是一種從上到下的普及過程,有名大學的學生在玩,其他大學生就也來學。大學生在玩,中學生就跟樣。中學生跟了樣,小學生也隨著上。就這樣才形成了一個全民族的體育運動。
除了日本之外,僅在美國、古巴、南韓等地有熱心的從事者。足球、籃球等世界性主流運動與棒球的一個很大區別就在於前者有一定的時間規定,而棒球卻沒有時間上的限制(雖然暫時有延長限制等規定)。這一點與判斷勝負的容易度有關。例如,在足球比賽中,如在剩下的5分鐘內相差3個球的話,就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了,而棒球即便有5分之差,也可能在最後一局的下半場裡扭轉時局。人們可以抱著所謂“奇蹟逆轉”的期待而興奮不已。還有一句精妙的格言稱“棒球從二人出局開始”。棒球能保證人們“不到最後就看不出結果”的毅力型想法。反言之,就是保證“最後可能出現奇蹟”的魔術型想法。也許可以說,這一點表明了日本人基本上沒有按機率來思考的傾向。
日本人狂熱迷戀棒球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棒球這種團體競技有著非常井然有序的分工。這一點很受日本人的歡迎。日本社會里的集團除了血緣、地緣等關係集團以外,多是以軍隊為典範的。職業棒球隊“讀賣巨人”很受球迷的歡迎,它被稱為“巨人軍”也是有象徵意義的。“巨人軍快進擊”“智將三原”“小兵土井”(都是歷史名詞)以及其他能喚起軍隊印象的表現在棒球中尤為易見。附帶提一下,最近,在橄欖球、美式足球或“職業摔跤軍團抗爭”這種有軍隊意象的標題也常常覆蓋了體育報紙的整個版面。日本人往往重視集團裡的紀律和上下關係,最能夠體現這一點的運動就是棒球。它表明,日本人要維護非軍人集團的秩序還是隻有以軍隊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