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華絡健康

    猝死,顧名思義,就是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近幾年來,很多名人和企業高管因為冠心病猝死,他們不是忍著病不去醫院,也不是沒錢看病,而是冠心病本身就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料的特點。

    1、急性冠心病死亡率達67%

    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若突發冠心病,首次表現為猝死或者心肌梗死的人將佔到50%左右。具體而言,若10個人首次發作冠心病,就會有1個人猝死,4個人心肌梗死,5個人表現為心絞痛。

    北京安貞醫院一項研究則表明,中國突發急性冠心病的患者中,死亡率高達67%。在死亡者中,發病後1小時內猝死者佔33.3%,發病24小時內死亡的佔75%左右。充分證明了冠心病突發的危害性。而且,中國冠心病存在迅猛上升的趨勢。35歲以上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年增長率為5.0%,女性為3.7%。讓人擔憂的是,農村男性年上升幅度最為明顯,達7.1%;農村女性年上升幅度略低,也達5.1%。

    很多人猝死前沒有表現

    雖然在發生意外後,80%的人都能發現冠心病的證據。但相當一部分人在生前是“正常人”,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沒有冠心病的症狀,也沒有在醫院被診斷為冠心病。

    那麼,看起來好好的人怎麼突然就不行了呢?

    這是因為冠狀動脈狹窄或完全堵塞後,心臟表現為心肌缺血或壞死,才會有症狀,出現胸悶、胸痛或胸口不適;但一般來講,狹窄的嚴重程度要在70%以上,才會有症狀。而研究發現,在發生心肌梗死時,68%的人發病時冠狀動脈的狹窄不足50%,這些人在發病之前不會有症狀。

    而且,冠狀動脈不太窄也會發病。冠心病發作有兩種機制,心肌梗死和猝死可以叫急性冠心病,還有些人經常一活動就犯心絞痛,但不得心肌梗死,雖然患冠心病時間很長,但活得好好的,這類叫慢性穩定性心絞痛。

    這兩種機制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冠狀動脈狹窄處上面的那層膜,又叫纖維帽(膜下面是斑塊,其實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膜是否穩定,決定了患者是否發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膜越薄,就越容易破裂。

    我們經常所說的血管是否脆弱,實際上是指血管管腔內的膜是否容易破。

    很多中青年人,雖然有動脈粥樣硬化,還沒有達到狹窄非常嚴重的地步,但是纖維帽一旦破裂,此處馬上會有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加重狹窄,進而使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發生猝死。

    大家一定要明白,這種急性冠心病發作不取決於狹窄程度,而取決於纖維帽是否穩定。很多人在猝死之前由於狹窄不嚴重,沒有症狀,一旦發作就有可能是致命性的心梗。

    我們身邊很多人都以為,現在醫療條件好了,有病到醫院不開刀,放個支架就好了,再嚴重點可以做搭橋啊。殊不知,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沒有機會放支架。

    及時救治或能挽救生命

    有人問,一旦發作了怎麼辦?那就是有胸痛儘快去醫院,不要忍著。北京安貞醫院的研究表明,有53%的猝死發生在家中,12%的人猝死在去醫院的途中。因此,要去醫院的話,應該叫“120”“999”,萬一在路上出事兒,也能得到救治。

    美國對醫院外發生的心源性猝死,其搶救成功率能超過20%,而中國還不到1%。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相當一部分公眾遇到發生意外的人,能夠緊急施救,院前急救系統能夠快速將病人轉運至醫院。而中國公眾不會急救,如果等到急救車來,黃瓜菜都涼了。

    因此,發生意外的人能否成為“幸運兒”,主要取決於社會的綜合防治體系是否有效,醫院的救治水平再高,不能活著到達醫院,也是沒戲。

    鑑於中國的院前急救水平還很薄弱,自己做好預防最重要:一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無比重要,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二是有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一定要糾正;已經有了冠心病的患者,則應堅持規範的藥物治療;若發生過猝死,僥倖生存下來,可以考慮安裝一種植入體內的除顫器。

    有些人沒有不舒服,抽菸喝酒,大吃大喝,血壓高了不管,血脂高了不顧,對自己的身體滿不在乎,說不定就有可能發生意外。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在沒有徵兆的情況下發生意外。

    身體發出的這8個救命訊號,一定要重視!

    1 室溫正常的情況下,手腳突然冰涼

    上面的影片中發病前20多秒的最大訊號就是“搓手”:室溫正常,也沒有其他狀況的情況下,搓手多是因為心臟出現問題後,血液迴圈變差,手腳冰涼。

    自身會看似“無意識”的搓手取暖,實際上是心臟即將出現問題的警報訊號!

    2 耳垂皺褶

    在家照鏡子時可以多留意自己的耳垂,如果發現耳垂出現了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

    這道耳垂皺褶在我們國家也稱為冠心溝、腦動脈硬化耳褶徵。

    3 眼皮突然長黃斑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項涉及近1.3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上下眼瞼附近長出凸起的瞼黃瘤是心臟病發作等心臟問題的風險標誌。

    4 雙腳腫脹

    研究發現,心臟瓣膜出問題,不能正常關閉時可能會發生雙腳腫脹、呼吸短促或乏力等現象。

    5 走路時有絞痛感

    當走路或移動時,你的臀部和腿部肌肉有痙攣和絞痛感,稍作休息後有所改善,要警惕是外周動脈疾病的訊號。

    如果你走路時出現絞痛感,那麼你的心臟動脈有一半被堵塞的風險。要及時就醫。

    6 肩頸臂痛而且會轉移

    今天肩膀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

    這是因為心臟缺血,心臟缺血時時將疼痛訊號透過神經傳遞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肩膀、脖子、下巴、手臂)。

    7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指示。

    8 長期反覆過度出汗

    明明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卻在脖子、後背、頭皮、手心、腳掌大量出汗的話,可能是心臟病發作訊號。

    提醒:高溫天尤其是早晨,毛細血管擴張,出汗多,器官血容量相對不足,更容易引發心肌缺血和猝死。

    預防、緊急情況處理方法

    1 三個時段喝對水

    保護心臟在三個時段要喝對水:

    第一杯,是早晨起床後,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第二杯,睡前半小時,能稀釋血液,預防心梗和血栓;

    第三是,深夜醒來時,喝一口水能增加身體水分,保護心臟。

    2 每天一杯綠茶

    綠茶裡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綠茶中的綠茶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都可以保護心臟。

    3 常吃4種護心菜

    臨床上經常心臟不好的人可以多吃這4種護心菜:

    一是海藻類:海帶、紫菜

    二是香菇、木耳

    三是芹菜、芫荽

    四是蔥、生薑、大蒜

  • 2 # 亞北農產品

    造成猝死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造成,累積到一定的度而產生的悲劇:

    1.工作壓力大。除了公務員相對穩定外,私營的工作壓力是最大的,找工作難,有了工作績效考核要求又高,當月工薪提成年底獎金都是直接掛鉤,拿不到大專案收入又有限,有時負責大專案又可能拿不下成果,為了工作業績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精神上的弦始終繃得緊緊的。

    3.對個人工作學習和生活,難以有效分配時間,協調得很辛苦,有的覺得工作已經讓人很無力了,但是回到家矛盾問題也不少,原本回家想休整一下,但是家庭中難免有日常瑣碎小事,有的家庭對小孩教育問題更是頭疼,再突發加上家中有老小生病之類,諸多壓力疊加就容易讓人心力無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自制薯條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