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意生活趣事

    風景攝影是一種藝術,昂然聳立的大山, 廣闊無邊的草原,湛藍的大海和寧靜的湖景,都會給人一種不枉此行的感覺。

    羨慕別人鏡頭下的美景?學習風光攝影,你一定要掌握這5個小技巧!

    1、尋找美麗的光線

    光是攝影的生命,有了光線的照射,才會產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太Sunny都是不一樣的,只要抓住光線,你也能拍出精彩的作品!

    2、包含一個明確的主體

    哪個才是主體呢?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拍漂亮的風景時,花卉、樹木、河流、山嶽都吸引你!

    那最吸引你、你最想表現的東西,就是主體!而其它的元素都可以弱化,攝影就是減法的藝術。

    新手剛入門時,一般選擇大光圈弱化背景,保證畫質低iso,剩下的就是多移動,多調整快門以確保正確曝光。

    3、簡潔的背景

    一個簡潔的背景可以讓你避開雜亂無章、令人分散焦點的東西。要拍到簡潔的背景,很多時我們也要改變角度,好讓構圖時得出滿意的效果。

    如何讓背景簡潔?送大家7個小技巧:

    1)利用長焦鏡頭,讓背景虛化。

    2)利用大光圈。因為大光圈景深淺,背景雜亂時可使背景模糊,突出主體。

    3)利用光線。比如拍攝花時,利用陰影加強明暗對比;在拍攝人像時,利用逆光下的大光比,不僅能營造輪廓光,還能避免背景的雜亂。

    4)利用色彩。透過色相以及明度加強對比,突出主體,弱化背景。

    5)利用角度。比如拍花時,平常視角背景很亂,這時可以仰拍對著天空,凌亂的背景妙妙解決。

    6)利用畫幅。這裡說的是拍攝特寫、近景以及遠景等等,能將多餘的背景從畫面中移出去,達到簡潔的目的。

    7)利用距離。調整人物與背景的距離,藉以突出人物。例如,人物離身後的樹木和高樓越遠,就越顯著。

    4、有趣多變的構圖

    繪畫是由空白開始,再慢慢加進元素,但攝影是剛剛相反的,我們要儘量去除相中的不必要的東西。那麼有什麼元素是可以利用在構圖的呢?各位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例子:

    線條質感紋理幾何顏色光影大小

    5、善用漸變灰濾鏡 (GND)

    拍攝風景時,特別是在日間,天空和地面的光差會很大,這時若果直接拍攝,一是天空過曝,或是地面曝光不足,這時若果善用漸變灰濾鏡(長曝可以用黑卡),便可以拍出地面時又保留天空的細節,整體感覺會專業很多。

    一張好作品=一臺相機+一雙發現的眼睛+一份熱愛+一點技巧

    技巧需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包括攝影。

  • 2 # 捕影者190

    鑑於你有了一些攝影基礎,我也不過多地囉嗦。攝影不管是什麼題材,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思想內涵,這也是我老孫常談的話題。以景抒情,借景生情,借題發揮,表現手法用寫意抒情,常用比喻,借喻,擬人,擬物,誇張,諷刺等,這些都是具有文化內涵的描寫手法,其實同寫作是一樣的道理,有中心思想,中心主題,這個中心,這個主題一定要是你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圖。每到一個地方採風捕影,首先要靜下心來進行構思,才到佈局。儘量克服直來直去的思維模式,否則就成為寫實照相了。構思佈局具有很高的文化技巧,攝影技巧都是圍繞著文化技巧來運作的。好了,不囉嗦了,一切看你自己的文化視野的想象力的發揮。最後我提醒一點,寫意手法不是創意,也不是抽象,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謝邀!

  • 3 # 光影閱讀

    說實在的,我愛好攝影數十年,但現在對於“怎樣提高風光攝影水平”類似的問題,有和您一樣的困惑,甚或落後於您,但既然被邀,我簡單地就和您扯上幾句 :

    我認為,無論什麼樣的攝影類別,簡單點說,無非就是用相機對光與景(或人、物)進行有想法的選擇問題,而這個選擇就得融入自己的想法,比如,大家都去拍攝喜馬拉雅山,那您就要問:用什麼相機和鏡頭?要不要濾色鏡?是拍攝整體還是隻拍攝區域性?光向、光位?要不要把營地攝入?……這還不是最主要的選擇,最主要的選擇是:您拍攝喜馬拉雅山的影像用途是什麼?!留念?參賽?報刊雜誌投稿?網路交流?……還是儘可能的融入自己的思想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精美絕倫的“大片”?(即便是有思想的小品也罷!)

    有名人說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套用在攝影上:自己的就是世界的!

    比如,我拍個月亮,您可在拍月亮的基礎上再加點什麼(比如月光竹影什麼的);他人在某時、某位拍攝了某個名山大川,您可以換個時間、地點試試。一句話:把自己的思想拍攝進去!

  • 4 # 伯格書房

    你好,今天忙於俗務,晚上九點半才回到家,直到現在才得以清靜,遲復為歉。從你的文中得知你是高一學生,而且剛入手單反,我就不想侈談什麼風光攝影的分類以及攝影理念的大道理了。攝影是一項非常注重個人實踐的修為過程,所以我給你的建議是在不影響高中學業的前提下,針對自已的興趣點,以培訓自已眼到心到手到為目的的多拍多練,理論要學,但經過實踐後帶著問題再去理論中尋找解決疑惑的方法會更好一些。另外,關於後期這一塊,我的建議是切記不要去觸碰移花接木這條紅線。如果你喜歡攝影並且想做一個攝影人的話,那就多拍少說,努力用圖片說話並且做好吃苦頭的準備,因為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祝你好運!

  • 5 # Lee加遊李小白

    1. 學習大師們的構圖,然後進行同一景點不同角度不同焦段的對比拍攝,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2. 不斷拍攝提高感覺,按下快門前儘量尋找那種觸動你非拍不可的情感共鳴。

    3. 因為拍風光,不需要太著急,所以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去除浮躁,再去思考光圈、快門等等。

    4. 裝置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能隨時拿起拍攝的裝置就是好裝置。

  • 6 # 無風影像

    走進大自然用相機捕捉到所看見的神奇景色是一件充滿挑戰和樂趣的事情。

    1、選取最大的景深或許,有時你想透過使用窄景深來嘗試使你的風景照片變的更具創造性——雖然一般情況下的風光攝影都是儘可能讓整個場景都儘可能的處於對焦範圍內。最簡單的辦法是選用最小的光圈設定(鏡頭上顯示的最大的數字),光圈越小,你所獲得照片的景深就會越大。

    時刻記住,光圈越小意味著越少的光線會被攝像感測器(或者膠片底片)感應,所以你需要做曝光補償,比如升高ISO或者延長快門速度,甚至兩者都做,當然,最好的還是參看第二條:使用三腳架。

    2、需要一個聚焦點所有的照片都需要一定的焦點,風景照片也不例外。實際上風景照片如果沒有焦點,畫面會顯的很空洞,並且看照片的人會因為找不到焦點而無法感知照片想表達什麼而很快走開。 

     

    在風景攝影中,焦點可以以很多種形式出現,比如建築物,樹枝,一塊石頭或者岩層,一個輪廓等等。 

     

    除了考慮選擇什麼樣的焦點外,更要考慮將檢點放在什麼位置更為合適。3、考慮前景一個可以讓你的風景照脫穎而出的元素,就是在拍攝時仔細考慮你選取的前景,並且將影象的吸引點放置在前景內。這樣你不但可以把看照片的人帶入到照片裡,也可以創造據有延伸感的景深。 

     4.考慮天空在風景攝影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天空。

     

    很多風光攝影都會有大幅的前景或者天空,除非你的照片可以滿足其中任何一條,否則照片就會顯的很無聊。

    如果你拍攝時恰好天空的景色很乏味無聊的話,不要讓天空的部分主宰了你的照片,可以把地平線的位置放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但是前提是你應該確定你的前景很吸引人)。但是如果你拍攝時天空中有各種有趣形狀的雲團和精彩色澤的話,把地平線的位置放低,讓天空中的精彩凸顯出來。

    你也可以考慮用影象修改工具或者透過使用濾鏡來突出強調天空。

    5、讓照片動起來當大多數人想到風光攝影時,首先出現在他們腦子裡的是平靜,寧和甚至被動的環境。但是真正的風光攝影並不完全是靜止的,為了在照片中表現出動態,你需要加入動態,情緒,和興趣點。

    比如:樹林中的風,海灘上的波浪,瀑布的水流,頭頂飛鳥,移動的雲層。

    捕捉到這些動態,一般意味著你需要使用慢快門(有時需要幾秒鐘)。當然,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光線會到感應器上,而你則需要使用小光圈或者濾鏡,甚至在黎明或者黃昏這種光線較弱的時候拍攝。

    6、改變你觀察的角度你發現一個值得拍攝的場景時,下車拿出相機,開機,翻過柵欄,把相機舉到眼前,左右轉轉,選擇不同的焦段,然後在趕去另一個景點點按下快門。

    我們都會這樣做的——但是這樣並不能讓我的得到想要的那種可以吸引人的照片,這時多花點時間,嘗試找找更多的興趣點。或許可以從找一個不同的拍攝地點開始(轉轉小路,尋找個新角度),趴在地上從低角度拍攝。或者找個有利的高點進行拍攝。

    探索周圍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的嘗試,你會發現一些真正獨一無二的東西。

  • 7 # 睿談雜說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攝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藝術,理論知識的學習非常必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拿相機多拍,特別是風光攝影,你想提高自己的拍攝水平,想拍出好照片,你付出的努力要比別人多的多。

    首先、風光攝影不是人像攝影那樣,人像攝影的光影可以透過布光來營造藝術氛圍和效果,風光攝影的一切光影都來源於大自然,同樣的風景同樣的機位,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都有著不一樣的光影效果,所以你去拍攝的時候,一次兩次可能都無法得到讓你滿意的效果,所以你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有時候還要有一點點運氣成份在裡面。就像下面我拍的這幾張圖片,一大早,天下著雨,爬到山頂正好霧氣繚繞,有一種水墨畫的感覺,以前去過好幾次都沒遇到。

    其次、除了學習攝影理論以外,風光攝影個人建議還要多讀中國的古典詩詞。寫詩有人曾說“功夫在詩外”,攝影同樣也如此,跳出攝影之外來學攝影,增加閱歷,你用自己的視角發現美。

    最後、適當的後期,用單反攝影許多人都說直出,但後期更能體現一個攝影人的審美情趣和對色彩的把握。但後期的底線是不能移動畫素為準,一般參賽的作品都有這個要求。適當的後期指可以強調光影效果、主觀色彩效果、明暗對比等等,但不能無中生有。

    總之,提高風光攝影的水平要多付出時間多拍多學多看。

  • 8 # HuiLanGe中女攝協會員

    如果以上攝影知識基本具備、實拍就是最直接的驗證方式,構思所拍畫面的主題便是你要展現的靈魂風格:可以單一闡述、也可以組圖故事說明,無論符不符合別人的審美喜好,你只要做到聲情並茂、主體完整表現即可。(舉個栗子):去桂林十里畫廊採風遇雨,抓拍到《十里畫廊風夾雨、不釋桂林人辛苦》為主題的組畫,人景交融、欲出畫框,色景裡走出的是活生生堅韌不迫的靈魂……

  • 9 # 無花無花

    感覺題主的第二張和第三張照片拍得要比第一張好。其實風光攝影的確比較容易拍成糖水片,如果真的能拍出漂亮的糖水片,其實也挺好的,題主不必太在意。

    根據題主這三張照片,總結幾個有待提高的方面:

    1、注意用光。

    風光攝影想要給人視覺上的震撼力,用光一定要精巧。因為攝影說到底是光影的藝術,題主看了很多理論知識,不知道有沒有看用光方面的,如果沒有,可以看看這方面的。第一張照片的光太平了,色彩也不通透,我感覺測光不準,不大像是用M檔拍攝的(題主注意,如果想深入學習攝影,最好還是用M檔)。第二張照片的光影表現比第一張好,微微有些“耶穌光”的意思,但表現得不太充分,色彩仍舊不太通透,後期可以修一下這方面。第三張不能算是風光攝影吧,黑白片不僅僅是把彩色轉成黑白而已,而是黑白濃淡的層次要體現出來。

    (色彩通透一方面前期要測光準確,這樣才能給後期留出足夠的空間。另一方面後期可以適當修圖,把色彩調得更好)

    2、注意拍攝角度。

    想要視覺震撼力,拍攝視角很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很多的著名景點、攝影基地,如果路人視角去到此一遊的話,很一般,亂亂哄哄的,也不過如此。但讓專業攝影師一拍,那就美輪美奐,甚至成了網紅打卡地了。原因之一就是拍攝視角不同。不同的視角和景別,傳達給觀眾的視覺語言是不同的。如果拍攝環境比較雜亂,那就推特寫;如果拍攝環境比較高大空闊,那就拉遠景;如果拍樹拍建築,可以仰拍顯得高大;如果拍河流拍道路,可以俯拍顯得蜿蜒曲折……總之,近,取其神;遠,取其勢。豎拍三寸,當千仞之高;橫拍數尺,體百里之迴。針對同一物體或同一景點,可以圍繞它遠遠近近走一圈,試著不同角度取景。務必不要用路人視角去拍,要不然八成就成了到此一遊的照片了。

    上圖,灕江的這個角度+專業的模特老頭,已經名揚全網了,但如果從路人的視角看,那就是下圖,哈哈,也不過如此,哪有什麼太多的美感。

    3、要有拍攝思想。

    對於攝影師來講,鏡頭就是你的筆,你用它來寫什麼樣的文章,關鍵還是看你的頭腦想要表達什麼思想。所謂“舉鏡有深意,動人須巧思”,你要珍惜相機的快門,不要隨便拿起來咔嚓咔嚓就拍,一定想好了要表達什麼再拍。如果沒思路,不知道想表達什麼,我有個練習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寫“命題作文”。比如今天你給自己規定一個題目,拍“秋天的雲”。然後你就可以思考,該如何表達秋天的雲(這期間你可以查資料,找名家名作學習),然後出去拍攝,最終找出此次作業的最佳照片。慢慢這樣練習,會提高你的攝影觀察力和表現力,拍的時候腦子裡不再空無一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牛奶有危害嗎?